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临新形势下的新课程改革,作为一个从事教师职业不久的新教师来说,可能会有些措手不及,面对形式多样的课改模式可能也会显得疲于应对,但课堂教学改革的的确确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且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课堂学习模式。
关键词: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探索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中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如何组织高效、有序的合作学习?这成了师生的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认识合作学习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组织不同的合作学习,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下面是笔者一些粗浅的体会与思考。
一、合作学习的价值
1.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听讲与回答问题是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这样的参与是被动的。新课改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主体则应该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合作学习给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他们可以在合作学习中自我探究课堂问题,互相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生生沟通交流的平台。课堂的提问与回答是师生的对话,而当学生面对教师这个课堂“权威”,有时由于害怕出错而一言不发,或者过多地迎合教师的期望而不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面对同辈群体,感到民主与平等,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和同学就某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而辩论,展现出多样化的思维。小组内的交流中,如果学生自己有一些好的见解,通过表达见解学生的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对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力。在沟通和交流中不仅对知识交换了不同的看法,使自己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高考新趋势的要求。近两年,新课标全国Ⅱ卷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不局限于某一知识点而是调动所学的多种知识来对问题进行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就要培养这样的能力。小组内的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参考他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使学生意识到问题不止一面。
二、有效组织合作学习
基于目的与问题选择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一节课都会有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层次不一,有概念性问题、理解性问题、生成性的问题、探究性问题等。问题的不同组织学生学习的形式也会存在较大差别。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对此应该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教材的感知,基础知识的理解也可以用合作学习来完成,已达到我们所期待的目的。有时候学生学习比较困乏,如果让他单独学习,加上课本内容比较枯燥,他有可能犯困,达不到学习的效果。课堂中也经常发现当要求学生单独学习,学生往往兴趣索然,而相邻的同学往往会就课本中某一有趣的发现和周围同学讨论得不亦乐乎。这让笔者有一个想法,能否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允许同桌之间交流。这样既方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又能避免学生犯困和浮躁。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较之以前的做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提升。
合作学习更多的时候适用于理解性、生成性、探究性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深化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和表达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时,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本质的认识,需要学生深入理解氧化和还原的特征以及氧化还原与电子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结合初三化学所学的比较熟悉的氧化反应如碳和氧气的反应,碳、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反应,学生小组对比探讨,从氧的得失角度分析氧化和还原的特点,然后再在小组内设问,除了得失氧的特点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有些小组联系了在化合价的知识来分析反应变化,那进一步的问题就来了,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样一步接一步的问题讨论深化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选择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如何组织小组来学习呢?是按照班级已经形成的小组还是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是坐着讨论还是站立讨论呢?有效的小组组织能够提高小组合作效果以及课堂学习效率,毕竟一堂课只有40分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需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首先在班级已有小组的情况下宜利用班级已经形成的小组,因为这些小组已经是班级建设的一部分,它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形成了既有的合作习惯,比较容易进行合作学习。这些小组在建设初期就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诸如学生的水平,表达能力,性格等,以使小组能够达到交流、沟通等目的。其次,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来组织合作学习。比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对学(同桌之间合作)的形式来完成,需要综合考虑以及生成性、探究性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4到6人为宜)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再次,组织学生合作宜采用就近原则。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相邻的学生能够节约组织的时间,以给讨论问题留有充足的时间。同时也得避免相近的学生由于平时交往多而话题转移的情况。最后,在坐着讨论与站立讨论中,笔者倾向于坐着讨论,这样便于学生记录以及平等地交流,特别像化学这类课程,有时还需要书写反应方程式或进行计算等。站立讨论可以增强了讨论的气势,但是不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讨论结论进行记录总结。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形成一种常态化、高效的小组合作检测和评价机制。合作学习检测和评价的机制可以包括学生的自我对照自查与学习效果展示,以及小组的奖惩等。首先,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整理与学习可以通过学生的对照自查来检测,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以及避免进行一些简单的知识问答,从而增强课堂的连贯性。其次,对于那些具有生成性的问题则应该通过课堂展示来检测和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最后,还可以借助相关的评价工具进行评价。比如随堂测验、专业的课堂评价量表等。
四、合作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首先,合作学习可能会妨碍学生独立思考,特别是平时不喜欢发言,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学生。学习最终要让学生将外部提供的学习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同时增进自己的思考能力。合作学习中思维活跃、喜欢发言的学生往往会剥夺部分学生的话语权,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发展自我的机会。还会有部分学生喜欢“嗟来之食”,等待其他学生提供思考的成果。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使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自己言论的机会,同时在成果展示时,可以进行追问,以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思考,而不是保留自己的或者依赖他人。
其次,合作学习中话题转移。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以及对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等会导致合作学习中话题的转移。为减少话题转移,教师应该在小组成员的组织中避免容易交流其他内容的学生同组,同时在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时,能够选择那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问题,同时在提供的材料中应该注重材料的新颖程度,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共鸣的材料。问题和材料的选择可以遵循“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比如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笔者选择了当地常见的石灰矿进行引入分析。
再次,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时合作学习成了在公开课中展示的花样,失去了它促进学生学习的本性。合作学习不易操作,同时被认为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种学习形式。因此,在推进新课程时被用来证明课堂是新课程的一种方式。可以说,合作学习不是新课程才有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应该在运用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要让合作学习为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交流、思考的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时,应该根据课堂的目标、内容、灵活多变地使用合作学习,同时注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避免合作学习中话题的转移与流于形式,让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伍新春 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小薇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有技巧.《新课程(综合版)》 2010年,01期。
[3]刘志慧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关键.《江西教育》,2010年,32期。
论文作者:贾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组论文; 组织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