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物,刻石对于见证历史有着重要意义。在魏晋南北朝历史研究中,鸿胪井刻石能作为我们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族的演变过程的重要材料;对于唐代政治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刻石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史料作用;就文化流变和相关历史的演变发展来看,唐鸿胪井刻石对于唐代与东北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关系研究;渤海国及靺鞨的源流演变研究意义都很重大;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这刻石有力地强调了东北地区领土主权的所有,为保卫国家主权提供了学理上的帮助。因此,研究鸿胪井刻石在当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鸿胪井刻石;意义;保护;研究;中华民族;
大唐睿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中央政府派遣郎将崔訢以鸿胪卿的身份前往中国东北册封靺鞨族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左骁卫员外大将军,并将大祚荣管辖的地区命名为忽汗州,同时又加授大祚荣忽汗州都督头衔,自此渤海国正式建立。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崔訢率使团返回,途经今大连市旅顺口区时在旅顺黄金山西北麓刻石凿井来纪念验证这一次的成功出使。鸿胪井刻石从此屹立在东北大地上,然而不幸的是1908年4月30日被日本当作日俄战争的战利品运往日本收藏在皇宫建安府内。
唐鸿胪井刻石是一块天然巨石,其上刻有文字“敕持节宣劳靺羯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这段文字最早见载于《辽东志》一书。而这段文字及鸿胪井刻石对于当下的意义则是很多的,现从以下几点说明。
其一,鸿胪井刻石是考证渤海国国号的重要史料。目前,能够证明渤海国建国之初国号为“靺鞨”的实物资料有日本多贺城碑和鸿胪井刻石,此外还有部分古籍。此刻石对于研究渤海国国号有着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依据正史《北史》、《旧唐书》的相关记载,还可以进一步推知渤海国的变迁。如“靺羯”受册封后更名靺鞨国,《旧唐书·卷一九九》云:“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忘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出版,1975年5月第一版,5358页。]可据此分析东北少数民族“靺羯”的历史源流演变,于此可见,鸿胪井刻石能作为我们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胡族的演变过程的重要材料。
其二,唐鸿胪井刻石对于历史研究也是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研究唐朝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陈寅恪先生曾语:“唐朝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藉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二〇〇九年九月第二版,三联书店,326——327]这段引语虽然是针对高丽等大国而说,然而又何尝不可以此类推呢?有唐一代定都长安,对东面地区极难管辖,自然只能以和缓、消极政策为主,这种决策又是由其建国初期的“关中本位政策”所导致的,鸿胪井刻石无疑是一个可以佐证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材料。虽然在武则天登基之后,关中本位政策逐渐被破坏,但是睿宗玄宗时期对东北政策的消极却是没有太大改变,而且这种影响还似乎一直延长了下去,可见,鸿胪井刻石对于唐代政治研究有着极大作用。
其三,唐鸿胪井刻石对于学术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鸿胪井刻石作为一个流失国外的文物,是为中华民族之伤。而流失外国的文物又不仅仅是唐鸿胪井刻石一件而已。曾有人说:“敦煌学,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寅恪二〇〇九年九月第二版,三联书店,267],王国维先生所作的《殷周制度考》就是以地下实体之甲骨文验证传统古籍中所记载的史实,从而引起一场史学界的革命。从这个角度来看,唐鸿胪井刻石对于唐代与东北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关系研究;渤海国及靺鞨的源流演变研究意义都很重大。
其四,鸿胪井刻石使我们明确了渤海国与唐王朝之间为臣属关系。尽管后来中国东北地区几度脱离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契丹建立了辽国,女真族建立了金国),但东北地区已属于中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些均可对日本史学界“蒙满独立”观点进行有力地回击,使日本为其侵略中国罪行辩护的企图破灭。
其五,一般而言,刻石的题铭字体刚劲有力,圆润雄浑,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气象。鸿胪井刻石题铭同样能够反映出盛唐气象,极具观赏、收藏价值,也是研究当时刻石艺术、书法艺术的不可多得的珍品。
其六,刻石有其文物保护和追回的借鉴意义。众所周知,伴随中国国力的强盛,陆续有国外归还在我国掠走的文物,也有自己国内的民间组织想外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归还被掠文物。例如:“2014 年 8 月,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曾致信日本驻华大使转交日本天皇,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这是中国民间首次向日本皇室追讨文物。然而 4 个月过去了,日本皇室只公开表示收到信件,但一直未对该会予以答复。12 月以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再次行动了起来,联合会追讨部部长王锦思等三位民间人士,准备当面再次递交要求归还中华唐鸿胪井刻石的信函。”[《中日关于旅顺唐鸿胪井刻石研究综述》,王禹浪,王俊铮,黑龙江民族丛刊]而这些,都是我们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追讨流失文物的经验。换而言之,对唐鸿胪井刻石的追讨,不仅有利于它的回归,也为追讨回其他流失国外的文物提供可借鉴的范式。而这些,都是我们还要不断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二〇〇九年九月第二版,三联书店
2.《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寅恪著,二〇〇九年九月第二版,三联书店
3.《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 1975年5月第一版,中华书局出版
4.《中日关于旅顺唐鸿胪井刻石研究综述》,王禹浪、王俊铮,黑龙江民族丛刊
5.《旅顺黄金山脚下唐“鸿胪卿井及其刻石题铭”》,王禹浪、田晓潮。
6.《谜中王国探秘渤海国考古散记》,魏国忠、朱国忱、赵哲夫,山东画报出版社,1996年。
论文作者:胡锦豪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刻石论文; 鸿胪论文; 渤海论文; 东北地区论文; 旅顺论文; 日本论文; 文物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