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哲学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论文

恩格斯哲学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

舒远招,吴 雪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 要] 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通常认为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集中体现在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揭示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深入批判。其实,在恩格斯的哲学理论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而获得现代性,而且作为“现代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被赋予现代性。这种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唯物主义的彻底性、思维方式的辩证性、理论旨趣的实践性、理论品格的科学性等方面。从恩格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论述来看,他的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因而能够同时兼容不同的维度。

[关键词] 恩格斯;现代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

在中国不断推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性”成为当代学术思想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学者们也很自然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理解为一个重大的“现代性”事件,理解为一种超越西方其他现代哲学诸流派的“现代哲学”的出场。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属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理论的“独创”,因此,在研究和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性的过程中,人们自然会把注意力聚焦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问题。人们不只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视野来对其现代性进行审理、反思和重建,关注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现代性问题,尤其是中国社会现代性问题的当代对接,而且把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即视为一种现代性哲学理论来加以阐释① 可参阅杨耕《“危机”中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哈贝马斯、吉登斯等国外学者基于现代性或当代处境对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各种理论“重建”,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马克思的思想,而很少对恩格斯的有关论述作出专题探讨。恩格斯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唯物主义而这种现代唯物主义内在地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研究中似乎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集中探讨恩格斯哲学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本文首先概括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一般理解,接着根据恩格斯的相关论述,表明他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而赋予其现代性,进而指出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唯物主义的彻底性、思维方式的辩证性、理论旨趣的实践性、理论品格的科学性。本文还试图对恩格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思想作出分析,表明他的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理论内涵。

一、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通常理解

历史唯物主义是诞生于现代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以深入批判资本主义为鲜明特色的一种哲学理论。一般而言,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理解,往往着眼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可以说,它不仅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反映,也是对之所作出的一种系统批判,它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事实和运动规律,批判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具有现代性。这样一种对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理解,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可以找到文本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19世纪中叶是大工业在西欧大陆迅速发展的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和现代的世界市场……它建立了现代的大工业城市。”[1]194可见,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现代的交通工具、现代的世界市场和现代化的城市。对此,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他谈到了“在拥有巨量生产资料和交往手段的现代”、“在今天这个大工业和铁路的时代”[2]258,国家总体而言还只是以集中的形式反映了支配着生产的阶级的经济需要。现代大工业的迅猛发展还形成了“现代社会”,也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了自由迁徙、自由竞争、商品所有者平等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与以往社会不同的一切新事物。

当然,现代大工业也造就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恩格斯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两个过渡”,一是从行会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过渡,二是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过渡。随着这两个过渡的完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抗阶级也发展起来了。同时,在他看来,当大工业被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狭隘范围所束缚时,就不仅会生产出大量的滞销产品,而且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无产阶级化。可见,两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终究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即现代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所带来的。

现代大工业在欧洲主要国家的迅速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日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也日益激化。于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为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而进行激烈的斗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完德国唯心主义向现代唯物主义转变之后,曾特别指出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转变的缘由,即阶级斗争这一历史事实,如1831年在法国里昂发生的工人运动,1838—1842年在英国发生的宪章运动。恩格斯指出,随着资产阶级获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和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在英国和法国的社会历史中上升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研究全部历史,这些相互斗争的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具体来说,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所以,每个时代由政治设施和法的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终究是由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基础来阐明的。如此一来,唯心主义从历史观中被驱除出去了,一种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人们的意识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在这里,恩格斯明确断言:引起历史观发生转变的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他并且进一步指明了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一种科学认识和反映,它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内部规律。同时,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构成了无产阶级用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正如卢卡奇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功能变化》一文中所说,“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在其受压迫的时代里最强大的武器之一”[3]316,“经典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可惜它已赤裸裸地被庸俗化为一般意识)意味着[3]323。对卢卡奇来说,这些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功能。

