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江苏淮安 2117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式分为CT组(44例,应用CT检查方法)和MRI组(44例,应用MRI检查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率。结果:CT组I期、II期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CT组、MRI组在III期、IV期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总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结论: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高于CT。
【关键词】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应用价值
股骨头坏死是在多种病理因素影响下的血运障碍疾病,股骨头坏死在骨科领域中是最为常见的难治性疾病[1]。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有:(1)静脉淤滞学说;(2)脂肪栓塞学说;(3)骨细胞脂肪变性学说[2]。只有加强早期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才能够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主要为:(1)股骨头塌陷;(2)关节功能障碍。目前来看,对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非常明确的一点是必须尽早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标准:(1)难过过病理组织确诊为早期股骨头坏死者;(2)在知情下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合并器官功能组织不全者;(2)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CT组中有34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1.98±4.78)岁,平均体重为(62.25±12.14)kg;坏死部位:19例左侧股骨头坏死、20例右侧股骨头坏死、5例双侧股骨头坏死。MRI组中有35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2.03±4.75)岁,平均体重为(62.32±12.20)kg;坏死部位:20例左侧股骨头坏死、21例右侧股骨头坏死、3例双侧股骨头坏死。
1.2方法
CT组应用CT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为0.625mm;管电压: 120kV;层间距:10mm;频率为3.5MHz~8.5MHz),CT扫描过程中取仰卧位,实施冠状位扫描或者轴位扫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MRI组应用MRI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Multiva 1.5T磁共振扫描机提供相应检查,扫描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左侧和右侧髋关节,设定扫描参数(层厚:3mm~5mm;层距:6mm;矩阵:256×256).取患者仰卧位,扫描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冠状面,设置 SE 标准序列(T1:TR600ms;TE:20ms),再设置 FSE 序列(T2:TR2600ms;TE:110ms).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检出率(临床上一般根据影像学是否观察到股骨头出现塌陷变形变化有无恢复作为诊断依据,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标准主要是I期和 II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组I期、II期、III期、IV期检出率分别为25.00%(3/12)、43.75%(7/16)、100.00%(10/10)、100.00%(6/6),MRI组分别为83.33%(10/12)、81.25%(13/16)、100.00%(10/10)、100.00%(6/6),CT组I期、II期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CT组、MRI组在III期、IV期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总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股骨头坏死的病因较为复杂,极大可能引发股骨头缺血症状[3]。股骨头坏死患者一旦未及时得以治疗,势必会导致骨髓细胞坏死情况出现,最终影响到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下肢功能。病情严重者,会使得患者无法正常行走,因此治疗时需要加强早期治疗[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CT组I期、II期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CT组、MRI组在III期、IV期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总检出率低于MRI组(P<0.05)。人体股骨是比较重要的骨骼之一,股骨是支撑下肢活动的的重要骨骼。基于此,股骨头坏死会导致患者下肢行走困难,严重者出现瘫痪情况,最终 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CT检查是一种临床最为常见的诊断方式,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股骨征象,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除此之外,通过CT所显现出来的图像能够观察股骨间骨小梁结构的异常变化状况,最终清楚判断坏死病灶。随着MRI检查方法的不但进步,MRI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CT。MRI检测方法能够全面观察到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变形态,继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数据。除此之外,MRI还具有高分辨率,清楚显示软组织病理形态,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髓细节能够完全显现出来。采用CT诊断 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具有一定局限性,从CT扫苗圃中能够观察到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状况,但是无法完全展现出骨髓坏死情况,最终出现误诊。MRI检查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可以清楚显示骨质改变部位,当情况较为严重时,骨密度会发生相应改变[5]。
综上所述,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高于CT。
参考文献
[1]郑力文,陈荣华,陈永华等.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90-91,94.
[2]崔保刚.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4):366-369.
[3]李欣文,韩伟,刘涛等.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6):150-151.
[4]邱鹏栋.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5):315-316.
[5]金磊,胡柯嘉,吴永伟等.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的成本效益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35(1):59-64.
论文作者:曹培中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9
标签:股骨头坏死论文; 患者论文; 检出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法论文; 价值论文; 股骨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