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自我血压管理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论文_唐一

(夹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乐山 614100)

【摘要】目的:了解居家自我血压管理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9例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居家自我血压管理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上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居家自我血压管理利于改善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增强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挽救病患性命。

【关键词】居家自我血压管理;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26-02

居家自我血压管理属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等)的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模式,主要通过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取得健康结局。为了进一步证实居家自我血压管理在改善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中的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39例患者展开研究调查,并取得了满意结局,现将其实践研究过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7月—2016年9月夹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39例作研究调查对象,其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39~72岁,平均(64.2±1.3)岁,所有病患均满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均在2周内使用降压药物或有既往高血压病史,透析时间不低于6个月,均意识清醒,且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本次调查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由病患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中的自我管理理论,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症状评估与自我效能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治疗方案,开展半年的居家自我血压管理。具体流程如下:对病患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一对一建构良好医患关系,并结合患者实际制定自我认知评估表,和病患深入交谈,查看记录病患相关参数,进一步了解病患血压控制情况,端正患者自我管理的态度,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改变,所以在居家自我管理实施过程中,应和病患与家属建构彼此信任,彼此协同的关系,让病患认识到自己在血压控制与管理中的重要性,使病患自觉加入到自我管理项目中,而具体管理内容如下:

(1)饮食的自我管理。嘱患者在平日生活中需保持合理饮食,主动做好低盐或无盐饮食,不食含钠较高的皮蛋、咸菜、腐乳、腌制品等腌制食物和对身体有害的煎炸食物,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可超过2g,并多食牛奶、酸奶等钙质丰富的食物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达到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且均严格戒烟戒酒。

(2)用药的自我管理。要求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在家里也应严格遵医嘱做到定期用药,坚决不随意更改用药剂量、随意停药等。对于老年患者,可能会忘记服用,那么家属则应通过设置闹钟、贴便签等方式做好患者按时用药的监督,确保治疗的延续性、有效性。

(3)定期血压监测。定期血压监测为知晓血压的前提。通常我们建议,年满18岁的成年“正常血压”人群,建议每两年测量一次血压;而年龄超过35岁的成年人,则应一年测量一次血压;而高血压人群、肥胖者等,则应每隔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维持性透析患者更应严格做好血压监测工作,若血压异常,需到院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此外,需告知病患与家属透析当日若收缩压超过170mmHg,则需服用降压药;透析前做好血压的监测,以防因低血压而影响透析的正常进行。

(4)运动的自我管理。嘱患者在家中治疗时也应适当运动,为病患讲述一些对身体有益的运动方法,如直线行走、坐立训练、倒步行走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告知患者坚持运动锻炼的重要性,这对血压的控制与疾病的治疗均有利。也可充分利用社区这一资源,在熟悉的社区内,组织附近的邻居、朋友等一起开展各种丰富的活动,

(5)情绪、意志的自我管理。维持性血透病患因受疾病折磨常出现焦虑、愤怒、失落、无奈等情绪,加上患有高血压需长期用药,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部分病患甚至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需引导患者做好情绪管理,鼓励患者与疾病打一场持久战争,保持心态良好,磨炼意志品质,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

(6)持续行为转变与症状控制,提升自我管理效能。建立维持性透析高血压评估预警与自我管理干预标准化流程,优化持续支持内容,使患者掌握更多疾病管理知识与技巧,并给予精神与心理上的支持,督促病患时刻保持健康行为,实现终身的自我管理,再定期开展“肾友会”,请血液透析时间长,自我管理能力高的病患进行经验讲授,增强血压控制信心,提升自我管理效能。

1.3 观察指标

将调查者实施居家自我管理前、半年后的血压水平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进行对比,其中自我管理能力的评定内容包括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合理饮食等,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患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调查结果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血压水平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从表中的数据值可看出,实施居家自我管理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上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该结果充分展现出了居家自我管理在血压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表 患者实施居家自我管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x-±s)

3.讨论

心脑血管并发症属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而高血压为血液透析病患的危险致死因素。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至终末期肾病后,出现高血压的几率相当高,与正常者相比,终末期肾病需持续透析病患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风险高过5~30倍,且与老年病患相比,年轻病患里持续透析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相关性更强,而居家自我管理不良为导致老血压病患血压控制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血压控制属于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居家自我管理主要是针对慢性疾病过程发展而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与心理社会变化和维持满意生活质量的方式,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实施必要的居家自我管理,规范其遵医服药行为,提升用药依从性,增强患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血压测量可直接在家中执行,血压测量行为依靠病患自己或家属,更便于随时监测血压,做好血压的调整,使血压始终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本文中对3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居家自我管理,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所下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上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可见,居家自我管理从饮食、运动、用药、情志意志等多方面着手,通过行为改变来有效控制血压,增强患者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防控并发症,可保证血透治疗的顺利进行,延长血透患者生存时间,从远期视角来看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宝延,李峥,夏京华,等.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经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773-776.

[2]王奕.自我管理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际,2011,24(4):409-410.

[3]]利春玲,陈晓君,李华清.自我管理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3):28-29.

论文作者:唐一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居家自我血压管理对维持性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论文_唐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