在恩格斯晚期著作中,依然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品格上的科学性。例如,在《反杜林论》中,他在举例阐释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时,就不仅把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经过唯心主义哲学到现代唯物主义的发展,概括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而且明确指出,这种现代唯物主义“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应当在某种特殊的科学的科学中,而应当在各种现实的科学中得到证实和表现出来”[6]517。这里所说的“世界观”,自然包括了自然观和历史观,恩格斯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来反对黑格尔等人所提出的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思辨的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的。他在《费尔巴哈论》中同样提到,一旦克服费尔巴哈对人的抽象崇拜,则必定会出现“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2]247,即历史唯物主义。这就更加明确地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当然,是作为关于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科学的科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一种反映和剖析,而且是对它的消极层面的一种揭露和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一书中,就曾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揭露使人受物质生产盲目结构奴役的社会批判工具”[4]251。历史唯物主义把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确定为历史的基础,并集中揭露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这正是其批判性的主要体现。当然,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也体现在对现代社会发展的消极后果的揭露上,马克思称这种消极后果为“现代的灾难”。在《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他在论述德国资本主义生产状况时,曾认为德国工厂的情况要比英国坏得多,除此之外,德国也像其他西欧大陆国家一样,一方面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除了现代的灾难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5]83,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哲学理论,在时间维度上就具有“现代性”,其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背景,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反映和深刻批判。

“在正统养成教育下,我们每个人都会形成一个统一的‘人格’;但是当我们走上治学之路后,却难免会感到精神与人格上出现了‘分裂’,一方面是正统教育所塑造的、另一方面是因学术研究所逐渐萌生的.这并非坏事,如果作为一个以复杂社会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者,始终没有出现这种‘分裂’,那只能说明你根本不具备做研究的素质,不适合从事研究工作.不过,这种‘分裂’并非最高境界——应该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新的统一……”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在恩格斯现代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多维呈现

在恩格斯的哲学理论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作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而获得现代性,而且作为“现代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被赋予现代性。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曾明确地把超越旧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现代唯物主义”(der moderne Materialismus)。撇开这种现代唯物主义对于人类认识的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解不论,仅仅就其关于外部现实世界的观点而言,它就包含了现代自然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个组成部分。在《反杜林论》引论的概论中,恩格斯甚至先谈现代历史唯物主义,再论现代自然唯物主义。关于现代唯物主义的第一个方面,他写道:“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做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6]400关于现代唯物主义的第二个方面,他的说法是:“现代唯物主义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新近的进步,从这些进步来看,自然界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在适宜条件下生存在天体上的有机物种都是有生有灭的;至于循环,即使能够存在,其规模也要大得无比。”[6]400显然,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用“现代唯物主义”术语加以概括,而现代唯物主义是对旧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超越和克服,它同时包含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两个方面。

恩格斯所理解的现代唯物主义是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而且同时是社会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换言之,它不仅是自然唯物主义,而且是历史唯物主义。当恩格斯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现代唯物主义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来加以理解时,他实际上是在肯定现代唯物主义具有超出旧唯物主义的“彻底性”。在他看来,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无论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还是近代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甚至费尔巴哈的直观的唯物主义,都有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观上一直不能摆脱唯心主义。例如,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就指出,费尔巴哈诚然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但依然只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他虽然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在历史观上不仅没有摆脱唯心史观,而且在内容方面要比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远为贫乏。正是在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解体的过程中,才产生了一个同费尔巴哈哲学不同的“结果实的”的唯物主义派别,由此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一)唯物主义的彻底性

那么,包含在现代唯物主义之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其现代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认为,在恩格斯现代唯物主义体系之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唯物主义的彻底性、思维方式的辩证性、理论旨趣的实践性、理论品格的科学性四个方面。

恩格斯由此提出,要把一般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推广到人类社会历史之中,以此实现唯物主义的普遍化和彻底化。他说,马克思正是通过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而同黑格尔唯心主义观点分离开来的。这种唯物主义观点真正说来就是人们在理解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在内的现实世界时,要抛弃不符合事实的一切唯心主义怪想。也就是说,不是从幻想的联系,而是从事实本身的联系来把握事实,并且是按照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不是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把握现实世界的。除此之外,唯物主义根本没有更多的意义,“不过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面)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2]249。可见,恩格斯肯定了马克思与费尔巴哈不同,认为马克思不再像费尔巴哈那样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是把唯物主义世界观贯彻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在内的一切领域之中了。这种贯彻,同时意味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从而使得唯物主义世界观彻底化了。于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自然唯物主义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即现代唯物主义成为全面、完整和彻底的理论。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现代唯物主义是“严整而彻底的理论”[7]202

证明 已知(xi)A→RSθ,η(A,D),则有conf((xi)A→Dk)≥θ和R((xi)A→Dk)≥η。又(xi)B→Dk⟹(xi)A→Dk,则由定义8知conf((xi)B→Dk)=conf((xi)A→Dk)≥θ。又因B⊆A,故有(xi)A⊆(xi)B。由式(3)得

