图书馆产业资源共享透视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产业资源共享透视_图书馆论文

对图书馆业资源共享的透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共享论文,透视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市场经济与高科技的发展,信息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目前却处于文献剧增、书刊涨价和经费拮据的困境之中。况且一馆之藏有限,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的多方面需求。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开展馆际协作,利用多馆之藏,实行资源共享,才是图书馆业走出困境的最佳选择。

1.从藏书建设的拓展看资源共享的趋势

1.1藏书建设的内涵在拓宽。我们先从“书”谈起。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竹木简,古巴比伦的泥版书,发展到今天的印刷型图书,可谓历史悠久,其功盖世,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图书馆中的藏书已不仅仅有图书、报刊,还有多种声像资料,其载体也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用“书”来界定,而以“文献”一词方可涵盖。而且读者来这里不仅是读书,还有收听、观赏、复制、实际操作等项活动,借助各种现代化设备才能获得详尽、准确的信息。由此,把读者称为“受众”或“用户”则更为贴切。

再谈“藏”。众所周知,图书馆在保存着社会文化遗产,“藏”字确切地体现了这一功能。但是,从封建社会的藏书楼发展到今天具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之后,其所有藏书都成为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宝贵文献,所传播的科学文化知识便位居于图书馆各项社会职能之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文献内容老化迅速,如果重藏轻用,图书馆逐年购置的书刊岂不很快就成为失去价值的“故纸堆”了!

由此可见,尤其是在开展资源共享之际,以“文献资源建设”一词取代“藏书建设”则更为准确。

1.2文献载体的类型在拓宽。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对文献资源建设已产生了巨大冲击。随着录音带、录像带、缩微制品、唱片、影牒等新型文献载体的大量涌现,以及电子书刊、电信网络、微机的普及与应用等不断发展,结束了图书馆单一收藏以纸张为载体印刷的书刊的历史。多种新型载体的文献资料以其各自的优势,迅速跻身于图书馆,成为文献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它们的特有功能。新型载体的文献资料的利用手段、收集渠道、内容的透明度及其发展趋势,都预示着图书馆业资源共享已成为历史之必然。

1.3文献收集渠道在拓宽。多年来,图书馆收集文献的主要渠道是从图书进出口公司、新华书店、邮局以及报刊出版部门订购或选购。目前,除上述主渠道之外,还可以通过下述途径获得:(1)从文化用品商店预订或选购声像资料、光盘、缩微文献;(2)利用静电复印机复制珍贵的或特需印刷型书刊;(3)从音像录制中心购买或交换光盘、软盘等视听资料;(4)从科研单位选购其所拍摄的科教片、录像片;(5)利用传真获取国外文献;等等。可见,图书馆在利用现代化设备及手段为用户深化服务的同时,也拓宽了自身收集文献的渠道。

1.4图书馆的空间在延伸。现代化通信技术与手段使地球变小,而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的网络把图书馆空间扩大了。例如,读者只要手持一个《馆际互借证》,即可在各协作馆中借阅书刊;还可用邮借卡邮借或复制外地图书馆的文献。目前,微机已在各高校普及,随之便产生了计算机校园联网系统、国际联网系统等,为文献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清华大学,教授家中装置的电视终端与图书馆组成校园联网,他们查阅并复制网上文献成为举手之劳,瞬间可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已与国际信息网络接通,只要拨打一个国际长途电话,便可查找网上文献,所需题录、文献或原始文献篇目可由传真机立即传输过来。

众人瞩目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当今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其全称为“宽频带综合服务数字电子通信网络”。它将荡涤一切传播媒介,以其迅猛之势取代图书馆,向全社会提供多功能、多媒体的人工智能综合化服务;它融合了广播、电视、电话、图书、报刊以及整理复制和储存资料等诸多功能,是集文、图、声、像于一体的普遍适用的多元化视听娱乐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是一座巨大的、空间在不断延伸的、没有馆员的图书馆。展望信息高速公路的前景,它将以资源共享为重要标志,矗起图书馆业信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2.资源共享为何步履维艰?

积极推行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是适应市场经济,摆脱当前困境的重要途径。但是多年来馆际协作虽不至于有名无实,却也为数寥寥,资源共享为何步履维艰?

2.1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图书馆界资源共享意识普遍淡薄,馆员习惯于依赖本馆文献,很少利用协作馆的资料为读者服务;甚至一所高校之内各系资料室也存在重复订购书刊,不愿与他系往来的现象。各自为政,自然各行其是;经费紧张时,只好舍末求本,仅购核心书刊,很难顾全本馆特色。可以说我国图书馆仍然没有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桎梏,究其根源,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习惯性的“馆本位”思想在起作用,概而言之:浓厚的文献所有权意识,淡薄的文献利用率观念。

2.2缺少权威机构牵头协调。资源共享是区域性或系统内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大事,尽管这一构想提出多年,但实际并没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出面协调,缺乏全面规划与具体分工;没有强有力的法规文件颁布实施,各馆普遍重视不足;更没有专家学者共同磋商论证,自然难以产生宏观调控方案。

2.3与图书馆业无偿服务、无竞争状态相关。尽管当前已步入市场经济,但仍由国家下拨经费,对读者实行无偿服务。馆际之间不必争读者,馆员也不必为全额工资发愁,服务效果好与否都与个人经济利益无关。图书馆业主要以内部工作为主,很少与外界发生联系,引起竞争。当然,各馆也不乏默默奉献的馆员,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为读者服务整体效益方面显得十分无力,更谈不上积极利用他馆文献,实现资源共享了。

3.图书馆业实现资源共享的对策

3.1提高认识,增强资源共享新观念。展望不久的将来,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地球村将综合人类全部智慧,创造出一种不断趋于全面性的汇集了各民族文化精萃的全息文化,资源共享是实现这一构想的加速器与前奏曲。应该看到,以微电子、光电子和通讯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与通信联盟,通过卫星进入全球网络化的新时代即将到来。由此将消除时间与空间障碍,文献内容的封锁与保密几乎成为空谈,保守与封闭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图书馆资源共享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社会与开放时代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

3.2尽快立法并成立权威性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图书馆界应尽快立法,各馆即可按法规贯彻执行;并成立权威性的组织机构出面牵头,组织专家班子集体研究宏观资源调控的诸项问题。各馆与权威机构要取得共识,协调一致,完成规定的文献资源建设任务,注重精、专、深,因馆制宜,重点建设,独具特点,自成体系,在今后馆际协作中显示出各自的资源优势。

3.3深化专业服务,按系统联网协作。实践证明,按系统联网切实可行,见效快,效果好。例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订购国内外医学文献,年用经费达四、五十万元。医学文献老化特别快,如果仅服务本校师生而对外封闭,对于全社会来说是一笔极大浪费。如果与各医学院校联网协作,取长补短,各取所需,共享文献资源(包括哈医大国外网上的文献),则可收到总体投入少,产出成倍增长的最佳效益。

3.4从标准化工作入手,抓紧联网建设。图书馆应加强文献资源调查,以便扬长避短,深入建设某些学科文献,发挥本馆资源优势。要抓紧编制各种馆藏书刊目录,以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著录,形成馆藏、专题等书本式目录,以与协作馆交换;也可由资源共享牵头组织机构汇总,编制成联合目录。要优先协调贵重的外文书刊,及早避免本系统本地区的重复引进;对已使用微机的图书馆,要尽快建立标准化馆藏资源数据库,为联网及与国际接轨奠定基础。

总之,资源共享前景广阔,有待于图书馆界的同仁们协手并肩,共同开发,早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国力,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网络。

标签:;  ;  ;  

图书馆产业资源共享透视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