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资源论文,评价论文,理论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爱迪科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
据统计,在网络上运行的信息年增长率可达200%。然而,大量信息层次低,内容雷同、虚假信息、冗余信息、垃圾信息充斥其中。40%的网民对网络信息内容不满意,进行学术研究的读者群满意度更低[1]。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也成为网络信息资源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尤其是欧美,有关的理论研究较为深入、系统,并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进展,很值得借鉴。
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概述
评价是一个概括术语,包括性能测定和估价的不同方面。评价在计算机科学、教育、通信等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2]。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认识、选择和利用有关的资源。因特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可能,但同时也给人们准确选择和有效利用信息带来了困难;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才能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精度和有用性,改善网络信息资源的品质,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和良性循环。所以,国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不同的网络资源类型进行了相关的评价研究,期望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下面将从评价者、评价资源类型、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四方面做系统分析。
1.1 评价者
毫无疑问,人是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最主要的承担者,因为绝大部分评价指标必须由人来判定分值的高低。但是人要在一定的机构中来实施评价,因此对评价者的研究,包括评价者个体和机构两大类。评价者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而评价机构有学术性机构、服务性机构、经营性机构等。另外,还可以将评价者分为用户评价者和第三方评价者等。
(1)学术领域专业人员。包括图书情报领域的专业人员和其它学科领域的专家。如Robert Harris,是一名作家和有25年大学级教育经验的教育家,他提出了著名的CARS(Credibility,Accuracy,Reasonableness,Support)指标体系。即可信性,准确性,合理性和支持度[3]。
(2)评价机构。①学术机构。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的因特网资源评价标准是一个十分详细的标准,包括信息的范围、内容、多媒体设计、目的、评论、可用性、成本七方面[4]。②信息服务机构。包括网络资源评价的出版物和国际上著名的咨询调查机构,如Media Metrix、PC Data、Online等采用独立用户访问量指标来确定网站流量,并据此发布网站排名[5]。③网络站点和搜索引擎。Magellan Internet Guide网站是一个描述、评估、评论因特网信息资源的联机指南,内容涵盖英文、法文以及德文资源。其评价的主要标准有内容的完整性、资源组织、信息的新颖性以及易用性等[6]。
1.2 评价资源类型
评价资源类型划分有很多种,概括地说,包括对整体网络信息资源和个别网络资源评价。
(1)对网络资源的总体评价。Smith,Alastair G.、L.J.辛奇里菲、David Stoker和Alison Cooke[7-9],借鉴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指标集合,主要包括以下指标:①信息的内容,包括准确性、权威性、通用性、独特性、与其它资源的链接以及文本质量等;②信息的组织方式;③信息的覆盖范围,包括深度、广度、时间、格式等;④费用。
(2)对Web站点的评价。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图书馆提出了评价Web站点的六项标准:①目的;②创作者;③内容;④覆盖面;⑤流通;⑥承认[10]。
(3)对数据库的评价。在Reva Bausch(“数据库搜索者”1990年10月)基础上,C J Armstrong提出十条评价指标:①一致性;②范围/覆盖面;③错误率/正确度;④输出;⑤客户支持和培训;⑥可达性/易用性;⑦及时性;⑧综合;⑨文件编制;⑩价值和成本的比率[11]。
(4)对Web页面的评价。Kapoun,Jim以表格方式列出了评价Web网页的五项标准:①准确性;②权威性;③客观性;④传播性;⑤覆盖面[12]。
(5)对某一特定领域网络资源的评价。SOSIG对社会科学目录的评价标准是:①内容标准(有效性,权威和来源的声望,真实性,正确性,全面性,唯一性,组成和组织);②格式标准(导航的易用性,提供用户支持,公认标准的使用,技术的正确使用,审美);③过程标准(信息的完整性,站点的完整性,系统的完整性)[13]。
(6)对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DL项目(Alexandria Digital library Project)对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可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对用户日志的分析,根据用户与界面的交流情况来判断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及个性化功能,并据此设计和改进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14]。
1.3 评价方法
1.3.1 一般划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一般划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1)定性评价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从主观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所做的优选与评估。缺点是定性评价标准因专业领域、学术水平和课题的专门需求等的差别而因人而异[15]。如评价性元数据方法,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Platform of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PICS)就是一种将网络信息资源和元数据相结合的基础结构或平台,在PICS中网络信息资源被加入关于内容描述和评估分级的元数据,用户计算机过滤软件在后台进行处理,根据评价性元数据过滤掉用户不需要的资料,或者指导用户到达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站点[1]。
(2)定量评价法是按照数量分析方法,利用网上自动搜集和整理网站信息的评估工具,从客观量化角度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的优选与评价。定量评价方便快捷,评价结果客观而公允。但是,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并且这些统计数据可能会受到广告、网站免费服务、浏览器设置等因素的影响[17]。①链接分析法。网络信息资源相互之间的链接与引用遵循着特定的数学关系。如果一个网页(网站)建立了与另一个网页(网站)的链接,可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关联。②引文分析法。网络信息资源也可采用“Web引文索引”来评价。利用因特网内容选择平台,将Web引文作为一项元数据整合进电子标签之中,在用户浏览器端可自动识别电子标签而自动去除“Web引文”数据项分值不高的网站[4]。
