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的《投资学》移动教学改革与实践
孔 岩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微信平台的普及为《投资学》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将微信平台进行移动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基于此,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分享了微信平台的课程资源建设经验和操作细节,并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微信;移动教学;《投资学》
0 引言
在移动终端面世之后,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方向,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热衷于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各种信息,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这种行为模式不断地固化和加强。鉴于此,教育工作者对于移动终端的态度应该是立足现实、使之更好地应用到学习场景中,而非视其为洪水猛兽。移动技术所带来的实时性可以有效弥补书本教学的滞后性,移动资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支持。笔者通过对《投资学》结合微信平台开展了两年的实践研究,持续进行开发移动学习模式、移动学习资源的探索实践,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实用的课程资源,并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初步形成了教学评价标准,为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专业的普通话培训有助于促进整个普通话理论研究的深度和专业性。培训作为参与测试过程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必须建立起系统的培训理论体系才能对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这是此项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为整个测试培训体系形成一套有据可循的方法论。所以,我们的研究能够从实际培训过程、结果的角度得出相关经验,并在综合研究和问题迭代中形成可追溯的结论,从而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理论研究。
1 《投资学》的授课特点
《投资学》课程注重探讨投资的本质、投资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体制、投资的经典理论、金融资产配置和管理、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和管理、投资业绩评估等专业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投资学》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投资问题和解决投资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关注两个基本点,一个是理论学习的科学性,即金融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称之为“刚性”;另一个是实践运用的艺术性,即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应该保持灵活性,称之为“柔性”。
1.1 理论性强,前期基础课程的理论学习不可忽视
开展本课程的学习要完成《经济学》《统计学》《高等数学》《公司财务》《计算机基础》等课程的学习。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一些简单的建模可以借助数据分析来完成,但是对于金融数据的处理需要借助计算机程序来完成。
1.2 实践性强,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金融市场是国内外变化频率最快的市场,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等,需要师生投入更多精力实时跟踪金融发展的最新动向。通过与时俱进的知识更新,教学紧跟业界,保证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相统一。
1.3 互动性强
课堂授课的生动性决定了学习的效果。大部分在校学生没有相关投资经验,授课教师讲解一些投资理论时,如果能以故事形式表达出来,把说教变成引导式的体验,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 微信平台应用于《投资学》教学的优势
从概念上讲,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的个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单一实体的过程。一体化教育模式就是将学生,每个相对独立的个体,通过相互连接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格局。在微信这种非正式的环境中合作,通过一体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更轻松、更直接与他人进行交流,交换不同观点,构建知识框架。一体化学习通过知识的分享和经验的共享,可以提高学习质量。
2.1 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传统课堂学习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性不足,影响着教学效果。微信虽然不能像课堂教学一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微信使师生之间突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局限在固定的地点与时间,不再受限于课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2.2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遇到的障碍以心理障碍居多,造成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对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感到厌烦。使用学生熟悉的微信作为教学的辅助平台,有利于减少沟通障碍,增强认同感,降低认知负荷。通过降低心理障碍,可以有效减少学习焦虑,鼓励理解多样性,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3 有利于一体化学习模式的建立
微信作为实时网络通讯工具,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必备工具。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做了相关调研,在2015级至2018级四届学生中,使用微信的比例是100%。由此可见,使用微信辅助教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微信的依赖程度和使用习惯,也为教学手段的设计做好了铺垫。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3 移动学习教学资源的设计
现有研究表明,现代人类大都生活在一个“连续注意力局部集中”的状态中,外界干扰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整个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是不现实的。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性强、针对性高、吸收效果好。因此将复杂的学习内容制作成一系列较短的学习片断后,更便于学生的使用和理解,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微型学习策略指导下,结合移动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进行片段式资源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3.1 注重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
在开发学习资源之前,笔者开展了问卷调研,据反馈学生在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而且微信页面每次只显示一个页面,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可能会找不到所需的资源。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平台时,笔者注重导航菜单的设计。考虑到微信的独特性,导航菜单的设计应简单明了,能突出体现知识的主题,并在有限的微信页面内呈现最便捷的资源互动导航。
导航内容分为课堂拓展(课堂展示要求、公众号展示要求)、教学资源(课程标准介绍、课后复习要点、实训教学环境)、金融往事(金融故事)三大部分。课堂拓展主要是关注金融业界的创新,注重本课程学习的“柔性”,将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使教学与实用同步;同时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在思考,学了这些在工作中有什么用,业界的创新就是最好的回答。教学资源注重本课程学习的“刚性”,缺乏理论性的学习是不可能进行持续的实践创新,将课堂内容、课后复习以及上机实操相关的内容做了明确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金融往事主要是介绍一些金融发展史,名人名事。
因此不管未来的零售环境如何改变,CS渠道的店家必须坚持线下渠道的优势(体验性、服务性、可信性、即得性、社交性),然后拥抱改变,在坚持改变的基础上紧跟行业和零售的趋势去创新,加上优秀人才、团队的加持赋能,店家就能够保持足够的竞争力,才能够长期健康的有序发展。
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理解,普遍的观点等同于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可以通过最后的突击学习来提升,但是真正有多少知识被消化吸收却是未知数。在微信学习过程中,笔者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有具体的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奖惩细则来协调学生的行为,避免了自我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同时也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如要求学生把自我学习的相关内容在朋友圈进行发布,对阅读量(不少于500)、有效评论(不少于20条)有详细规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提高。
