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家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6(2002)03-0030-007
当代社会,家族企业仍是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美国人克林·盖尔西克等在《家族企业的繁衍》一书中指出:“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归属于家族企业,其中既有著名的世界最大超级市场奥尔玛和投资界领袖富达投资公司,也有独守一隅的小杂货店”。家族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称得上是企业的“鼻祖”。原始形态的企业就是家族企业。无论在农业经济的手工业时代,还是在工业经济的机器大工业时代,家族企业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当前,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使人类社会真正迈向现代文明。家族企业这种古老的经济组织形式面对高科技的冲击,能否适应现代化社会存在并发展下去?从目前我国的家族企业情况来看,如果保持原有粗放式经营方式,其前景必然渺茫。中国的家族企业只有进行现代化改造,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可持续发展。
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内涵
家族企业无疑是私有企业,或者称私营企业。当今中国的家族企业是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私营企业开始萌芽探索;第二阶段,1988~1991年,1988年国家颁布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私营企业得到了立法保护;第三阶段,1992~1996年,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第四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肯定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家族企业已有了相当规模,采取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等形式。
表一反映了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基本情况。到2000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有176万多户,投资者人数395万多人,雇工人数2011万多人。
表1
2000年全国私营企业基本情况
单位:人、万元
企业类型
户数
投资者人数
雇工人数
注册资本
独资企业
4997875118056324192
13180851
合伙企业
1746945592592669699
6489917
有限责任公司 1086973
287730911094363
112645803
股份有限公司
3155107 23221759279
合计1761769
395348020111475
133076867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2001》
全国各地区私营企业的发展不平衡。表二反映了2000年底私营企业户数在10万户以上的地区情况。事实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私营经济发展得越快。例如上海市,这个国有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自从1998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后,上海的私营企业发展进入了总量增长和规模扩张并举的新阶段。到2002年1月底,全市私营企业户数为179934户,投资者人数为374409人,雇工人数为1610075人,今年一月份实现产值和营业额293.3亿元。
表2 2000年私营企业户数在10万户以上的地区情况 单位:万户、万人
地区
广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山东省
上海市
北京市
私营企 18.4
17.9
17.4
14.1
13.8
10.3
投资者人数 41.1
45.1
39.8
34.8
28.3
1.1
雇工人数 217.5 300.5 234.3 214.1 150.9
9.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家族企业虽然重新获得发展,但由于时间不长,大多数家族企业仍处于创业阶段,只有少数家族企业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步入了二次创业阶段。因此,我国关于家族企业现代化的理论分析较分散,论文和著作不多,现代化的概念也不统一。根据龙登高的整理,较早的论述有:叶琴(1987)分析了华商企业存在的问题,如家族经营观念、资金与人才的聚集等问题,提出了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对策;宿玉海(2000)认为把现成的家庭伦理规范移植到企业中,华商企业能降低组织成本、交易费用和监督成本;但由于海外华商的资产专用性不强、外部性不强以及较少的等级分解活动,海外华人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之路举步维艰;同时,龙登高(2001)本人在分析海外华商问题时指出,华商管理以中华文化为内核,又融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手段,并经受了急剧的现代化进程的洗礼,这恰恰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逻辑路径与迫切任务,因而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注:龙登高:《经济全球化与海外华商研究》,《赢周刊》2001年12月28日。)。从目前的趋势看,家族企业的现代化改造、特别是代际传承所伴随的管理方法变迁,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是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具体而言,现代化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经典现代化),起始于18世纪60年代,指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第二次现代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过程,其主要特点是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目前,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参差不齐,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一次现代化尚没有完成。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家族企业也随着现代化。发达国家的家族企业现代化的经验可以借鉴。据统计,《财富》500强中,175家为家族企业。美国的上市公司中由家族控制的超过了40%。当今美国一些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跨国公司都为一些家族所拥有,并由其家族成员经营。法国最大的200家公司中50%是家族企业。德国最大的150家公司中48%是家族企业。英国最大的116家公司中29%是家族企业。
同理,境外中国人的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实践也为境内中国人的家族企业现代化提供了典范。如台湾王永庆的台塑集团,香港李嘉诚的长实、和记黄埔,马来西亚郭鹤年的郭氏兄弟集团,新加坡郭芳枫家族企业集团,泰国盘谷银行集团、谢国民的正大集团等。
目前提出中国家族企业现代化的现实背景是: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二是我国已经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正在向第三步迈进,即到2050年前后,赶上当时的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三是中国加入WTO这意味着市场的开放、竞争、与国际市场接轨;四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既为企业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又使企业面临竞争的压力而产生现代化改造的需求。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现代化问题可作如下定义:要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要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机制,进一步参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渐把封闭的家长式的企业改变为开放的法治的企业,即现代企业。其内涵至少应当包括如下7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组织制度法律化,即按照《公司法》建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企业的治理结构要科学化,即按照《公司法》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机构,相互制衡、相互协调;三是企业的生产方式现代化,即集约化的社会化大生产;四是企业的产品现代化,主要是提高产品的有机构成、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等;五是企业的营销方式现代化,即零库存生产与销售、现代化网络物流配送以及BtoB、BtoC等电子商务模式;六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现代化,要按照扁平、高效、灵活的网络型组织来设置经营管理机构等;七是企业的信息工作要现代化,要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充分运用社会信息资源。