(3)综合评价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一种方法。①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s Hierarchy Process)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萨蒂(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一种综合人的主观判断来分析复杂的定性问题的拟定量方法,它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对人们的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和评价的总目标,把总体现象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18]。②加权分析法。陆宝益综合了国内外学者的评价标准,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评价体系,并用“调查求重”的方法求得各指标的权重,即在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加权平均的思想得出网络信息评价的一种方法。
1.3.2 根据评价主体将评价方法分为用户评价法、第三方评价法和网络计量法
(1)用户自我评价方法。用户参考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中选择符合用户特定需要的评价指标进行直接评价。一般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有利于用户直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网络资源。
(2)第三方评价法。主要是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布者(所有者)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用户而言的,主要有2种形式,即利用网络资源评价网站和信息服务学术性机构(如图书馆)进行的网络资源评价。利用网络资源评价网站进行的评价注重访问量、网页制作效果等外部形式,专业指导性不强。利用信息服务学术机构提供的网络资源评价注重资源内容,适用于专业研究人员。
(3)网络计量法是根据网络资源自身的特性进行的评价,客观性较强。链接分析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网站中页面指向另一个外部页面的链接看作是传统文献中的引用关系,从而借鉴引文分析法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价[19]。
1.4 评价指标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国外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选择和评价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探索,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出不同评价者其评价指标体系所主要涉及的一些因素(如表1)。
表1 国外不同评价者其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涉及的一些因素
学术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网站和搜索引擎的评价指
学术领域人员的评价指标
的评价指标标
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和 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权威内容
权威性 性和客观性
范围范围 设计
质疑设计 可获得性
信息组织方式目的 易用性
与原始信息的关联评论 资源的组织和描述
来源成本
国内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比之国外较晚,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学者通过对国外一些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内容(准确性、权威性、连续性、稳定性、独特性、新颖性);(2)范围(广度和深度);(3)设计(易用性、适用性、艺术性、图形和多媒体设计);(4)链接质量(可靠和有效);(5)费用(技术成本、连通成本、信息服务费用);(6)目的及对象;(7)安全与伦理。
2 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实践
2.1 国内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实践
2.1.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站的评价
CNNIC通过统计各网站用户的访问量或根据对网络用户的调查统计对网站进行排名。CNNIC的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采用网上联机调查等方法,通过网上联机问卷调查在1998年7月、1999年1月和7月、2000年1月列出了“用户推荐优秀站点排行榜”[20]。
2.1.2 图书情报机构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实践
网络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发的一种重要资源类型,又称为网络导航资源。图书馆从丰富的网上资源中有目的地选取某些学科和主题的信息,经过合理的分类、组织和描述,并提供原文的链接,便于用户的获取。
“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是国家211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十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以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学科分类系统作为构建导航库的学科分类基础,建设一个集中服务的全球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提供重要学术网站的导航和免费学术资源的导航。共52所院校获得参建许可,涉及78个学科[21]。建设内容包括:实现网络资源的规范搜集、分类、组织和序化整理,并对导航信息进行多途径内容揭示,形成相关规范,包括资源选择标准、资源描述标准等[22]。
2.2 国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实践
2.2.1 ALA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下属的参考馆员与用户服务协会(RUSA)的参考部(Machine-Assisted Reference Section,MARS)自1999年开始审核、评价因特网信息资源。MARS的成员遍布全美公共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和特殊类型的图书馆[23]。鉴别、评价新技术和资源是MARS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最好的例证就是MARS发展的优秀免费参考网站名单、大量的项目和讨论话题。MARS举办的每年一次的优秀免费参考网站名单,从1999年开始已经举办了六次,MARS对优秀网站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列出了对网站进行评选的标准,每个标准下又有详细的划分[24]。这些标准包括:(1)质量、深度、内容的有用性;(2)用于回答特殊问题的参考作用;(3)可用性;(4)易用性;(5)内容的流通;(6)用户服务;(7)生产者的权威;(8)内容的独特性;(9)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的独特性,创造力;(10)有效性;(11)作为一个媒体对网络的正确使用[25]。
另外,从2001年开始,ALA建立了MARS部门任务回顾组来对MARS实现的情况进行评价。MARS讨论组提供热点话题的论坛,如电子数据库的统计、网页的设计和可视化的挑战以及对用户教育训练和支持[26]。
2.2.2 因特网侦察项目ISP(Internet Scout Project)
ISP项目从1994年开始,目标是为发现、过滤和提供在线信息和元数据发展较好的工具和服务。因为座落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这个项目包含了许多高等教育的专家和世界级的计算机科学和图书馆资源。项目研究组为教育人员、图书馆员和研究人员建立和传递基于网络的信息和软件解决工具。ISP项目由美国国家基金,威斯康星大学等六个机构资助。ISP项目的报告(Scout Report)和资源获取提供给教育者、学生、研究人员和图书馆员以快速方便的方式来加强最有价值的在线资源,这个报告每星期五出版,是网络上最古老和最受欢迎的资料通告[27]。它对网站资源的选择标准包括:(1)内容;(2)权威;(3)数据维护;(4)整体表现;(5)可得性;(6)费用[28]。
