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热力高温水管穿越既有京沪铁路施工技术论文_王硕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务段 徐州 221000

摘要:以某热力高温水管穿越既有京沪铁路线路为工程背景,研究高温水管穿越既有铁路线路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线路盈利放散及养护、便梁加固施工、挖孔桩施工、既有盖板涵拆除、顶进工作坑、箱涵制作、箱体顶进、箱身附属工程及管道敷设施工、路基、接触网立柱及便梁沉降、位移控制方案。为本工程施工提供安全保障,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温水管;穿越;京沪铁路;施工技术

0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建设的不断高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铁路网与市政道路网线不断交叉的现象,工程中类似与新建高温水管穿越既有铁路线路的案例明显增多,国内外学者及工程师们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采用了理论、数值分析等方法进行该施工技术的研究,确保新建工程及既有工程的施工及后期安全应用[1-4]。本文以某热力高温水管穿越既有京沪铁路线路为工程背景,研究高温水管施工及既有铁路线路改造的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意义,也为本工程的安全施工提高知指导意义。

1 工程概况

某热力高温水管工程电厂引出2根?1420高温热水管道(一供一回),向东敷设穿越京沪铁路。热力高温水管穿越处既有京沪上行线1孔结构尺寸(6.0*3.7)米框构、京沪下行线1孔6.1m宽盖板涵,现状通行限高1.7米,仅供行人非通行。本次为拆除京沪铁路下行线既有盖板涵,新建1孔6.0m框构。利用京沪上行线既有框构和京沪下行线新建框构北侧敷设热力管道,南侧仅供人非通行,人非通道宽2.6米、通行限高1.7米。拆除京沪铁路下行线K787+462既有盖板涵,原位新建1孔6.0m框构,新建框构中心线与京沪铁路下行线垂直,箱身长9.0m(含挑檐1.4m)。工程地点在茅村站-前亭站区间,正线为P60轨超长无缝线路,混凝土Ⅲ型轨枕。道床厚度约为0.80m。现场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温水管穿越京沪既有线示意图

2 施工技术

2.1线路应力放散及养护

线路加固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需对该段线路进行应力放散。应力放散前,在单元轨拉伸端及两端设置位移观测点观测钢轨纵向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障碍,单元轨两端、中部各设一处轨温观测点,并按规定测温,钢轨位移容许偏差值为±1.

2.2便梁加固施工

框架涵顶进时采用1孔便梁架空加固线路。

1.便梁支墩施工:在便梁架空线路箱身顶进前,先进行便梁支墩施工。本工程便梁支墩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独立支墩的形式,支墩尺寸为2.5m*2m*0.8m。

2、便梁架设:施工便梁用铁路专用平板车及轨道吊运至现场。施工便梁架设期间线路必须慢行至45km/h。在便梁装卸时,需对线路进行封锁施工,在装卸便梁时事先对轨道吊司机进行交底,明确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在作业过程中设专人进行跟班防护。便梁加固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便梁加固示意图

2.3 挖孔桩施工

挖孔桩,直径1.25米,桩长8米共4个。施工方法采用人工开挖方式,支护方法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支撑,人工逐层开挖至一定深度,放置预制钢筋混凝土管。施工流程:放线定桩位及高程à预制钢筋混凝土护筒 à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à下预制好钢筋混凝土护筒à检查桩位(中心)轴线à架设垂直运输架à安装电动葫芦à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à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à下预制好钢筋混凝土护筒à检查桩位(中心)轴线à逐层往下循环作业à开挖扩底部分à检查验收à吊放钢筋笼à放混凝土溜筒(导管)à浇筑桩身混凝土(随浇随振)à插桩顶钢筋。

2.4既有盖板涵拆除

既有盖板涵边墙台帽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下部为浆砌料石。拆除时采用人工配合移梁小车拆除的施工方案。盖板涵拆除程序:架设便梁à清空涵顶道床à逐块移除混凝土盖板梁à破碎拆除边墙及基础结构物à清运垃圾。

既有盖板涵盖板厚0.51-0.62m,沿铁路方向长6.9m,垂直铁路方向分为三块,宽度为1.05+4.0+1.05,墙身为浆砌片石砌筑,台帽为C20混凝土。盖板顶距离便梁底距离较近,在盖板内搭设满堂支架,支架托住盖板,防止盖板拆除时掉落撬动便梁,盖板、台帽及墙身采用人工使用撬棍、风镐配合挖掘机进行拆除,拆除时注意防止触碰便梁,顶进箱身范围内的墙身拆除到位,保证顶进顺利进行。

2.5顶进工作坑

1.顶进工作坑支护设计:工作坑位于既有京沪下行线以东。铁路侧边坡采用1:2放坡开挖,后背墙处基底采取1:3下坡开挖,其余两侧采用1:1放坡开挖。坡面喷8cm厚细石混凝土,挂Φ8@200*200mm钢筋网。

2.基坑明排水: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采用浆砌片石砌筑。

3.土方开挖:基坑开挖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的方法进行,计划分两层开挖成型。基坑开挖至底标高+20cm时,采用人工找平,严禁超挖。超挖后的基坑底采用级配碎石回填夯实。顶进工作坑如图3所示。

图3 顶进工作坑示意图

2.6箱涵制作

京沪铁路下行线新建1-6.0m框架桥,宽6m,长9m,箱身为C40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首先做好测量定位工作,使箱身中心线,工作坑底板中心线及顶进就位中心线均在一条直线上。其施工流程:底板钢筋挷扎→底板及侧墙模板→底板混凝土→顶板支架→侧墙内模及顶板底模侧墙及顶板钢筋→侧墙外模→侧墙及顶板混凝土→混凝土养护。

