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川[1]2003年在《电气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及在四川电网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普及应用,红外诊断技术在电气设备内部和外部故障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红外诊断具有非接触性和诊断运行中设备的特点,其诊断结果受到外界环境以及采用的判别方法的影响。因此提高电气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准确性及提高其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电气设备红外诊断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本文从现代电力系统高度安全可靠运行的基本要求出发,对电力运行设备的传统维护方式的不足,提出在电力系统研究和实践红外诊断技术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红外辐射的基础知识上引出红外诊断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红外成像仪的成像原理;并从红外诊断的角度研究了电气设备的故障模式及其诊断的机理;研究了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获取设备故障热像图谱并进行热像图谱的分析;对影响电气设备红外技术诊断结果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这些干扰因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论文最后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四川电网中的部分变压器和避雷器典型的内外部故障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到与实际相符的结果。 论文重点研究分析了主要电气设备各种内外部故障的红外热像特征、典型红外图谱和进行定性、定量及定位诊断的判别方法以及红外诊断技术在四川电网中的典型应用。 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有:设备故障红外诊断技术是现代电力工业发展和传统检测维修方法的重要补充,其检测过程简单,结果判断明了,快速直观,安全可靠。红外诊断技术在四川电网中的成功应用说明红外诊断技术对于电力设备的内外部缺陷检测和诊断,效果显着,适合于在电力系统中推广应用。
蒋晓平[2]2015年在《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基本原理、红外诊断方法以及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因素及对策,以红外诊断技术为依据,给出了各电气设备缺陷部位的红外热像图并进行分析判断,并以江阴电网电气设备红外检测的热像图为例分析了红外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与不足,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并对国内外发展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第二章介绍了红外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电气设备发热故障的原因与类型,简述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及红外检测采用的基本仪器。利用红外检测技术来判断设备故障情况,要根据导致设备发热的类型并结合设备本身以及运行条件等多方面来诊断,还要考虑到可能引起误判的情况。第叁章总结归纳了红外诊断技术的方法与判断依据,以及影响红外诊断的因素,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提高电气设备缺陷红外诊断的准确率。第四章针对江阴电网中的电气设备利用红外检测所获得的典型图谱,简要介绍了电气设备的结构特点,并对各设备的红外热像图谱作了简要分析。通过举例3个红外检测发现的缺陷及1个检测手段的技术改进,详细分析了缺陷的形成、原因及处理整改措施,说明红外检测技术在状态检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检测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第五章对本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以及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刘旭波[3]2005年在《高压电器状态维修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的维修制度是“到期”就“必修”,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考虑设备客观上存在的状态差异,由此产生了维修过剩、浪费资源甚至影响运行可靠性等一系列问题。尽管现在已有部分电力企业在探讨和应用一些在线监测技术和开展状态维修管理,并且已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主要还是试点和局部的应用。电力设备维修的方式有多种,到底应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设备维修的技术条件和设备本身的故障后果来确定,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即使是理想的状态维修也不是都能很好采用,而如何分析和确定维修方式,就是要围绕设备的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来选择最优的维修策略,这就是国际上许多行业所采用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即RCM方法。 本文通过对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的比较,结合风险和可靠性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电力设备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以高压断路器为例,通过调查高压断路器运行中的故障性质及故障状态,进行了详细对比与分析,确定出状态维修应监测的参数,即主回路温度、动态回路电阻、机械振动、分合闸电流波形、断路器行程及分合闸时间特性等监测参量。结合百年电力公司投运的高压断路器的维护问题,通过现场试验,对设备运行维护、监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百年电力公司全面实施状态维修技术奠定了基础性。同时,针对SF_6断路器状态维修的模糊综合评估策略,对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维修技术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以风险分析和可靠性为基础的状态维修策略,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基本办法。第二,对电力设备,主要是高压断路器的故障类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其故障机理。第叁,以高压断路器为例,研究了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并结合百年电力公司的SF6断路器的状态维护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第四,对电力设备状态维修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状态维修技术的实用化开发和监测软件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武光华[4]2010年在《基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执行体系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电网规模的快速发展,电网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定期检修工作量剧增,检修人员紧缺问题日益突出;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基于周期的设备检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利用数据库技术、工作流技术和Web技术,在Excel服务器平台上,研制开发一套实用的配电设备状态检修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使用后,在邯郸供电公司建立了基于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执行体系,并在状态检修中充分推广应用,大大减少状态检修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佚名[5]2016年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总目录及索引》文中认为凡例1.本刊第十六卷总目录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2.分类索引基本按中图法分类号的大类次序分列,每类中按在本刊出版次序排列。每篇文章的页码为7位数字,前两位为卷数(16),次两位为此卷内的期号,如1603×××,1603即第16卷3期。最后3位数字表示文章在第16卷该期出版顺序编号的起始页码。