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意味着唯物主义的彻底化,这原本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么,为什么可以把唯物主义的这种彻底性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现代性?这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出场,把历史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这一最后的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并因而宣告了现代唯物主义的完成。正是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意味着现代唯物主义的完成,我们才可以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直接体现在它作为现代唯物主义的一个分支的直接出场上面,即体现为它作为一种唯物主义所具有的彻底性。历史唯物主义是恩格斯所理解的现代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富有独创性的内容,它的出场本身即体现了它的现代性。

(二)思维方式的辩证性

在《反杜林论》引论中,恩格斯明确指出:“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6]400这就是说,无论是现代自然唯物主义,还是现代历史唯物主义,在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因而它们是一种既唯物又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二者构成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正是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也在本质上被理解为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因而同自然唯物主义的现代性一样,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就集中体现为思维方式的辩证性。

恩格斯在把现代唯物主义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来加以阐释时,总是将之同近代(17世纪英国和18世纪法国)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对立起来加以理解,并且强调现代唯物主义的两个分支,即现代自然唯物主义和现代历史唯物主义,都具有思维方式的辩证性,都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和有历史的,并且都肯定了矛盾在其中所起的推动作用。与之相对,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则表现为孤立、片面、静止和非历史地看问题,不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

然而,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大纲所提出的任务,是时代对未来人才的期待。高考作文的目的当然不是培养探究性,但适当渗透探究性应该既符合课程标准和大纲要求,也符合作文本身的规律。”③当前,各地高考作文题思辨色彩越来越浓、探究性逐渐体现。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一文中更是明确提出,目前教育考试中心和省级考试机构对作文题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六条标准: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难易度。

另外,大多电力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人员风险意识薄弱,甚至仍存在“发展靠国家、效益靠政策”等传统理念,致使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企业陷入资金上财务风险危机,将会对企业带来致命打击,直接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督机制和风险预防机制,将会给电力企业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不仅降低电力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导致资金的闲置、沉淀、滥用等,甚至影响电力企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恩格斯认为,在由近代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向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转化的过程中,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黑格尔的巨大贡献,就是“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6]398。他在《反杜林论》第二版序言中还指出:“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唯一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运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人。”[6]385可见,正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种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才使得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有了可能。正因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在辩证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恩格斯在《反杜林论》论述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时,才特别指出,从古希腊罗马的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经过唯心主义,再到现代唯物主义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规律起作用的一个例证。“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2000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2000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持久性的基础上”[6]517

恩格斯还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角度来理解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在他看来,古希腊哲学家具有自发的、原始的和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近代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对古代原始的唯物主义作了“否定”,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在思维方式上却是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在这一基础上,现代唯物主义又对近代唯物主义进行了“否定”,实现了思维方式的“辩证”转变。恩格斯还分析了前两种思维方法的实质,认为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即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但难以阐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种细节,而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细节,就无法看清总画面;近代唯物主义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之上,但借鉴了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考察方式,导致了观察事物的形而上学性。只有扬弃了近代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才在更高级的程度上恢复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辩证性。总之,现代唯物主义的辩证性是建立在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近代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再到辩证的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的哲学思维方式发展的基础上的。

由于恩格斯把现代唯物主义理解为包括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内的统一的世界观,所以,他不仅肯定了现代自然唯物主义的辩证性,而且充分肯定了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在《费尔巴哈论》中,他明确指出:“适用于自然界的,同样适用于社会历史的一切部门和研究人类的(和神的)事物的一切科学……就是要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2]253在这里,与自然领域相对的人类社会领域也被承认为历史发展过程了,并且,发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就等于发现历史唯物主义,这说明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物主义自然观一样是辩证的。

恩格斯不仅批判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自然界的非历史的理解,同样批判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表现出来的非历史的观点。例如,他在《费尔巴哈论》中批评人们无视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把中世纪看作是由千年来普遍野蛮状态所引起的历史的简单中断。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他在晚年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量通信中,还特别强调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这是他所理解的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的充分体现。

