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县中医院 贵州 江口 5544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方法: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我院选择慢性充血性心衰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结合组(n=40),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结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合组患者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西医;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消栓肠溶胶囊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下降,引起的心排血量难以满足机体需求,肺循环及机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严重、复杂的临床综合症[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不及时将导致患者死亡。当前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采取西药抗心衰治疗,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使用中医治疗疾病的案例越来越多。此次研究中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效果,以期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以下进行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间,在我院选择慢性充血性心衰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心功能不全;均排除其他其他心脏疾病;排除存在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自主表达意愿;均自愿配合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0)和结合组(n=40),常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17;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0.2±7.8)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4.3±2.7)年;心功能Ⅱ级16例,Ⅲ级24例。结合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2:18;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0.1±7.9)岁;病程1-12年,平均病程(4.1±2.8)年;心功能Ⅱ级17例,Ⅲ级23例。与常规组对比,结合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等一般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在研究中进行比对分析。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患者利尿药物(螺内酯)、强心药物(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血管扩张剂(硝酸异山梨酯)及对症治疗等,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卧床休息。
结合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的基础上,另给予消栓肠溶胶囊(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25)治疗,口服,2粒/次,3次/d。4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使用使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评价患者心功能。显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或以上;有效:患者疗后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心功能无改善[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结果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上述常规组和结合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心功能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以t进行检验。治理下效果采用率(%)表示,以X?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注:与常规组相比*:P<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患者常期处于心力衰竭状态,病情变化无明显规律,患者需长时间用药治疗,且治疗不及时将引起疾病进一步进展,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当前研究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量、炎症等相关因素均是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影响因素,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下肢水肿、急性肺水肿等,病死率较高[3]。
当前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采取常规西药治疗,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病情,减少死亡率为主要治疗原则。但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时,患者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提升。此次研究中结合组患者疗后心功能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在张建英[4]的相关研究中,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81.0%,此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说明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中医中将充血性心衰划为水肿、心悸范畴,心肾两虚、血瘀阻滞是患者发病的根本。消栓肠溶胶囊中含有黄芪、川芎、当归、桃仁、地龙、赤勺、红花等药材,全方具有活血化瘀、舒经通络、和血补气功效,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发病因素,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消栓肠溶胶囊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患者心肌缺血、血管阻滞症状,改善患者心肌供血状况,促进患者心肌细胞恢复,改善患者心功能[5]。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时,不仅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病因,因此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心功能状况,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世煜,肖宪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4(53):142-143.
[2]何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疗效观察[J].内科,2016,11(1):72-73,88.
[4]张建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4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2(10):48-49.
[3]黎晓明.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29(10):89-90.
[5]张宁,吴曦,王铄,等.消栓肠溶胶囊清除β-淀粉样蛋白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丘脑神经元损伤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420-425.
论文作者:邓德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1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心衰论文; 常规论文; 充血性论文; 功能论文; 中西医结合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7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