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妇女就业看市场经济、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妇女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平等论文,性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中国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企业的一轮二轮承包、租赁,直到今天在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下出现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后出现的企业联合、兼并、拍卖、破产、重组等等使得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制并存并融共同发展的转制形式。这些变化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把人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带向了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妇女就业这一曾经被用来衡量妇女解放程度的概念,如今正面临着不可抗拒的冲击和尚待界定的涵义。如果说当初妇女解放的标志是,让更多的妇女走出家门,奔向社会,在参与各行各业的建设实践中施展才华、献计出力、与男同志并驾齐驱。而如今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组合”、“减人增效”等行为中,女职工却以高于其所占职工比例的比例在下岗职工的队伍中为数众多。如果说当初妇女就业是体现了国家的男女平等政策,让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地位有保障。而如今在重新就业的行列中女性的数量却并不乐观,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随着工作岗位的丧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说当初妇女只要参加工作成了国字号职工,并能做到尽心尽力,忠于职守,不违法违纪,便可与男同志一道终身享受应有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障等待遇。而如今国有企业的转制和变更,使得不少女职工在诸多个人不可逆转的原因中,应有的待遇难以落实,后顾之忧有增无减。总之,可以这样说,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下,受益最多的要算妇女。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冲击最大的也是妇女。前者得益于国家的制度优越和法律政策的保障,后者来自于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竞争的无情。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竞争已经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不论我们是愿意接受还是被动应付;不论我们是准备充分还是措手不及;不论我们是积极迎战还是胆怯回避,竞争是普遍存在随处可见的。上岗竞争、人才竞争、产量竞争、质量竞争、产品竞争、效益竞争、优势竞争、实力竞争等等。尽管市场经济在建立的过程中还有着许多不配套不完善的方面,竞争有时还处在不公平不公开的状态,人们的直接感受中仍有一些不如意不习惯的现象。但是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及其竞争带给人们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既有困难也有希望。透过一些事物的表象,人们看到了某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过去并非不存在,只是人们缺少对它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因此也就没有摆上着手解决的日程。其中反映在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男女平等的扭曲。“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得到”,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推崇。因而“女子采媒队”、“女子采伐队”、“女子抹灰队”、“铁姑娘战斗队”等劳动组织应运而生,与男子比体力、比雷厉风行、比不爱红装爱武装等形式随处可见。这里有女性自立自强不甘示弱的一面,但也有扼杀男女生理特点不同的一面。它忽略了男女之间的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而是强调了一种表面的平等机械的雷同。事实上是在拿女性的弱点与男性的优势做比较。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度热衷于树立这样的典型,其实不少人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那里拼命干出成绩才成为典型的。甚至为了片面追求女性就业, 不顾一些岗位是否适合于女性。 以前煤矿招工规定女工不超过13%,可后来竟达到了26%。矿上又不能自主决定招工事宜,对劳动部门的安排只好接受。表面上看就业问题解决了,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对妇女劳动力的持久保护和下一代的健康非常不利。这在当时吃大锅饭,又加上女职工年轻力壮时矛盾还不算突出,等到企业自主经营之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谁当厂长经理都首先考虑效益,在那些重体力劳动的岗位上,自然就要择男汰女。因此,女职工在劳动力重新组合中,开始逐渐被编余下岗。这不能不说是当初对男女平等扭曲所带来的后遗症。
第二、同工同酬的差异。女职工肩负着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双重任务,这是有目共睹的。她们比男同志更辛苦,对国家做出的是双重贡献。但是长期以来,女职工对于人类自身生产的贡献在社会而负担在企业,社会并没有给予这方面的补偿。所以造成女职工集中的企业要为女职工的生育付出本人的产假工资,生育前后的检查费、接生费、产假期、哺乳期由别人顶岗的重复工资等多种费用。而同样在厂同时参加工作的男职工,与女职工报酬相同事实上对企业的贡献却不同。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女职工多的企业与女职工少的企业负担不均,男职工与女职工报酬相同而出力不同。在竞争引入企业之间和职工之间后,女职工集中的企业负重艰行,无法与女职工少的企业公平竞争;男女职工之间的利益无法摆平,使得女职工不受欢迎。几年前我到一个不足两千人的毛纺企业调查,他们每年仅为女职工生育方面的支出和创收损失共计近百万元。这样一来,人们不难把利润减少的原因加到女职工身上,使女职工为人类生产做贡献这一事实在企业成了女职工的短处。
