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网络时代的儿童缺乏关注_注意力不集中原因论文

警惕网络时代的儿童缺乏关注_注意力不集中原因论文

警惕,网络时代的孩子注意力匮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匮乏论文,注意力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很多家长和教师都在埋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讲走神,不能静下心来写作业,周围有一点动静就能把他的注意力吸引走。更大的问题是他们不能专注持久地思考问题,他们的思维似乎是碎片状的、间歇式的、随机的。不但中小学教师有这样的反映,高校教师也发现学生常常如此。这类现象过去也有,但是于今愈烈。为什么?因为如今整个社会气氛就是快餐化的、浮躁的,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注意力不集中已经常态化了,尤其是我们的孩子。所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警惕网络时代孩子的注意力匮乏症。

      可怕的心灵多动症

      以互联网为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有一档节目,是个二人对谈节目,其中一个主持人吴伯凡先生说,他不开微博,是因为恐惧,害怕被微博绑架,微博成瘾和烟瘾一样麻烦。然后两位主持人就开始分析微博产生的影响,他们认为,如今新闻已经成为消费品,许多人对网上信息有一种饥饿感,而互联网上的信息多是碎片化的。这些信息像成群马队从人的头脑中踏过,让人感觉头脑似乎很充实,其实思想的土地已经寸草不生。这些海量的碎片化信息,会改变我们的感知方式、心智模式,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甚至重塑我们的大脑,脑细胞的结构也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

      两位主持人的谈话很有启发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谈到的“注意力匮乏症”。吴先生说:“当信息不缺乏的时候,注意力就会缺乏。”这话很深刻。互联网技术造成的一个结果是,我们不再需要寻找信息,我们每天的阅读只是浅浏览。信息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标题化”,因为信息海量,光是这些标题,就已经把我们脑袋塞满了。很多人已经无法坚持看完500字以上的文章甚至8行以上的文字。这就是说,他们的注意力已经碎片化了,随时在跳跃和转移。吴伯凡说,这种心理状态发展下去,就会造成精神分裂,无法持续关注一件事情,正是精神分裂病人的早期症状。

      从教学活动来看,有些学生头脑里活动着的实际上是一些信息碎片流,完全不得课堂要领,用教师的习惯语言来说,他们是“不能进入学习状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这种学生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形成“新潮一族”,这对教育教学将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今后的教育,必将越来越深地陷入教育者与周围环境争夺学生注意力的大战之中,要打赢这场战争,会越来越艰难。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发展对于人类智慧进步来说,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比如云计算),但是具体到人,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却使人们日益变成“消息灵通的傻瓜”,让脑袋成为一个个“信息垃圾站”。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努力减少这种浅薄的“新人类”,这方面的研究,大有可为。

      碎片信息与精神分裂

      国外一个调查很有意思。调查者把一些上网成瘾的人集中在一起,24小时监控他们离开网络后的反应。调查显示,被监控者起初都较为平静,渐渐地开始在房间来回走动,情绪狂躁不安,甚至挠墙、砸墙,反应周期几乎与吸毒者无异。这种互联网上瘾症其实就是一种互联网“浅薄症”。

      诸葛亮有句名言:宁静以致远。反过来就是,浮躁则短视。如果在微博上随便截取24小时的内容打印出来,如果这些内容由同一个人所发表,整体上看,很难说此人精神是正常的。精神病人的病态思维,正常人也会有,比如我们常说的胡思乱想、浮想联翩、意识流可能都跟精神病症状很接近。正常人的思绪纷纷和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区别在哪里?第一,正常人乱在脑子里,不说出来,精神病人则什么都捅出来;第二,正常人虽然也会胡思乱想,但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在一段时间里思考同一个问题,拿出切实的思维成果,精神病人做不到这一点。正常人还可以把自己的纷乱思绪进行梳理、整合,精神病人的思维是彻底“发散”的,有兵无帅。

      然而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线,有些人的状态在这二者之间,而在当今时代,这种中间状态的人有增加的趋势。这种现状和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能让大脑成为“信息垃圾站”

      心理学家称,人一天中的念头最多能达到上万个,但其中大部分念头是毫无用处的。就是说,你的大脑由于你每天管理不善,开了太多的窗口,最后发现一天下来,什么事情都没干。而你消耗了巨大的能量,觉得特别累,这叫无所事事的忙碌。我们的大脑如果陷入这种状态,那就该查杀一下你的“病毒”了。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如果你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活得特别累,那你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大脑该“杀毒”了。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单向思考,只想从外部获得时间,比如希望上级减负,孩子更省心,或者自己加班加点,等等。虽然这种思路也有道理,但毕竟这是“一条腿走路”,而且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显得没底气,这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掌握了。更加有效的方法应该从自身出发找原因,比如在节约时间上下工夫。人家讲课需40分钟,我用20分钟讲完了,剩下时间干什么,我就能做主了。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算太困难,只要下工夫少说废话(清除病毒)就行了。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大脑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垃圾,我们要及时发现,迅速清理。哪怕你只把那95%的无用念头减少到75%,也已经节约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你不可能没有成绩,而且你会活得更轻松、更快乐。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他会终生受益。