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多角分析
(一)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社会资源是稀缺的,家族企业现代化的目的就是提高社会资源的效应,可持续发展。从当前国内国际的环境来看,家族企业现代化是非常必要的。
1.中国现代化的要求。据统计,1998年,在世界131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4个国家和地区、完全或基本实现了第一次现代化向第二次现代化迈进,占样本总数的49%(注: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攻坚时期,同时在进行第二次现代化。为了顺利实现现代化,中国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前两步已经完成,第三步的战略目标是在2050年左右,赶上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要在50年内,全面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基本实现第二次现代化。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家族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现代化。
2.中国加入WTO的要求。中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开放的逐渐深入,竞争将更为激烈。中国的家族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实现现代化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总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导致传统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持续下降。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加盟高科技产业,以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绝大多数为传统行业,如果不进行战略调整,难以为继。
4.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目前,我国不少家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与工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在当前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生命周期呈缩短的形势下,如果不能及时转变粗放式经营的状况,企业最终将被淘汰。
(二)家族企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两面性”
从家族企业发展史来看,可以概括为“成也家族,败也家族”。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是推动或制约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刃剑”。与国有、集体等企业相比,我国家族企业在进行现代化过程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这种“两面性”对家族企业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1.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企业有较强的“团队效应”。在企业初创阶段,“团队效应”更加明显。一是借助亲情增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二是家长式管理能够形成强大的领导核心与执行能力,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并做出迅速的反应。三是传统的家庭等级制度和“遵上”、“忠信”、“服从”观念以及家族成员彼此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有利于减少企业内耗、降低管理控制难度和成本。这种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现代化改造。
企业主有较强的使命感。企业主经营的绩效决定家族的成败兴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企业主承担着家族的使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使企业主行为与其利益正相关;另一方面企业主必须对家族负责。这些利益机制迫使企业主必须竭尽所能来促使企业发展,而个人的经营管理才能也得以充分发挥。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企业主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就有利于企业的现代化改造。
企业有较灵活的运营机制。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的规模不大,“船小好调头”,避免了许多生产、管理方面的“大企业病”。家族企业在运营中能够机动灵活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反馈。在知识经济时代,新事物层出不穷,市场瞬息万变,机动灵活的运营机制能够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2.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个人独裁”。家族企业中的家长式管理主要是采取集权式的组织模式、恩威并用的管理方法,“家长”的示范效应等方式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创业初期是高效率的,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然而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个人综合素质不全面时,由于企业的股权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缺乏集体的决策机制,特别是缺乏约束经验者行为的有效监督,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增大,企业的命运维系于一身,存在极大的风险。在决定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之时,“家长”一人说了算,如果其思想保守,没有意识到现代化改造的重要意义,则企业现代化必然受阻。
“任人惟亲”。大多数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侧重于近亲使用,而不能对社会优秀人才进行“择优录用”。据《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表明,20.9%的私营企业主愿意自己配偶参与企业管理,而绝大多数私企老板都为子女“预留”了接班位置。然而每个家庭的能力有限、智力有限,如果不从社会上进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没有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家族企业,那么企业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这种任人唯亲的观念和做法与知识经济时代相悖。
“小富即安”。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不进则退”,企业必须进行“不断创业”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一些家族企业在“小富即安”思想的支配下,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富不过三代”。“小富即安”思想阻碍了不断创业,缺乏有效的创新机制。国外的大企业往往具有强大的研究开发队伍,不少企业建有研发中心和信息中心,并有配套的企业创新机制,这样能够使企业始终保持前沿的产品和尖端的技术,现代化程度较高。中国的许多家族企业往往是“一两个产品打天下”,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可以在很长的时期保持不变,后续开发能力比较薄弱,更谈不上现代化。
(三)家族企业现代化的外部制约因素
中国家族企业实施现代化时,将可能遇到以下外部因素的制约。
1.行业准入限制。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与公有经济相比,非公经济在行业准入方面受到更多的约束和限制,不能获得同公有经济公平竞争的条件。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重点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三个行业、两个产业”等策略,为家族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但在金融、电信等垄断性行业,短时期内家族企业还难以有所作为。