第三、有岗则安的满足。长期的计划经济下,企业是国家的,职工是国家的,人们对于大河有水小河满报定信心。国营企业职工工资虽不算太高,但月月能按时领取;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但都是一家人谁也不愁有个吃饭的岗位。可以说,几十年的大锅饭培养了职工对国家的感情,也养成了职工对国家的依赖,大家在一种没有压力、没有危机感的情况下生活的非常安稳。学技术的风气逐渐弱化,为以后有更高打算或有防患意识的人很少。那时从一而终的用人制度,单一工种的就业岗位也使一些用非所学、干非所长的人被埋没,但是很少有人敢去偿试跳槽或是出去自己开创一项事业。女职工在这方面更是易于满足。如今从大机器工业中下岗的不少女职工,正是由于当初有着太多的满足,而使自己落了个技术单一、适应能力差的境地。
第四、群体意识的欠缺。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随着国家的整体解放发展起来的,得益于党和国家对妇女的重视和关心,我们的某些法律政策在有关妇女方面的成果甚至令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妇女都羡慕。但是,就妇女自身来说,整体解放的意识并不是很强。不少妇女还没有把自己与妇女解放融为一体,还不懂得运用国家给予的法律政策去维护自身的权益,促进自身的发展。一些妇女干部得益于法律政策规定的性别比例获得了参政议政的机会,但仅是承担些男女均可胜任的职务,而未能真正成为妇女的代表,去履行为妇女说话办事、反映其意愿代表其参政的义务。妇女组织对广大妇女的凝聚力还不是很强,表面上轰轰烈烈由少数人参与的活动,与多数妇女的意愿、要求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还不能很好的结合,使得上面热闹非凡、下面无动于衷。
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及其带来的竞争,触及了计划经济下人们几十年形成的各种固有模式,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产业结构和利益结构的重新调整中,使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中上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仅得到了暴露,而且也有了很大的转机。
在男女平等方面,人们开始看重机会的均等、人格的平等和法律地位的平等。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妇女已从不适宜自己从事的体力型、高空高温型、井下野外型作业的岗位,到了需要加速发展的第三产业,使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点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使男女劳动力的布局更加合理、优势得到了科学的组合。
在同工同酬方面,社会已对女职工生育的社会价值予以肯定并开始寻求补偿的办法。江苏南通率先试行的女职工生育价值统筹的办法,引发了一场全社会观注的生育价值大讨论,推动了这一保障制度的建立。现在女职工生育保障已与其他一些社会保障内容一并被列入了国家正在加紧建立的保障制度之中。过去由于妇女生育带来的企业之间、职工之间负担不均、同工不同酬的利益矛盾,正随着国家与企业的权责明晰,有望得到合理的解决。
在就业观念方面,不少人已开始认识到哪个岗位都不是铁饭碗,企业在竞争中有生死转并等变更,职工就避免不了会有下岗失业等可能。同时人们也看到了随着竞争的引入和劳动力流动的出现,人才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会有经理炒职工鱿鱼的不快,同样也会有职工炒经理鱿鱼的难堪。许多人开始不在乎自己将得到的岗位是国营、集体还是合资、个体,而是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才智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增强适应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许多女性已经从以往的满足和安逸中觉醒,加入到了扩充技术更新知识的行列。不少下岗女职工把危机感变为动力,自谋职业重塑自我。在她们创办的事业中,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同时也为国家增加税收开辟了新的渠道,受到社会的称赞。
在群体意识方面,广大妇女和妇女组织看到了妇女解放是妇女整体的事业,需要整体的奋斗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以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自身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妇女再就业工程、女职工下岗培训、妇女科技推广活动、女性心理咨询等吸引着广大的妇女。上海市从下岗女职工中竞选空嫂和街道居委会主任,这是在女职工再就业中的创举。它的意义绝不限于安排了几十位女职工,而是让社会和广大妇女进一步看到了女性的价值和前途。对于妇女干部参政议政这一久议而又不能使人们满意的话题,许多妇女组织已不再停留在等待当地党委政府的比例保证和人事安排上,而是积极推荐妇女干部,积极发现培养妇女人才,以促进妇女参政质量的改善。有的地方还开展了让广大妇女大批推选科级以上妇女干部的活动。此举,对于优秀妇女人才的脱颖而出,对于密切妇女干部与广大妇女的联系,对于激发妇女群众对妇女事业的参与热情,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一切都向社会召示了妇女群体的崛起。
在探讨了以往在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方面潜伏的矛盾和问题及其在市场经济下发生的转机之后,做一些客观务实的思考,有以下几个问题仍需要我们去正确认识并付之以努力。
第一、关于新形势下妇女就业的观念问题。妇女就业确实是关系妇女生存发展、政治上解放、经济上独立一个大问题。然而今天的就业与以往人们观念上的就业确实有着不同的涵义。曾在计划经济下,国家投资兴办的企业事业拔地而起,招工招干数量巨大,人们的就业观就是从学校、家庭、部队、农村加入到浩浩荡荡的职工队伍之中。而如今,我们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国民经济处在调整时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基本建设规模的调整、经济组织结构的调整等等。减人增效,合理配置资源这是大势所趋。不仅涉及女职工,而且也涉及为数众多的男职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会再出现国有企业大规模的招工招干,还会使已有的下岗人员数额在一定时期内有增无减。尽管党和国家已经把对下岗人员的安置摆上了重要日程予以解决,但是多年形成的结构性、体制性人浮于事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太大的进展。这对于女职工来说,影响会更加明显。可是,面对这一严酷的事实,仍有一些女职工还在等靠要,等国家的优惠政策,靠组织的帮助照顾,要理想的工作岗位。有的人甚至坚持,“宁肯跟着国营企业受穷,也不去给私人企业做工”。在这些思想的支配下,城市里即使有一些岗位需要女性,但我们的职工却因考虑个人面子或企业属性而不屑一顾,把本来就少的就业机会又让给了从农村涌入城市的打工妹。据有关报导显示,目前非农化转移浪潮的冲击之大,仅其中占非农化转移人口总数30.8%的打工妹就约有5000万人。这给解决城市下岗女职工的再就业又增加了新的难度。当务之急是,我们的社会有关方面特别是妇女组织,应帮助女职工端正就业观念,让他们逐步认识只要人们依法从事那些社会需要、他人需要的工作,在工作中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为他人提供良好的服务,自己从中能获得比较稳定合理的经济收入,不管他是哪种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还是提供家庭服务的保姆,或是自己执照营业的个体,都应该称之为就业。大家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不取决于你从事什么职业,而是你在所从事职业中是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个人品质和精湛娴熟的服务技能。只要你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行行都会出状元,人人都会有发展有贡献的。
