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及其当代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人学论文,当代论文,价值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学方法论的变革是人学思想得以深化的深层原因。为了更加深刻、具体地把握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几种基本人学研究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为当代人学研究的深化提供一些启示。
一、马克思人学研究的几种基本方法
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是很丰富的,其中历史分析方法、社会关系分析方法和对象性分析方法构成马克思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些方法相互补充,构成了考察人的存在、本质及其发展的经纬线,揭示了人的总体性特征,体现了客观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1.历史分析方法。
既然人是实践性存在物,那么人就不是亘古不变的给定的存在。因为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过程,人在这一永久开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自我。人在实践中形成的自身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展开,人又不断改变自身的存在状态及本质。因此,人的形象与本质同特定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人是什么样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1 〕生产什么表明人的实践结果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达到了怎样的水平,怎样生产表明人的实践方式是怎样的。这就将人类实践的空间水平和历史水平客观地表现出来,而且空间水平与历史水平形成相互对应的整体,共同体现实践的性质和发展程度,从而体现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人在不同社会形态中之所以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人的实践方式和实践水平不同。从实践方式来看,人类实践经历了一个从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到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再到自由人的联合关系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从自在自发的状态到异化受动的状态再到自由自觉状态而不断进步。实践在空间上的拓展过程以及实践方式的进步过程也是人自身的发展过程。实践永远向未来敞开,人的生成与发展也永远处于流动中。
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式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学研究中的抽象人性论。抽象人性论或者将人性视为善的,或者将人性视为恶的,或者将人视为理性存在物,或者将人视为非理性存在物,都是把某种人说成是“标准人”,然后用这种尺度来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忘记了统一中的差别,不懂得人的历史变化性。〔2 〕这种非历史的人学方法尽管在特定条件下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讲是错误的。马克思也曾受过抽象人性论的影响,将自由理性视为人的本质,并将这种适用于任何社会、任何人的自由理性作为尺度衡量具体的社会现实,结果遭到很大挫折。马克思在接触现实社会及深入研究了经济学之后,对非历史的抽象人性论进行了批判,清算了这种错误的人学研究方法。
马克思在历史分析方法的指导下,有力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存在状况。马克思要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都认清自己的处境,自觉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异化状态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自觉地、积极地创造条件,摆脱非人的地位,恢复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异化和分散的一切力量,这是无产阶级极其神圣的历史使命。至此,马克思将人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科学地统一起来。
2.社会关系分析方法。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这是基于人的实践本性所得出的基本结论。作为完整的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但人只是当他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改变自然,营造一个属于他自身的社会环境时才与其它动物区别开来。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3〕社会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离开社会性去研究人永远不会超出动物世界的范围。马克思针对18世纪曾经流行的那种将人的自然状态视为人的本真状态,并以人的自然属性为基础推演出法律的认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将自然状态视为人类本真状态只是一种臆想,是一种虚幻的主观设定;根据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是根据人之为人的社会属性所推演出来的法律只能是专横和暴力的法,只能是适用于动物世界的法则。〔4〕只有把握人的社会性, 在社会性的前提下认识人的自然性,才能既不失去人的总体性特征,又能按照人的方式认识人。
人的社会性最主要的是通过人在实践活动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来体现的。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分析方法就是将人放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中来加以考察的方法。
马克思运用社会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了社会关系对人之存在和本质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确立人的存在的基本前提是人需要在社会中结成一定的关系从事实践活动。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历史,而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可以使特定的人类群体利用以往所有社会实践的成果,人类实践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 从共时态来看,人类实践活动是在纵横交错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这包括家庭关系、族类关系、社区关系、阶级或阶层关系等,要弄清人的全貌,必须分析与人相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人类社会越发展,社会关系也就越复杂,人的本质也就越丰富。但只要抓住人的社会关系的总体,人的存在和本质就可以得到科学的考察。
马克思还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抽取出生产关系,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考察了人的存在矛盾及其发展的前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离开一定的生产关系,人就会丧失作为人类的伟大力量,就会比任何动物更加不堪一击。然而,人类生产关系的状况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任何个人都无法自由地选择某种生产关系。这就决定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以牺牲人的全面性为代价的社会分工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人们起初是按照生理、性别等自然性差异而产生的自然分工,后来又发展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在现代社会,根据生产的部门、专业及流程的不同需要,人们分别培养不同的特长以满足某一局部分工的要求。这样,作为总体性存在的人便产生了自我分裂;另一方面,分工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遣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于是,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以及财产的分配,都必然是不平等的。在分析生产关系与分工的基础上,马克思看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存在阶级与阶级斗争的必然性,阶级分析方法自然成为马克思人学研究中社会关系分析方法的必要补充。
3.对象性分析方法。
