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个性的塑造_语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个性的塑造_语文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教学论文,人格论文,注重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42

从高考作文谈起

1997年全国普通高考统一考试卷中有一道颇引人注目的试题,那便是给双材料写一篇议论文的大作文题。题目为: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1997年的双材料作文题,粗看不难理解,涉及的是大家所熟悉的“助人为乐”方面的内容;但细看就不那么简单了。它要求考生就所给的两则材料作一番求同、求异的综合分析,将“材料2”与“材料3”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找准结合点,才能就现实生活中为数不少的青少年学生只希望别人“乐于助人”而不愿意给别人以帮助的现象,来展示自己的观点。诚然,这道高考大作文题,具有较高层次的思维容量和很好的检测各种能力的功能。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的语文教育,正逐步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人的心灵深处。这对当今的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

这道高考大作文题,对今后的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塑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表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将目光投向考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和现实生活,更加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尤其是如何做人和如何辩证看问题。

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的必要性

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人格的塑造,是当前语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矛盾。面对这一矛盾,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并把它作为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不容置疑,我们要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真正达到“科教兴国”的目的,就必须注重塑造学生人格。正如马斯洛所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因为这些都是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为对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位。”(注: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把握人格完善对人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必须用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等人文科学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武装学生,以使学生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进而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这必须引起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并通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里指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基础作用”,“要重视终身教育在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以及增强批评精神和行为能力方面的意义。”(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71页)大家知道,人格的完善是与教育的四大支柱(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内涵是密切相关的。早在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就特别指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想方设法落实“人格完善”。事实表明,日本教育的成功,带来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大部分仍停留在注重学生升学考试分数的高低上面。可以肯定地说,若我们的教育长此以往,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众所周知,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而人格的完善又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结果。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注:陶行知教育全集(三)。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608页)陶老先生这里说的“真人”是指说真话,求真知,办真事,为真理而奋斗的人,是指人格完善的人。

随着21世纪的即将来临,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普遍面临这么一个困惑,即一方面现今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语文,每个人只有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水平,才能适应当代现实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如今的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围绕考试指挥棒来转,平常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塑造。而当今时代则要求我们培养出有高尚人格、有渊博知识和有高超能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显然,在面向21世纪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是十分现实的。由于如今社会某些不健康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市侩精神正在侵蚀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国妇女报》刊登江苏省泗阳县仓集镇人民政府王荣林的一封题为“班长‘受礼’开绿灯”的来信。信中说:“学生的小头头们每天都有人送‘礼’。礼品小至铅笔、橡皮,大到手枪、飞机之类的各种玩具,甚至隔三差五还能到小卖部里“吃请”。……班长‘受贿’以后,当然会在检查作业、布置劳动任务时大开‘绿灯’,甚至在考试时都要大家‘互相帮助’。……这类风气不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中学生中间也很盛行。”诸如一些学生在统考时采用现代通讯设备作弊,提示家长向老师进行“情感投资”,“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悄悄走开”等,无不令人震惊!这些无不表明学生人格的缺损。对此,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感到自身责任之重大,因此,注重学生人格的塑造,已刻不容缓!

三、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有价值偏颇现象,伴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断升温,往往忽视语文教材的人文性而力图进行“客观”的理性“分析”,致使许多教师和学生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进行猜谜似的“标准化考试”的“模拟训练”,从而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塑造。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们的某些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存在着封建文化专制的残余。有些教师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学生的尊严和感情;有些教师未能以自己热诚的人文情怀和博大民主的胸襟去熏陶学生,忘记了塑造学生人格本来就是我们教师应有的职责,因而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师生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真正做到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格,以一颗赤诚的心把每一位学生引向美好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应是我们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塑造学生人格的几点要求

一、语文教师的更新观念、获取知识及钻研教法等固然重要,但是,语文教师的人格完善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教师的人格是完成语文教学的基石。“在教学与教养过程中涉及到儿童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注: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北京:作家书屋1951年版,第142页)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使自身人格日臻完善。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要力求使自己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高尚灵魂的塑造者。

二、教师在塑造学生人格时,必须围绕人格的内涵来进行。“人格,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这是《辞海》对人格的解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维护每个学生的尊严,不能因学生偶有过失,便不分场合、没有分寸地随意批评、挖苦,使学生觉得个人尊严尽失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致教育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教师应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奋朴实、宽宏大度、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助人为乐、清正廉明等道德品质为内容的人格塑造。诚然,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又不是老师强加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而是老师切合学生实际和根据教材内容自然而然地把人格的塑造渗透于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

三、语文教学内容思想性强,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真正把塑造学生人格这义不容辞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思想内容,用范例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对完美人格的不断追求。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周恩来、雷锋;“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等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人格高尚,是人们尤其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能力及课文特点来考虑塑造学生人格的具体措施。

四、作为语文教师来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的,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该真诚地对待他(她)”。(注: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伦理学的一封信。教育研究,1983年第8期。)这是千真万确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世界何等美好”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为这个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回报的渴望、甚至一种责任感”。(注: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70页)让每个学生的人格日臻完善,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挖掘自身智力的最大潜能,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  

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个性的塑造_语文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