赵佃云[6]2014年在《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网公司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进程,越来越多的智能变电站正在建设、改造并投运。智能化设备的大量配置和智能化新技术在智能变电站内的集成应用,使得变电站智能化进程也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力量的智能变电站,其运行安全稳定性是电网可靠安全运行的前提,同时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是实现电网智能自动化的必经之路。由于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在功能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变电站的设备在功能原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传统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模式已不能满足智能变电站的要求,需结合智能变电站自身特点研究出相应的运行维护模式。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运行还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目前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模式还在进一步探索。按照国网公司“叁集五大”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大运行”体系建设要求,适应当前电网发展现状的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也需进一步进行研究。本论文结合日照110kV荻水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在建设、调试、投运、检修、维护过程中总结的经验,详细分析智能变电站的“叁层两网”功能架构,智能化设备特点、技术功能以及设备在运行维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缺陷处理。针对存在于智能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运行维护检修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结合智能设备的构造和功能特点,提出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模式的研究。
周恺[7]2010年在《轧辊双频淬火机床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大型冷轧工作辊加工质量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了一种全数字双频感应加热淬火机床控制系统。深入研究双频电源的原理,以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构建了中频电源的主控板。整流方面,通过数字移相触发提高输出电压调节精度;逆变方面,用基于锁相环技术的他激转自激扫频电路来起动晶闸管并联逆变器,显着改善以往触发电路起振成功率低的弊端;设计双闭环PI调节器以增强电路工作的稳定性。该主控板融合多种功能,取代插板式电路,提高了中频电源效率,增强了同其它设备的兼容性。其次,应用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和伺服电机改进机床的电气传动系统,论述了S7-300 PLC分站式硬件结构,以PROFIBUS-DP联网现场设备。控制程序实现了双频电源的手动/自动无扰切换,统筹规划了淬火流程中各子系统的分工。最后,采用FameView组态软件定制监控系统,在上位机上反映电气设备和智能仪表的实时工作状态,以报表形式记录和分析实际运行中的各项数据指标,用户可查询到详尽的历史曲线进而固化最优参数,总结、创新淬火工艺,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频淬火机床经过反复论证和调试已顺利投产,加工出轧辊的品质符合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同时节省大量成本,整机系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高寅[8]2013年在《含多子系统的智能安防系统配置联动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电网体制的深化改革,作为其核心环节,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也在不断发展。传统的变电站管理中,受技术发展的局限,需要大量的人工巡视,且安全防范能力也不足,往往只能实现一些简单的视频监控和报警措施。对于变电站工作人员需要实时获取的信息,如防盗报警,火灾,门禁,温湿度监测等,其自动化管理大多是孤立的,不仅降低了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造成了各项资源的浪费。因此把环境、视频、火灾消防、SF6、防盗报警、门禁等所有监控量在监控系统主界面上进行一体化显示和控制,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作的必要条件。以“智能感知”和“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安防辅助控制系统,通过对变电站动力环境、图像、消防、照明、采暖通风、安防报警、门禁识别控制等在线监测,不但实现预警,而且还可以实现对警情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智能联动,代表了变电站安防系统的先进技术和发展方向。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和智能联动功能,实现现场设备操作联动视频和综合自动化系统告警联动视频等,为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可以解决变电站安全运营的“在控”、“可控”等问题。系统包括控制流和视频流两种信息流,控制流通过IEC61850协议在配置管理客户端和智能总控单元之间传递,视频流通过TCP/IP协议由DVR传给配置管理客户端。智能总控单元是整个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的核心单元,由于其接入的各子系统所采用的通讯口有较大差异,所以需要丰富的外设接口,以方便满足多样的嵌入式设备的规格需求。本文选择了一款专业面向安防市场推出的微处理器—Hi3515,该处理器集成丰富的外设接口,可以满足多样的嵌入式设备规格需求。适用开发下一代富有创新应用价值的安防监控、视频通信等嵌入式终端设备产品。本文对智能辅助控制系统的结构进行了论述,包括系统各模块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研究了含多种外设接口的Hi3515处理器的部分通讯口转换原理,并着重对客户端配置管理界面的实现进行了叙述,该模块可对智能总控服务器各通讯口参数进行设置,从而保障通讯正确,有序的进行。而后以环境子系统为例,编译代码读取配置文件,说明了获取采集数据的过程。最后介绍了系统的联动设计,包括其类型和逻辑实现方法。
陈成伟[9]2010年在《10kV XLPE电缆振荡波试验电压研究》文中认为应用振荡波电压检测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局部放电情况,是及时发现电缆存在的故障、排除安全隐患、判断电缆运行状态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振荡波试验电压范围没有完善的论证,是否能在目前的电压等级内检测出电缆所有缺陷。本文通过对大量的10kV XLPE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的故障事故的统计和故障原因分析,在排除外力破坏的前提下,确定了几种电缆典型缺陷类型作为研究重点。根据10kV XLPE电缆主要缺陷,制作了基础缺陷模型,进行工频电压下的局部放电实验,获得了不同缺陷的起始放电电压。应用有限元电场仿真方法,计算了造成缺陷发生局部放电的电场分布。根据振荡波电压与工频电压的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压具有很高的等效性这一特征,结合上述研究获得的造成缺陷发生局部放电的电场强度,按照实际大小建立了电缆缺陷模型,计算不同电压下的电缆内部电场变化,从而判断缺陷电缆的起始放电电压,证明了在目前振荡波电压的加压范围内能有效检测电缆主要缺陷。在现场实验中,人工制作了相同的缺陷。运用振荡波电压局部放电检测设备对缺陷电缆附件在不同等级的电压下的局部放电情况进行检测。通过现场实验的结果,验证了理论计算的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压与现场实验得到的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压接近,证明了可以通过电场仿真计算不同缺陷的起始放电电压,也证明了振荡波电压目前采用的检测电压等级可以检测电缆的主要缺陷。
参考文献:
[1]. 电气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及在四川电网的应用研究[D]. 罗军川. 重庆大学. 2003
[2]. 电气设备状态检修中红外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蒋晓平. 东南大学. 2015
[3]. 高压电器状态维修策略研究[D]. 刘旭波. 山东大学. 2005
[4]. 基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智能执行体系开发与应用[D]. 武光华.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10
[5]. 《科学技术与工程》总目录及索引[J]. 佚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
[6]. 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的研究[D]. 赵佃云. 山东大学. 2014
[7]. 轧辊双频淬火机床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研究[D]. 周恺. 武汉科技大学. 2010
[8]. 含多子系统的智能安防系统配置联动的研究[D]. 高寅. 合肥工业大学. 2013
[9]. 10kV XLPE电缆振荡波试验电压研究[D]. 陈成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