2.融资渠道不畅。在间接融资方面,根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私营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面临担保条件难以满足,信用等级评定过严,贷款数量太少,贷款期限太短,企业不愿公开信息等困难。其中“担保条件难以满足”的因素占59.3%(注:《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0年,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在直接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上市的仍然很少。家族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自我积累和非正规渠道融资。
3.经济信息不灵。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信息。由于政府与国有企业天然的“血缘关系”,政府责无旁贷地为国有企业提供信息。对于家族企业,政府却视为“旁系”,没有足够的动力为其提供信息,家族企业有可能丧失许多进行现代化的机遇。
家族企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要求中国的家族企业全部向现代化改造,是不现实的,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但是,一些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中国加入WTO后,应选择现代化的最优路径,把第一代创业者开创的家族企业持续发展下去。以下5个方面的路径可供选择。
1.企业制度公司化。家族企业在发展中经历了业主制(Solo Proprietorship)、合伙制(Partenership)、公司制(Corperation)等主要形式。实践证明,公司制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一种较为科学的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3层分立的治理结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企业通过公司制能够拓展多元化的融资,例如通过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充裕的资金支持和有效的监督,为企业与现代化发展创造外部条件。另外实行公司制,为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也创造了条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现代化的方向就是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2.企业管理现代化。家庭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实施科学管理,这是个动态的过程。迄今为止,企业管理模式先后经历了家长制、古典式(泰罗制和科层制)、行为科学模式和系统模式等4种方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方式也逐渐从传统工业社会的生产管理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家族企业的管理机制也面临同样问题。事实证明,家族企业采取现代管理方法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沃尔玛超市连锁店2001年销售总额达到2200亿美元,超过了上年排名第一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注:《特写:全球最富家族新年喜盈门》,www.yestock.com,2002年3月6日。),显示出了家族企业的巨大潜力。当前国际流行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主要有:学习型组织,即通过“干中学”(Doing by Studing)使企业灵活适应市场变化;敏捷制造企业,即能够快速、动态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生产的管理方式;企业再造,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汉默将其描述为“根本重新思考,彻底翻新作业流程,以便在现今衡量表现的关键上,如成本、品质、服务和速度等,获得戏剧化的改善”;精良生产,其核心思想就是“取消一切不必要的获得,杜绝浪费”;管理集成,其主要内容是,整体优化,按照系统论的要求,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搭配,取长补短,综合协调,发挥整体效应;企业资源计划(ERP),基本理念是让企业雇员能够获得和生产经营有关的企业内部和外部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注:王道平等编著:《网络经济》,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扁平化网络组织,即通过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改变传统严格专业和部门分工下的科层制组织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我国的家族企业可以结合本身情况有选择地借鉴与采纳,这样可以避免在企业现代化过程中少走弯路。
3.企业人才社会化。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其素质高低、才能发挥程度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家族企业的模式下的人才机制大多是“任人唯亲”,这在创业时期由于家族的“亲和力”及不计报酬地劳动而产生独特的优势,但是当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并非所有家族成员都符合企业的需要,有的还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于高层经理人员,危害则更为严重。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家族企业的人才机制的缺点越来越明显了。人才机制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使人才能够在开放、竞争、激励与约束完备的环境中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目前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如股权激励、浮动工资、技能工资、目标管理等。以股票期权为例,《财富》杂志1996年公布的全球前500家大工业企业就有89%的推行了这种方法(注:金雪军、余津津:《股票期权激励与国有企业改革》,《管理世界》2000年第5期。)。中国的家族企业进行人才机制社会化的根本途径是:一是建立高层经理人员开放竞争、择优录用的机制,使优秀的非家族成员能够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才能;二是吸取现代人才激励理论的有关方法,如前述股权激励、目标管理等;三是实施团队管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增强班组成员的凝聚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四是提高科技人才的比重,进行知识管理。
4.企业经营国际化。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市场将迅速地开放、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对于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也同时存在国际化发展的机遇,并充分获取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具体看来,主要应当通过如下途径提高家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一是直接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二是建立中外合资企业,利用外资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与生产方面的经验来武装本企业;三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踪市场前沿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如产业定位上应当选择具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即优先选择高科技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附加值高的产业等;产品生产和工艺流程高科技化,始终保持尖端性和前瞻性。
5.企业资源信息化。通过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造,使之与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相协调,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家族企业的资源信息化改造就是通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来提高家族企业的科技含量,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MIS)、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并实现与外部互联网络的衔接(注:李晓东著:《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4月。),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等信息网络的模式进行生产与管理。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如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实现生产与管理效率的提高。
收稿日期:2002-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