人的实践性决定了人与其对象化结果之间的不可分割性。动物是自然的延伸,是与外部自然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动物的自然属性便可以把握动物的本质。而人则不同。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正在于超越了自然界,通过类本质的对象化将人的内在尺度映现在外部世界。因此,对人的认识就不能像理解其它动物一样,仅仅局限于自然性,人在作用于外面的自然并改变它时,也就变化了人自己的自然。人是自己活动的结果,在创造新世界的同时,人也创造了自身,使人能够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打开了的书本,是感性地摆在人们面前的关于人的心理学。〔7 〕透过人的对象化世界来考察人的能力和价值,洞察人的存在与本质,通过物与物的关系探讨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是马克思人学研究的对象性分析方法。
马克思运用对象性分析方法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人的异化状况。人既依赖于对象化的结果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又要受到对象化结果的制约,甚至这种对象化结果会成为与人相对立的力量,这就是人的异化现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集中分析了劳动者与劳动成果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本质的异化及人与人的异化这种现实状况。马克思分析人的异化状况是为了从根本上消灭异化,当他将异化现象同生产关系联系起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的时候,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便不再是一种幻想。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私有制是造成人的异化状况的根源,那么消灭异化现象的任务只能通过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私有制才能完成。马克思用对象性分析方法对无产阶级的历史境遇和解放条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象性分析方法成为马克思《资本论》中分析人的主要方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资本家是资本的化身,而工人只是资本的附属物。作为资本家,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是人格化的资本,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获得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8〕正因如此,马克思看到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要消除这种矛盾,只有消灭资本本身。而资本是什么呢?马克思用对象性分析方法发现,“资本不是一个物件,而是以物为媒介而成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和货币也是一样,在此“社会关系表现在物的形态上了”〔9〕。这样, 马克思的对象性分析方法与社会关系分析方法便达到了统一。
马克思用对象性分析方法对无产阶级解放及其条件的分析既超越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只限于物的范围去研究人类对象化结果的非批判性的实证主义倾向,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以物的形式所掩盖的严重异化状况,而且消除了以往各类社会主义者只从价值角度来追求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解放的空想主义倾向。马克思人学研究的对象性分析方法实现了客观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二、马克思人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
时代步入20世纪,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人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对深化当代人学研究仍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马克思人学方法论的总体特征以及客观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仍然是当代人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方面。如果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人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工人阶级的严重异化和阶级斗争的极度尖锐化,那么20世纪人的问题除了阶级矛盾之外,还表现为整个人类生存危机的加重以及人类精神家园的缺失。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技术异化、环境恶化、信仰危机等社会问题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对自身理性的限度、主体性的内涵、人的价值与尊严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人学研究方法上,人们更注重从个体出发,从人的某方面特性或属性出发来研究人的存在、本质及其发展。这种研究方法的确在微观上拓得很深,但这种深刻性是以失去人的总体性特征为代价的。因此,既保持人的总体性特征,又在微观上不断深化,便成为当代人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人学研究的深化不能离开客观性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离开社会现实和社会制约性,片面地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固然不可取,但离开人的价值与意义片面地强调人的客观状况,甚至拒斥人的价值和意义也是不恰当的。
其二,马克思人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当代人学研究的深化仍有指导价值。马克思的历史分析方法不论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学研究,还是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历史性生成与发展既是对传统的超越,又包含对传统的继承,如何在超越传统的同时吸收传统的优秀成分以促进人的发展,这是人类存在与发展普遍面对的现实问题。
在研究人的地位和价值时,社会关系分析方法仍然不可忽略。离开社会关系来探讨人的主体性或人的价值,最终只能陷入抽象与空洞。萨特曾经撇开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约性谈论人的绝对自由,最终走向自相矛盾。我国人学研究中也有抛开社会关系而抽象地探讨人的主体创造性及人对历史的主观设计的现象,然而,当我们从这种主体性神话中摆脱出来的时候,便不得不承认,在人和社会的交错关系中,个人实际上处于一种极其脆弱和相对渺小的地位。事实上,人作为实践性存在物,其价值和主体性存在于社会关系中,人既依赖于社会关系而从事创造活动,又不断地突破既定的社会关系,在实践中形成新的社会关系。马克思的社会关系分析方法保证了人学研究的具体性和现实性。
马克思的对象性分析方法对揭示当代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困境也具有重要价值。世界性的现代化进程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很多负效应。现代科技已将全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何正确认识人类对象化世界与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关系已成为当代人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当然,我们强调马克思人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并不是说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可以解决人学领域的所有问题。马克思以实践观为基础的人学方法论的确揭示了人的总体性特征。但我们必须明确,马克思的人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一种宏观的方法,而从微观角度对人的各种属性及不同侧面的分析则显得很不够。在当代人学研究方法呈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要想使人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唯一可取的态度是博采百家之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尤其是现代西方人学研究方法中的优秀成果,以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以实践观为基础的人学方法论应该成为进一步深化人学研究的基础,这是强调马克思人学方法论的当代价值的唯一目的。
注释: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24页,第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69页。
〔3〕〔6〕〔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75页,第51页,第80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97、106页。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05 页。
〔9〕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第1卷,三联出版社,1951年,第264页。
标签:社会关系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本质与现象论文; 当代历史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论文; 资本论论文; 社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