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实现“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网运行工作是我国社会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流趋势。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实现进步和发展。因此,本文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分析
引言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需要通过自动化的监控和检查设备的功能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配置。运用信息与网络的传递功能,对电力系统进行近距离或是远距离的电力输送,来保证电力的输送质量。通常条件下,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结构主要有调整自动化、变电站的自动化与电网自动化。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的意义
电力系统自动化其实就是把电力的生产、电力的管理以及电力的传输进行自动化管理、自动化调节、自动化处理,而智能机技术也就是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它的适用范围、人机接口、结构体系以及品种数量是非常广泛的。
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应用于电网自动化的调度功能,智能技术因为涉及面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及非线性的问题使得它的发展还处在研究阶段,但是它自身所具有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们重视起来。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的相结合使得电力系统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系统结构更加完善,同时还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电力需求、电力廉价、电力便利,协调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自身所具有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安全性、不成熟性以及非线性的问题。
二、智能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结合
智能技术被应用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协调了电力系统发展的不成熟性和该系统本身的不稳定性,还满足了公众对于相对廉价、便利的电力网络的需求。所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中。
众所周知,智能技术从分类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线性最优控制和综合智能控制。如今,电力系统自动化还未发展成熟,还存在一些缺点以待改进,如:强非线性,时变性且参数不确切可知,含有大量未建模动态部分和电力覆盖范围大但却具有网络阻滞、延迟等。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如何通过应用智能系统改变电子系统智能化的缺点。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智能技术的应用
3.1模糊控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模型的建立能够使模糊控制更加简单和容易掌握,因为通过模型的建立来实施控制相比传统的常规模式而言更加简便。例如交通信号灯的转换过程中主要是由前面和后面的住列队所决定的,而且通过使用一定的工具能够二维模糊控制。比如应用到洗衣机当中,洗衣机就可以根据清洗过程中的水质情况变化来进行不同程度的衣物清洗模式,保证衣物清洗干净。就模糊控制本身而言,在汽车自动变速器上的作用最为突出,它能够根据自动变速器来检测出驾驶员的驾驶速度,从而对驾驶员的驾驶意图进行初步判断,并实时监测汽车所受到阻力、发动起运行状况。总之,这些都告诉我们,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模糊控制的应用不仅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够广泛的应用在其他领域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具有与电力系统自动化相适应的性质“非线性特性”,同时,其还具有自我学习与自我组织的能力,以及具有强壮的网络系统和处理的能力。因此,大量的、简单的神经元构成了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有了神经网络控制方式。神经网络利用一定的学习算法,将隐藏在其连接权值上的大量信息进行了调节权值,从而实现了非线性的复杂映射,从 m 维空间到 n 维空间。这个概念被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自动控制领域;处理组合优化问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传感信号处理和医学领域等。因为人体与疾病之间的关链非常复杂,因此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到医学上的多个领域,例如:医学专家系统 中的麻醉和危重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等。由上述举例,我们可以知道神经网络控制技术适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具有广泛性和通用性,能够适应于其他不同的领域。
3.3专家系统控制
专家系统控制能及时处理和辨识发生故障的电力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阻滞或延迟给人们带来的危险和不便。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能够辨识电力系统所处的状态:警告状态或紧急状态、紧急的处理、系统恢复控制、系统规划、切负荷和电压无功控制、故障点距离的测量、做出短期负荷预报、所处状态的安全分析以及先进的人机接口等方面。在电梯控制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梯的制作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由简单逐渐趋向于复杂化,现在,在电梯即将出厂时,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试,但当安装好后,电梯一旦出现故障时,为本单位所配备的维修人员,却不能快速找到问题,解除故障,这是由于电梯构造复杂化了,因此我们需要在安装电梯之前,安装专家控制器以确保电梯的可用性和保障性。由此可见,专家系统控制适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
3.4综合智能系统
对于综合智能系统而言,它一方面实现了现代控制方法和智能控制这二者支架难度集合,比如自适应性组织模糊控制、模糊变结构控制、自适应性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等。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的融合,尤其是对于复杂而且庞大的电力系统来说,将综合智能控制系统应用在电力系统当中将会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就目前发展情况来说,电力系统中研究较为深入的有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的结合、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控制的集合、模糊控制与神经网络控制同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等方面。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只适合于非机构化信息的处理工作,而对于机构化知识的处理使用模糊控制系统更为有效,所以一定程度上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控制的结合必须要有良好技术作为支撑。其次,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能够从不同方向来为智能系统提供服务,模糊逻辑对于非统计性的不确定性问题可以有效处理,属于高层次的推理过程,而神经网络主要适用于低层计算方法,这两种技术的结合相互补充,从而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智能化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产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目前虽然我国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还不够完善,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人们对智能技术研究的愈加深入化,我国的智能化技术一定会有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智静.电力系统自动化与智能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1(5):39~41
[2]刘晓亮,孙景俊.略论有关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当前状况和发展前景[J].学术论丛.2008(7):40~41
[3]曾凌,金涛.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研究[J].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2011(19):202~203
作者简介:
战明军(1979.11.1),男,山东莱州;民族:汉;学历:本科、学士;职称:工程师;职务:电气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技术;
张崇尧(1967.1.6),男,山东临朐;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职务:监造电气主责;研究方向:电气
论文作者:战明军,张崇尧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神经网络论文; 智能论文; 技术论文; 模糊论文; 专家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