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实验检测分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技术是整个工程的根本,是保证整个工程能够按时按质完成的一项重要依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水利水电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联系,在这里,它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而已,它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一、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水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它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的利用是社会进步阶段性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际应用中,施工技术是根本,只有技术作为保障才能在艰巨而的重大的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在社会建设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真正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大容量、高效率的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水利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水利施工工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为企业是水利施工技术的第一线和大本营,如果水利施工企业自身机制不健全,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冲击和要求,必然阻碍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二)缺乏先进技术,专业含量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水利施工技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停滞不前,错过了大好时机,这里面有其本身特性的原因。
(三)设备老化,引进更新先进设备升级缓慢
设备的更新及引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项技术的发展路径。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老化问题严重,部分机械施工设备长期闲置,未及时养护和检修。受企业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先进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
三、改进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1、加大科技投入。水利施工技术企业积累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从中设立创新奖励基金。
2、加强技术及材料的研究。结合施工项目具体特点,安排必要经费,进行技术攻关和专题科研,力求与项目技术措施计划同步实施。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新技术培训,吸收院所科技人才,共同开展施工工艺开发和新材料、新机具应用研究。
3、优化管理模式。优化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习同行业先进经验,开创研究合适的管理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不断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经济,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办法,加强企业管理改革,探索出适应企业本身特点的管理新模式,促进技术快速发展创实效。
(二)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培养技术骨干
水利施工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把市场实现程度作为人才激励的重要依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新机制。要提高水利施工技术,就必须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健全挖掘、鉴别、评价、选拔与使用人才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应加强人才培养,制订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多渠道、全力位地加快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的节奏。在引进新型人才的同时精心培育自己的本土骨干,形成一支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技术队伍。
(三)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一种重要问题。导流方案要事先做出周密的设计,其与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度汛有着密切联系。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一般都是通过修筑围堰来解决施工导流问题。在河流上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在干地上进行施工,需要用围堰围护基坑,并将河水引向预定的泄水通道往下游宣泄,这就是施工导流。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导流工程对河床水流进行控制的全面部署。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电、防洪、航运、灌溉等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利益与导流工程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施工导流工程决定着枢纽建筑物施工条件,而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利益必然受到工程建设进度快慢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必须把导流工程做好。当地地形、洪水、气温、地质等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水利枢纽建筑物的施工。另外,各工程还具有明显的不可重复性。一般情况下,利用枯水季节进行大施工能够简化临时性的导流工程,从而能够使造价降低以及施工进度加快。大量的土石方和混凝土工程量必须要此期间完成。河流有一年一度洪枯季节的周期性,因此,决定了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而施工具有不均衡性,此时就需要合理安排施工,综合平衡人力、物力、财力。
(四)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技术
碾压混凝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它是一项筑坝新技术,它受到了全世界的亲睐。碾压混凝土是一种干硬性贫水泥的混凝土,使用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掺和料、水、外加剂、砂和分级控制的粗骨料拌制成无塌落度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与土石坝施工相同的运输及铺筑设备,用振动碾分层压实。碾压混凝土坝既具有混凝土体积小、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坝身可溢流等特点,又具有土石坝施工程序简单、快速、经济、可使用大型通用机械的优点。这种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施工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投资省。其比较适合用于大体积和大面积的混凝土施工。世界上开始使用碾压混凝土是在1975年,而我国在1978年开始碾压混凝土的试验工作。碾压混凝土与其他混凝土不同的主要特点在于:拌合物干硬,塌落度为零。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与石坝的填筑方法比较接近,采用通仓薄层铺料。
(五)预应力锚固技术
在水利工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措施,它是预应力岩锚与混凝土预应力拉锚的总称,它为水利工程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适应面较广,既可以加固、补强原有的建筑物,而且还能够在新建工程中显示独特的功能。预应力锚固技术有一个独有的优点---传递拉应力,这项优势已经收到国内外业界各部门的重视。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项技术与GSP相结合更加有效的按照设计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锚固深度,对基岩或建筑物预先施加主动的预压应力,从而使得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条件的目的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熊飞.试论第三方检测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性[J].建材与装饰,2016,(30):64-65.
[2]马志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做法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1):1985.DOI:10.3969/j.issn.2095-6630.2016.21.941.
[3]王娟.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5):2429-2429.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6.15.429.
[4]高子喻.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管理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4,(37):114-115.
论文作者:苏御帅,冯彬茹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预应力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