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
高中阶段为学生成长中的关键性阶段,繁重的学习任务与青春期的迷茫状态,均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排解,则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价值观念的培养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需要全面提升教学指导重视程度,消除高中学生消极的心理状态。文章将基于当前高中阶段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一、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心理活动与生理变化不够均衡
高中学生生理发展速度较快,其心理状态发展速度较慢,故而出现心理活动与生理变化的不均衡性特点突出[1]。这种问题会使学生在外形变化之后,急于融入社会中,扮演全新的社会角色,但是因为心智不够成熟,故而在面对各类问题期间,会出现问题处理能力较差或者问题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缺乏理性认识,其心理状态也相对比较脆弱。
(二)心理认知与行为活动存在动荡
高中学生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具有动荡性特点,思维比较敏锐,但是易于出现偏激的心理状态。待人热情大方,但是比较容易因为冲动而做出各类不良行为[2]。高中学生的个人压力承受能力较差,其社会经验比较匮乏,故而波动性特点比较突出[3]。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引导,则学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极端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心理闭塞与内心孤独感较强烈
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存在着个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不愿意与他人讲述的情况,更加希望具有自己独处的时间,保护自己内心中的小秘密[4]。但是这种排他感也会致使学生产生内心孤独的心理状态,长时间封闭的心理状态下,易于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的负性心理,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却不愿意与他人交流,难以实现推心置腹。
二、高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堂指导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当前很多学校展开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但是普遍“沦为形式”,很多教师存在着任意占用课堂的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习重视程度较差,逃课等问题发生率较高,故而对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空洞
当前高中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教育内容比较空洞等问题,课本上枯燥的内容致使学生学习兴趣较差,很多教育案例的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偏离,难以切实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不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专业师资队伍较为匮乏
当前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予以担当,但是教师的个人精力有限,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主科上,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程度不深,没有基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进行教学设计,影响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学校与教师需要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校园网站以及主题班会等等形式,从多方面介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均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保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序开展,避免随意占用课堂时间、随意取消课堂教学等问题的发生,合理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保证高中心理教育课程的有序开展。
(二)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将更多真实性、时效性的内容融入到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具有实践指导性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将“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相关案例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组织学生一同梳理问题,探究其中包含的问题等等。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且予以针对性指导。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等融入到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期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对促进高中学生整体素质发展起关键作用。
(三)增强教师职业素养,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学校需要聘请更多具有专业素养、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将先进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等融入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学校还需要加强内部指导与培训的重视程度,组织教师学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比如可以定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活动,讲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方法,高中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等等。且可以在教育培训结束后展开考核活动,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学习重视程度。通过上述方式增强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进而更好的为学生答疑解惑,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丰富课堂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增强教师职业素养,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等方式,为高中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积极学习的氛围中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为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建水,刘兴华.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正念教育——正念作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70-180.
[2]熊猛,叶一舵,曾鑫.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实验: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和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J].心理学探新,2016(04):378-384.
论文作者:哈提古丽·苏来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高中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