2.7 箱体顶进

顶进施工采取接长滑板顶进,顶程为15.60米。顶进方向为由东向西垂直京沪铁路依次顶进。顶进即是开动高压油泵,使千斤顶受液压力而产生顶力,推动箱身前进,箱身前进一镐后使千斤顶的活塞回复到原位,在空挡处填放顶铁,以待下次开镐,如此循环反复,直到箱身就位为止。顶进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 顶进施工工艺流程图

2.8箱身附属工程及管道敷设施工

1.电缆槽及栏杆施工

电缆槽及栏杆采用混凝土整板结构,栏杆、电缆槽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基座钢筋预埋在箱身中。在电缆槽施工完成后,各管线单位可将管线移入电缆槽内。

2.箱身与拆除盖板涵墙身灌缝施工

箱身顶进就位后,箱身两侧超开挖区域采用C20混凝土回填,对扰动铁路路基进行注浆加固。注浆范围为沿箱体纵向全长范围,水灰比1:1.3,采用42.5标号水泥并加入水玻璃速凝剂3%。注浆压力小于0.3MPa。

3.高温水管敷设施工

高温水管自东向西依次穿越铁路涵外(东侧)、新建框架涵、既有框架涵、铁路涵外(西侧)。其中铁路涵外东侧长度为20.5m,新建框架涵和既有框架涵长度为17.5m,铁路涵外西侧长度为22m,总计为60m。铁路涵外(东侧)基坑两侧浇筑两块长度120cm、115cm长方体混凝土台,高度54cm用于承载管道混凝土挡墙。回水管与南侧挡墙间隙为5cm,供水管与北侧挡墙间隙为30cm,其中两水管间隙为10cm。水管采用黄砂回填至一定高度后再用素土回填30公分至设计高度。南侧挡墙上部回填30cm三七灰土后,铺20cmC20混凝土形成路面。北侧挡墙回填素土形成农地。

新建框架涵和既有框架涵在中部放置挡墙将框架涵一分为二,北部分放置高温水管,南部分形成仅供人非通行道。高温水管下部回填9cm黄砂,回水管与挡墙间隙5cm、供水管与北侧箱体间隙5cm、两水管间隙为10cm。高温水管敷设完毕后,上部仍有较大空间,为防止人通过,空余部分设置防护网,采用H型钢(HW200*200*8*12型)支护。南侧回填素土浇筑C20混凝土形成路面。

铁路涵外(西侧)基坑挡墙底部回填10cm级配碎石和C20混凝土。回水管与南侧挡墙间隙为5cm,供水管与北侧挡墙间隙为30cm,其中两水管间隙为10cm。水管底部和顶部各回填200mm黄砂再用素土回填30公分至设计高度。南侧挡墙上部回填20cm级配碎石后,铺15cmC30混凝土形成路面。北侧挡墙回填素土形成农地。

2.9路基、接触网立柱及便梁沉降、位移控制方案

1.路基、接触网立柱沉降、位移控制

(1)观测桩设置

施工时在基坑影响范围内(2 倍基坑深度)线路路肩处设置观测点,在围挡外侧0.5m处,沿线路方向间隔10m设置一处,用于观测施工过程中对营业线路基水平、位移变化情况;观测桩标准见下图5,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c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2)观测采取趟车观测,接触网沉降和位移超过2mm时,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在设备管理单位的配合下处理。

(3)派专人进行观测和整理数据。基坑降水、基坑开挖有可能对路基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施工期间观测频次每2小时观测1次。

图5 既有路肩位移观测点设置图(mm)

2.便梁支墩沉降、位移监测

(1)测点布置

便梁架设后,在便梁支墩顶面设置沉降、位移观测点,用红油漆标注,并立即测得原始数据。便梁纵横向位移、沉降,每趟车过后均需观测,每2小时/次记录。观测数据安全范围:观测点沉降速率<2mm/d;累计最大变化量<10mm。

如遇有沉降超过2mm/天,或累计沉降达10mm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根据情况加密观测次数至1小时、半小时/次,在雨前、雨中、雨后对沉降点和便梁、线路情况进行检查,解决后方可继续施工。(详见附件)

(2)检查方法

便梁架设后每日检查高低方向水平是否超限,检查绝缘挡肩是否牢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及时加固;防止便梁联电,造成红光带。

3 结论

本文以某热力高温水管穿越既有京沪铁路工程施工为工程背景,给出了既有铁路施工的详细施工过程及热力水管施工方法,为本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并为后续工程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盾构掘进中软土地层地表沉降与出土量关系研究[J]. 刘新科,楼岱. 上海建设科技. 2017(03)

[2]轨道交通盾构隧道下穿铁路保护技术分析[J]. 刁伟轶. 地下工程与隧道. 2015(02)

[3]广州地铁富水软弱地层盾构机直接切桩通过桥梁桩基风险分析与施工技术研究[J]. 姜艳林.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15(05)

[4]黄土地区地铁盾构下穿铁路变形控制技术[J]. 任建喜,李龙,郑赞赞,占有名,史景阳,郭颖,贺小俪. 铁道工程学报. 2013(05)

个人简介:王硕 男 本科 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务段

论文作者:王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7

标签:;  ;  ;  ;  ;  ;  ;  ;  

某热力高温水管穿越既有京沪铁路施工技术论文_王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