第二、关于新形势下的男女平等问题。过去说到男女平等,人们更多针对的是在一个单位内男女职工具体利益的等同。这在计划经济下靠着国家的法律政策保证,靠着人们对女性的理解和同情,更主要是靠了国家给予国有企业的旱涝保收优惠条件,还可以比较容易的做到。但是在市场经济下,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各种经济组织实际上成为了一个个利益共同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你在这个共同体中所能得到的利益是与你对它的付出成正比的。各种法律政策给予女职工的特殊补偿,需要附之以社会性的保障措施才能真正实现。在一个单位内部,那种带有感情色彩的官方照顾规定,约束力会逐渐减弱。再则,在物质利益上得到照顾、享受倾斜待遇的人,实际上在地位方面难以与其他人同样平等,强调过度,反过来又会导致一些企业拒招女职工,或是把女职工当做弱者看待。所以,今后男女平等更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机遇的均等,人格的平等和法律地位的平等。这种平等更多体现在消除对妇女的各种性别歧视,消除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侵犯方面。今后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因此男女平等也是在竞争条件下才能实现的。就全社会来讲,竞争选择的是人的实力和才能,而不是性别。优胜劣汰这一竞争法则,不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都具有挑战性。这将提醒广大妇女,只有不等不靠,走自强之路,用自己的顽强拼搏和务实工作,去服务社会贡献社会,靠自己的实力和品格去促进和争取事实上的男女平等,才是最可靠的。
第三、关于当前妇女的发展问题。由于大批女职工下岗,人们不难会想到妇女在市场经济的变革中是走向发展呢,还是走向退步?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处在高潮呢,还是处在低谷?这确实是摆在妇女组织和广大妇女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从眼前看,由于下岗与再就业之间不可能迅速衔接,会使下岗女职工的精神上有了压力,生活上多了困难,心理上造成不平衡。但是从长远看,经过改革开放、经济调整这样一场大的变革,必将会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进步注入更多的活力,产生更大的推动力。这一点其实正在被近年来的改革实践所证实。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私人个体合资企业的竞相建立,民办服务机构的蓬勃发展,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经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也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仔细留意不难发现,社会上既存在着某些部门和行业人浮于事的问题,也存在着一些部门和行业亟待发展的情况。如社区服务仍处于较低水平,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居民的生活工作需要;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偏低,完全可以搞起许多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为国家增加财力减轻就业负担;城市和乡村、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之间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互补的经济联合体为数较少,在某些方面制约着彼此的发展;有些资源性产品的销售仍处于初级阶段,完全可以在增加附加值上做些文章;城市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原则相去甚远。这些完全有可能发展,而又尚待大力发展的事业,对于妇女来从事是更为合适的。中国妇女曾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经历过两次大的革命。第一次是解放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职工,一大批妇女冲破封建牢笼的束缚,走向社会,充实壮大了新中国的建设者队伍。第二次是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国民经济仍处于困难时期,一批以妇女为主的“五七”家属队伍,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创办了许多企业,填补了国有工业急需的一些空缺。目前,国家正处在第二次创业的重要时期,中国妇女又面临着第三次革命。如果说前两次革命可以分别称之为就业、创业的话,那么这一次应该算是转业。一方面一部分人需要从原有岗位上下来,为支持企业转制做出暂时的牺牲;一方面又需要在新的岗位上另某职业,保证自己的生存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继续做出妇女的贡献。这次对人们提出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热情,而且要有本领有实力;不仅要能适应,而且要能创新能竞争。为了能够经受住这种考验,广大妇女的心理素质应该再好一些,“四自”精神应该再强一些,依赖性应该再少一些,知识视野应该再宽一些,妇女组织为广大妇女提供的指导协调、信息传递、中介服务应该再多一些。如果在这次变革中,大多数下岗女职工能够重新找到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大多数妇女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大多数妇女适应了在竞争中生存发展体现价值,大多数妇女能给社会特别是能给妇女姐妹更多的爱心,大多数参政女性能对妇女事业倾注更多的热情,就应该说中国妇女已经把握住了发展机遇,有了更大的进步,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仍在蓬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