      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

      有人说:现代社会人的注意力变成了一种被动注意力,你要注意一个东西都是因为那个东西刺激你去注意它,这不是主动注意力。主动注意力是你要主动地去接近一个东西,凝视它,用你的目光你的感受去激活它。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很多跟自己玩的艺术,玩得很高兴,比如说打坐、禅定、玩香、玩石头、弹古琴。丰子恺说,“门前小溪水,我作五湖观”。他们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水,他仔仔细细地看,得到了观赏五湖的感受。

      学校里的问题生,几乎都是严重缺乏主动注意力的人。他们精神空虚,渴望外部刺激,只能群居,不能独处,单独一个人就昏昏欲睡。甚至有些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只在看电视时“最专心”。其实那不是专心,那是“心”被电视给“专”了,这种专心是被动的,也没有多大用处。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最大的区别是,主动注意是“生产型”的,也就是说,我不是简单地被“门前小溪水”吸引了眼球,而是以“门前小溪水”为引子,引出了我自己的主动创造——“我作五湖观”。这个“五湖观”不是外界加给我的,它是我自己的创造,这就叫“自己跟自己玩”。旅游也是这个道理。现在出门旅游的人很多,但是你会发现大部分人都只是看见了“门前小溪水”而已,达不到“我作五湖观”的境界,所以看来看去“不过如此”,为了填补心中的空虚,只好照相。很多贪恋照相的人,其实就是把精神的东西物质化,打开手机看到一张张照片,就觉得自己似乎充实了。对于这种人,旅游最值得夸耀的什么?是“我去过”,他曾经“占有”过某个景色,他以此满足。

      所以,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首先自己要学会主动注意一些东西,特别是静下心来读书,然后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和自己玩,丰富精神世界。比如孩子学钢琴,心里总是想着通过八级,或者赶紧找机会去演出露一手,那就不是“自己和自己玩”了,这种心态,不管表面上生活多么丰富,他也可能会孤独,甚至抑郁。只有自己能和自己玩的人,才永远不会孤独,因为他永远带着玩伴。

      如何有效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下症状,应注意是否患有严重的注意力匮乏症

      ●经常躁动不安,无法注意听讲,甚至无法专心听完别人说一段话。

      ●有一张“电脑脸”,板滞、漠然、茫然。

      ●迷恋QQ、微博、电子游戏到不能自拔的程度。

      ●读书不能坚持看完完整的一页,或者只喜欢看卡通书。

      ●追求新鲜刺激、强刺激。脑子里装的都是没什么用处的“新闻”。

      ●什么事情,只要他不“知道”,就急于“知道”,一旦“知道”,就再也不深究了。就是说,他的大脑只负责“接受”和“存储”,分析和思考的功能已经完全退化。

      ●你把某一段时间孩子发出的微博、QQ打印出来,放到一起看,感觉孩子的思路已经混乱,缺乏内在线索,类似胡言乱语。

      如果孩子出现注意力匮乏症该如何治疗和预防

      ●控制或定时关掉手机,不上网,不看电视。

      ●闭着眼睛听音乐,不要有视频的,只听不看。听古典音乐,外国的,比如巴赫,他的曲子不大煽情;中国的,比如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之类的,比较宁静。

      ●仰望星空。一定要找一个相对安静和开阔的地方,最好在乡村,长时间观看,不准说话。

      ●面壁打坐。墙上什么也不要贴挂。不可以说话,尽量集中注意力想一句话、一段旋律,或者反复默念一首诗。开始十五分钟,慢慢地增加到半个小时,以后逐渐加长。

      ●写毛笔字。

      ●读整本的书。

      家长在家庭中帮助孩子实施注意力训练需注意的问题

      ●实施的时候,尽量引导孩子自愿参加上述修炼,开始修炼时间可以短一点,等孩子真正能 静下心来时可以逐渐延长,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孩子修炼时间不要很长,不要超出他的忍受力。

      ●关键是家长要长期坚持帮助孩子训练,不要幻想立竿见影。这些表面上看来十分枯燥无趣的重复动作,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训练人的专注力,引导人内观和自省。

      ●千万不要放任孩子思维的无目标化和碎片化,要有意识地屏蔽掉大量的外部垃圾信息,清洗人的大脑,使人获得生机,获得内在的力量,这是大脑的一种“环境保护”。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讨论的时候,要进行反复的追问和多方面的质疑。总之,要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长时间地围绕一个问题的思考”,今天讨论不完,明天继续讨论,进行“长程思考”。这样做,就是专门与微博式的短程思考、碎片式思考唱反调,以培养孩子正经的思维能力。

      人的精神世界,不开放不行,不适当封闭也不行,掌握好开放和封闭的分寸,才能得到心灵的平衡,充实而不拥挤,简单而不贫瘠。这些活动只要家长能坚持,都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这都是修炼,是磨人性情的,收拢人注意力的。

      学会专注,这不是一门课程,但比任何一门课程都重要。

标签:;  

警惕网络时代的儿童缺乏关注_注意力不集中原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