本来,恩格斯在和马克思一起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把历史唯物主义当作一种既唯物又辩证的历史观来加以建构,但是,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主要针对的是唯心史观,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对唯物史观的辩证性给予特别的强调,结果导致一些人把唯物史观理解为一种机械的、片面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作用的决定论。例如,保尔·巴尔特就对唯物史观做了歪曲的理解,片面夸大了经济对政治、法律和其他意识形态单方面的决定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恩格斯在1893年7月14日致梅林的信中承认,他和马克思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为了批判历史唯心主义,对上层建筑强调得不够。但是,历史唯物主义绝非像保尔·巴尔特等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种经济决定论。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22日致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也专门提到,如果有人故意歪曲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因素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那么他就把唯物史观变成了抽象的、毫无内容的空话。他认为经济因素虽然是基础,但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也对历史斗争的进程产生影响,“这里表现出这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2]604。他在1890年10月27日致康拉德·施米特的信中强调了国家权力、法、宗教、哲学等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恩格斯虽然一再肯定经济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或因素,但他也指出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他指出: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谈到的几乎都是政治斗争和政治事件的特殊作用;《资本论》中关于工作日的那一篇,则肯定了政治立法起着多么重大的作用。他还在1894年致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虽然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可见,在恩格斯晚年的通信中,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为内容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确实是辩证的,而并非是机械的和片面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的。

推荐理由:孔子怎么收学费、古人用的“橡皮擦”、传说中的神兽麒麟、两千年前的火锅……本书用50篇文化故事带领小读者领略古代中国的真实生活。书中既有凝聚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国宝珍品,又有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风俗美德,千余字的小故事配以作者亲自录制的音频,让孩子在亲切又富有趣味的阅读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三)理论旨趣的实践性

恩格斯在强调体现唯物主义彻底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思维方式的辩证性的同时,也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旨趣上鲜明的实践性。

不仅如此,恩格斯还把自己和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派别,说成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2]265。这就表明,他是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当作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社会历史的基本线索的。在他和马克思合作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就被理解为现实生活过程,而且首先被理解为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物质生活过程。构成他们观察人类历史的出发点的“现实的人”,也首先是指从事物质生产、受客观物质条件制约、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同样指出,费尔巴哈之所以不能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因为他虽然紧紧抓住“感性的”人和自然,但他所理解的人依然是抽象的,是脱离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人,而要把费尔巴哈所理解的抽象的人变成现实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2]247。可见,对恩格斯而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离不开对现实的人的把握,而现实的人首先是“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即从事现实的物质生产并展开现实的物质生活的人,而他们具有社会性的意识,不过是对其现实存在的观念的反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的实践性首先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集中体现工人阶级利益和愿望的哲学理论,是工人阶级用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思想武器。它来自于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并现实地指导这一革命实践,因而超出了单纯解释历史的理论层次,而以改变现实世界为根本宗旨。当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把德国的工人运动视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时,他强调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从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2]265。显然,这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的。

(四)理论品格的科学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恩格斯和马克思曾声称只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1]146,由此把相互联系的自然史和人类史都当作“历史科学”加以理解。不仅如此,在反对唯心主义历史观对于社会历史的抽象思辨时,他们还指出,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于思辨终止的地方,而所谓真正的实证科学就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科学[1]153

目前全球玉米供需平衡已经趋紧,美国玉米价格与去年的水平一致。尽管今年玉米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但美国玉米库存与使用量之比仍为2013年以来最低。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玉米的库存下降近50%,低于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由于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争端,大豆价格受到产量和持续不确定性的压力。

中耳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表明感染已蔓延到颅内,颅内并发症外科干预十分重要,因为中耳骨性结构不利于局部引流,细菌生物膜形成[8],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机制产生影响。本例患者发病初期即表现为昏迷,及时进行了乳突、鼓室的病灶清除及开放引流,为下一步的有效治疗创造了条件。

在恩格斯看来,现代唯物主义,不论是现代自然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都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要求,要它们弄清它们自己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6]400。他指出,不管是在黑格尔那里,还是在费尔巴哈那里,在理解现实的历史时,总是以先入为主的怪想或幻想的联系来把握历史事实,而不是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把握它们。因而必须抛弃这种做法,必须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来把握历史事实,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建立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科学。

可见,在恩格斯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框架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有别于旧的思辨历史哲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其“现代性”体现在彻底性、辩证性、实践性和科学性四个方面。

三、恩格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思想的丰富内涵

恩格斯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的论述表明,他的思想其实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具有多维性的,由此决定了他的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内涵。

水库震损有时并非立刻显现,可能在震后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在余震等影响下显现,因此震后应急检查应持续一段时间,根据不同阶段特点进行检查与评估。检查程序可分3个阶段,包括即时检查、详细检查、后续检查。

首先,恩格斯既肯定了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又肯定了它的实践性,而且在肯定其实践性时,不仅肯定了它是一种用于指导工人革命运动、旨在变革现实社会的革命理论,而且强调了它是从劳动发展史出发来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