3.2 注重学习时间碎片化的设计
笔者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微信号:Investmenky,金资御业)的形式,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具体内容如下几点。
一方面,学习内容的微型化。学习内容以知识点的微型模块为主,一个学习模块针对一个知识点,尽量将课程分割成微小或者极小的知识点,或者提供给学生一个单一而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以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的同时保证学习效果。
2)调研阶段:在设计前期,没有进行现场调研,仅根据地形图确认管线位置,施工单位进入现场开挖后,发现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需要重新调整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
另一方面,学习形式的微型化。学生在移动环境下进行学习,其学习形式也有微型化的特征。如在课堂拓展环节,要求学生们以三人为一组,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展示的基本要求,问题性、互动性、创建性、时间性、规范性都有了明确要求,通过细致入微的要求来锻炼学生提炼内容的能力,将外在的知识通过自我升华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将之分享给更多的人。学生用自己的话、用适和青年人的语言方式,将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轻轻松松、简洁明了地在课堂上跟大家“聊”出来。在课堂展示完毕之后,需要将课堂展示内容上传至公众号,对文字内容、字数(1200-1500字)、书写规范、配图都有具体规定。立足网络时代的现实需要和行为习惯,通过微型化的设计,符合学生的随时随处、见缝插针的学习特点。
这样的“下酒”,表达的是一份生活的精致;在这样的喝酒过程中,“下酒”,更像是生命味道的一种“载体”,“得鱼忘筌”才是真谛所在。
3.3 注重前沿性知识的自我学习
移动学习的重点仍在于学习,教学资源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其中拓展训练的部分密切关注每年的金融市场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相关内容的设计。学生更倾向于将微信作为社交工具,在此前提下,如果移动学习资源不符合学生的需要和使用习惯,教学资源的设计将成为教学者的自娱自乐。目前,学生普遍专业基础不牢固,自学能力较差,知识不系统、不全面,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授其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脉络,消化知识难点。如在2019年指导学生开展科创板的话题讨论、2018年指导学生开展金融风险的主题研究等。通过在课堂上开展金融业界前沿的创新学习,可以有效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补充,开阔学生的眼界。
3.4 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双丰收
此外,设计充分利用微信的互动性,在资源设计的过程注重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效的帮助,设置了关键词搜索,如输入基金、期货、期权等名词,公众号会自动弹出相关的内容;如果关键词没有回复,学生可以在公众号进行留言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由老师回复作答。这一系列设计符合学生日常使用微信的习惯,可以快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冯建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自2014年起连续2年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于2015年参加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同年11月,冯建宁作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代表带着自己发明的专利产品“核桃树防护贴”,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
4 移动学习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信息的反馈和分析,以及对阶段性教学成果的总结,笔者发现现有的移动学习多是针对语言类课程开展的,在专业课程中运用这种方法的还较少。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问题如下几点。
4.1 设计学习资源的问题
依托微信进行学习资源设计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习资源要注重系统性,不能因为碎片化的学习理念而忽视体系建设。知识点的分散难以涵盖课程体系,缺乏逻辑性也不容易让学生掌握。如果学习资源设计的较为复杂,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移动教学平台沦为摆设。因此,如何既能通过碎片化的知识学习,让学生充满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能掌握专业化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4.2 学习热情持续性的问题
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学习,对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要求非常宽松,学习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度。学生在度过初期的新鲜感之后,加之虚拟空间所带来的情感交流和情绪互动的缺失,不利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如同样的一个问题,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言语、音调、肢体等综合传递出来的信息,较之单一的文字交流效果更佳。且一个老师面对众多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用文字交流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付出。如果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和帮助,导致学习体验下降,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连接云贵、横贯两广、通达港澳、辐射东盟,珠江作为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大通道,承载着沿江地区经济繁荣和两岸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深切期盼。
4.3 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
移动学习过程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有较大区别,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显然不适合移动学习环境下对学生的评价。移动资源库的学习,在数据的获取方面是更容易了,更系统了,但是相关数据的真实性还需要鉴别,直接使用的话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如阅读量的数据,使用者只需要点开相关内容而不需要任何阅读就可以完成数据记录。在新的学习模式下,必须要设计一套基于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评价模式,建立一个数据纠正模型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筛选。该模式既能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评估,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建立多层次的移动学习效果评价模式,并使之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使得学生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消化吸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5 结语
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多。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必须要符合教与学的现实特点和需要,才能成为教学的有力支持。基于微信开展《投资学》的移动学习,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是现有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对于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接下来需要更广泛地开展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调研,与开展移动教学的同行进行交流,把相关问题尽早解决。
参考文献
[1] 蒲祖生.融合移动学习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新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08):104-105.
[2] 苗宁.基于微信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03):136-140.
基金项目: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移动学习环境下《投资学》教学改革与实践”(2017J02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重点课程《投资学》(2016ZD013)。
作者简介: 孔岩(1981-),男,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投资学专业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93
标签:微信论文; 移动教学论文; 《投资学》论文;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