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_李宏玲 曾令华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_李宏玲 曾令华

李宏玲 曾令华

武汉理工大学 430063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我们提高个人修养境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中华文明精髓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本文在对儒释道三家“天人合一”思想进行阐释的基础上,阐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的重要作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中心论的不断衰落和文化多元论的普遍流行,许多思想家开始考虑如何借鉴世界各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人们寻找安身立命的内在依据。在这种反思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备受关注。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本文拟通过分别阐释儒释道三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谈谈“天人合一”思想在当代所具有的启示作用。

一、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最早提出“天”这个概念的人是孔子。他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 阳货》)这就是所谓的自然之天。他说过“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 述尔》)这就是所谓天命之天。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从一开始便是讨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类的精神价值来源。《中庸》开篇即讲“天命之谓性”,人性的根源在于天。《周易》讲“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应该是现代汉语中“德性”或者说是精神价值。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也恰恰是建立在不违天时,顺应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的。荀子在其《天论》篇中提出“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这里的“天”强调为“自然”之意。荀子认为,只有顺其自然,才能掌握天时,利用万物,强调只有尽人、物的自然之性,方能参与天地之化育。

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儒家不同,道家在论述“天人关系”时更注重“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以“究天地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为本。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这是老子勾画的宇宙生成模式。天地人和宇宙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都不能离开道而独立存在。道家把天地人万物看作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是一个小宇宙, 天地万物是一个大宇宙, “人身一小天地, 天地一大人身”。人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释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就是佛教的天人观。佛教并非中国的本土文化教派,但在与中国本土的文化与宗教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以及宋明以后三教合一的时代风气下,佛教对儒、道两家的思想都有所吸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根据“天人合一”思想,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彼此相通、血肉相连。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而应该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人类才能享受大自然的丰厚赐予,否则就会遭到“自然之罚”。

(二)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毕竟是由个体的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构成的,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归结到人与社会的和谐里面是完全合理的。

孔子理想中的社会是“和”,即人与人,个体与社会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他强调 “和”“同”的一面,重视礼的规范调节作用。孔子把“仁”作为“礼”的思想依据。“仁”用孔子的话概括起来就是“爱人”。孔子还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3]意思是说: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善于团结而不搞小团体,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孔子还明确主张,君子应弃前者而取后者。可见能够宽厚待人是君子人格中的重要方面。

三、人的自我完善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天道与人道、人与自然的和谐互通。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他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他试图从四季轮转、万物枯荣之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孟子则从孔子从“天道”体悟人生真谛发展为涵养“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他对浩然正气的解释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道家始祖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在他看来万事万物都应该顺应他的本性,达到无为之为的目的。“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四十九章》)。庄子的境界更是高远:“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正因为有这样的境界,在权利和金钱面前才能显得从容淡定,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三、结论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强调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一体,追求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存,另一方面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自我完善。这一思想启示我们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既不屈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也不应该成为大自然的奴隶。人类要以真诚的心善待自然与同类,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天人和谐”。

参考文献

[1]季羡林. “天人合一”新解[J ].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1993, ( 1) :34-35.

[2]徐诚, 寿杨宾. “天人合一”及其现代意义[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9月, 26(3):8-11.

[3]夏显泽. 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意义[J]. 保山师专学报, 2002,22(4):27- 31.

[4]侯宏堂.“天人合一”观早期发生历程[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10, 19(5).

[5]徐春根. “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5:26-31

论文作者:李宏玲 曾令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_李宏玲 曾令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