由于恩格斯把整个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从本质上理解为辩证的,因此,与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相对的思维方式的辩证性,也就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中占有突出地位。于是,一些人便形成了这样一种见解,即认为恩格斯对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的强调背离了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精神。他们认为,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并没有像恩格斯那样过于强调新唯物主义的辩证性,而是把实践性当作自己的新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以区别于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内的全部旧唯物主义的共同缺陷———直观性。也就是说,马克思把直观性当作全部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并且用自己的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性来加以克服,这不同于恩格斯在其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把辩证性当作超越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的根本特征。但是,综观恩格斯晚期撰写的《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等哲学论著,我们很容易看出,他在肯定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时,并没有忘记强调其实践性,也没有背离他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早期历史唯物主义著作中所共同制定的理论框架。事实上,恩格斯不仅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2]219,而且还断言它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见,恩格斯所理解的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完全能够与马克思所强调的“实践性”相容。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中并不缺乏实践的观点,他所理解的历史唯物主义不只是辩证的唯物主义,而且同时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他和马克思一样,不只是满足于解释世界,而是力图改变现存感性世界。

只要我们理解了恩格斯实际上肯定了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旨趣和革命精神,肯定了生产劳动实践对于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重要作用,也就会明白,恩格斯虽然肯定了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彻底化,但这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它是已经实现了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加以运用的结果。诚然,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曾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说成是唯物主义的认识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的结果,但唯物主义认识原则的彻底贯彻,并不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运用。对恩格斯而言,要真正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就不能不首先看到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劳动的重要性,也只有从物质生产劳动出发,才能得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其次,恩格斯在批判和超越唯心主义的思辨历史哲学时,固然强调了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否定了把一切科学包含在内并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但他并没有由此而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或放弃理论思维,而是充分肯定了哲学理论思维对于把握社会历史的重要意义。

如前所述,恩格斯肯定了现代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的科学性,他甚至主张用现实的“历史学科”来取代思辨的“历史哲学”,或者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来取代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但是,与《自然辩证法》中强调要用辩证的理论思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及其内在规律一致,他也强调要用辩证的理论思维来把握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规律。

恩格斯总是一方面反对黑格尔的抽象的、思辨的自然哲学和历史哲学,另一方面又强烈反对片面而狭隘的经验论的思维方式,强调哲学理论思维的重要意义,强调要学会使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例如,他在《费尔巴哈论》中就指出,尽管人类社会领域具有不同于单纯自然界的鲜明特点,即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人都具有自觉的意识和预期的且是各不相同的目的,但其中依然具有客观的、需要科学地揭示出来的必然性和内在规律。人们的历史行动都具有表面的主观动机,而这些动机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动力。旧唯物主义没有提出揭示深层动力的问题,它把精神动力当作历史事变的终极原因,这正是它不彻底的地方。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黑格尔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倒是试图去寻求这种“动力之动力”,但他最终却把这种深层的动力归结为外在于人类历史的所谓“世界精神”。针对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这种缺陷,恩格斯指出,我们需要从人类历史本身去揭示这种隐藏在历史人物的表面动机背后的真正的、最后的“动力之动力”,甚至追问广大群众、整个民族和整个阶级的动机背后的行动原动力。他认为,自大工业开始以来,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构成了现代历史的动力。这些阶级之所以要进行斗争,首先是为了争夺经济利益,而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样是由于经济关系即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产生的。因此,历史发展动力的动力归根到底是经济。而历史领域一般的运动规律,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可见,不管是对动力的动力的寻找,还是对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恩格斯都是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通过发现现实的联系,而不是幻想和预先设计的联系得出的,因而这种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但是,对历史规律的承认和寻求,又极为鲜明地体现出恩格斯注重理论思维的风格。

总之,当恩格斯把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视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时,他固然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思维方式的辩证性,但是,他思想的丰富内涵使得他依然能够把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等等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的多维呈现。不仅如此,也正是由于其思想的丰富内涵,使得他能够在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以及同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区别时,依然能够坚持运用辩证的理论思维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在运动规律。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赫伯特·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兴起[M].程志民,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中图分类号] B03;A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99(2019)02-0073-07

[收稿日期] 2018-09-08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6BKS030

[作者简介] 舒远招(1964-),男,湖南辰溪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研究;吴雪(199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文红]

标签:;  ;  ;  ;  ;  

恩格斯哲学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