3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
由上可知,国内外学者在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方面已开展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建立了许多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人们有效地评价、选择和利用资源;在实践上也做了许多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的来看,现在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理论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实践活动开展的还较少,不够深入、全面。
3.1 理论上
(1)评价研究主体单一。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理论研究较多的是学术领域人员的个别行为,缺乏权威的研究机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应该吸收各学科、不同社会背景人员和机构的广泛参与。
(2)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现行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全面地反映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特征,人们无法利用其中的任何一个指标体系来对网络信息资源作全面、系统的评价。大部分指标体系只能算作是评价网络信息资源时所要考虑的因素[29]。
(3)缺乏综合性系统评价方法。科学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高效地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研究与实践。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工作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研究活动,仅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或定量研究方法,难以做出全面、客观、准确的结论。而目前对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局限,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探讨。如层次分析法,其结果只是针对准则层中评价因素而言,人的主观判断对于结果的影响较大[30]。
(4)基础理论研究不规范。指标设计不合理,存在指标重复、含义不清的现象。有些指标字面表达虽然不同,但实质内容相同或相近,比如“可信度”与“准确性”等。另外,有的表述过于晦涩,难以理解,如“批判性思考”。指标的划分程度不一,有些指标是一级指标,有的是二级指标。
3.2 实践上
(1)各机构在评价操作上不科学。有些评价机构将网站的访问量、吸引力和自身的规定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对学术性的网站来说就有明显局限,如CNNIC举办的评比活动,由于评价结果有失客观等原因已停办。有的评价标准具有过多的主观性和商业色彩,如Netscape的“What’s cool”和“Cool site of the Day”仅将“有趣”,“酷”作为评价网站的标准,评选出每天至酷的网站[31]。
(2)评价项目各自开展,缺乏统一。目前的评价服务多以单一机构为主体,并且由于评价项目的资助者不同,各个评价项目面向的用户群不相同,因此造成了信息孤岛式的评价服务,不利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健康发展。
概括地说,当前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从理论研究看,评价指标体系未能涵盖所有的网络资源类型;从评价指标体系上看,许多指标体系结构不科学,各级指标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从可操作性看,一些指标体系指标的可获取性很差,有的根本无法获取。而有关评价的实践活动,在我国相对理论研究显得更为薄弱。有关的信息服务机构未能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一些中文信息资源生产、供应和服务上也不愿参加相关的评价活动,实际上,没有实际的评价项目对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和完善。
4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发展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公司加入到该领域的研究。综观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以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在理论上将可能建立完善的体系,并在术语上实现规范和统一;在实践上会注重评价管理、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的研究。网络信息评价研究可以从特定用户群或特定主题领域进行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总之,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有可能在以下几方面获得发展。
4.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实践将更多地呈现出多方参与、联合协作的特点
以某一机构为主体、针对数量庞大、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方式,无论是从评价数量还是从评价速度上都根本无法与网络信息资源不停息的变化发展相适应。网络信息资源评价需要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地域的专家和不同行业相关人员的研究合作。通过制定相对统一、共同认可的评价标准与评价程序,构建相互兼容的服务平台,针对类似服务对象的不同评价机构组成联合体,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评价,可以充分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高效率提供评价服务。
4.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以特定用户需求为导向
从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来看,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主要还是采用定性评价方法,但越来越向专业领域深入,即在普遍性评价标准和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或学科领域的特定要求和用户的信息需求,使评价标准和指标逐渐细化,逐渐符合主题和学科领域的差异并符合特定用户群的特定需求[16]。
4.3 政府和团体将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投入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是一项长期而经常性的工作,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还很不成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评价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都需要有相对充足、稳定的政策、资金支持。如美国国家基金(NSF)提供了对许多评价项目的资助。在我国,作为开展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研究与服务最重要主体的文献信息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基本都是依靠国家财政支持而发展的。现在,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相信在这一领域的科研立项和资金投入都将会逐渐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