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路在何方——中国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证券市场论文,路在何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勃兴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证券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市场经济必须具有发达的证券市场。中国已经并且正在从事着这样的伟大实践。当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蓝图和基本框架确立之时,发展证券市场便顺理成章地作为一项光荣使命摆在全国人民面前。
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由小规模、分散的地区市场发展成为统一的全国性市场。证券市场已被人们公认是中国市场体系中颇具魅力的“骄子”和最耀眼的“明星”。
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去追溯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源头和历程吧!
1981年,我国开始发行国库券,期限10年;
1984年,一些企业、金融机构先后发行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
1984年7月, 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开创我国工商企业向社会公众募股集资的纪录;
1985年8月5日,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在全国开办了证券转让业务;
1986年9月26日,上海建立证券柜台交易点,开始接受委托, 办理延中实业和飞乐音响两家股票的代购、代销业务;
1988年,国家允许居民持有的国库券流通,开始在60多个城市建立国库券的柜台转让业务,正规化的国债交易市场也由此起步。
经过10多年的时间,我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令世人瞩目。
成立于90年代初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我国两大全国性的集中证券交易场所。交易品种有A种股票、B种股票、基金、国债现货、国债回购、企业债、金融债以及权证等。这标志着我国证券交易流通市场已由柜台交易阶段转入有组织、集中、规范化的交易阶段。
在我国的证券交易体系中, 还包括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和全国电子交易系统(NET),一批地方性证券交易中心,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成千上万个证券营业网点。先进的电子设备和卫星通信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投资者。参与证券市场交易的,不仅有各种社会机构和企业,而且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居民个人。
旧中国在上海、天津等地也曾有过证券交易所。几十年的风雨飘摇,始终不能摆脱外来资本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更难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最后只能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一起,退出历史舞台。
新中国的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实践的产物,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肯定了中国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改革经验,并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新的推动力。邓小平说,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证券、股票等试验要坚决进行下去。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要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且具体提出要积极培育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此后,中国证券市场海阔天高,长足发展。
这几年,我国的证券市场已经对社会经济和改革开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价证券的主要经济使命,是使资本性资产的流动更加便利,所以,它自身的流通性如何关系重大。证券交易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赋予有价证券较高程度的流动性。人们普遍注意到,近年来,大数额国债的顺利发行,原因之一就是国债二级市场比较活跃。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形成热潮,也从外部推动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建立。我国证券市场中特有的供境外投资者进入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市场, 是吸引外资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与境外市场沟通联系的纽带。证券交易所不仅仅是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场所,它也是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证券市场公平、公开和公正原则的责任。证券交易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除了直接的经济作用外,它的存在还“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了很大的社会辐射力量,向全社会广泛传播了金融知识,提高了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也促进了相关领域的改革与发展。
1996年年初,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了我国跨世纪的历史性文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适当扩大直接融资”、“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以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这便是对证券市场地位和作用的最权威定位。
这一定位一扫笼罩在人们心头的对证券市场前途的忧虑,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由“探索试点”步入“发展初期”新阶段。
“九五”第一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和相对平衡的发展势头,通胀得到进一步抑制,中央银行采取利率微调措施,证券市场的宏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止12月12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到513家,发行总股本1081.4亿元,股票总市值13332亿元, 投资者开户数达2000多万,分别比1995年增长58.8%、41.3%、284%和66.7%。 这一发展速度是过去任何一年都无法相比的。
一批批新股的加盟,大大改善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成分结构,其行业和地区代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股票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明显上升。1995年底,我国股票总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 而近期这一比重已上升至18%左右,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令人刮目相看。
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证券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专门和具体的法规和章程,为证券市场依法运作和依法监管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譬如,《关于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统一了全国B股法规; 《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对证券市场一线监管部门——交易所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和《证券经营机构股票承销业务管理办法》,对规范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风险控制和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证券市场本身是一个高风险市场。随着股指的快速攀升,特别是过度投机和非理性暴涨的出现,加上新股民的大量涌入,市场风险问题及时地被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和重要的议事日程。管理层近期先后发布了一系列风险防范规定。同时,中国证监会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查处了一系列违规案件,维护了证券市场秩序和法律的严肃性。
十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历经沧桑,既有宝贵的经验和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有惨痛的教训及不容忽视的问题。现今,我国正在“法制、监管、自律、规范”八字方针的指导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将地位的提高、监管的加强、规模的扩张作为主调,以新的视野和姿态,努力探索着一条生机盎然和适合国情的证券市场发展道路,不断谱写崭新的历史篇章。
二、中国证券市场的取向
在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根据美国《国际金融统计》提供的数字,截止到1994年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约为45000亿美元,日本为35000亿美元,而中国则只有440亿美元,不到美国股票市场的1%。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1994年底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平均达到同年这些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60%,而中国只有10%。在美国和日本, 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分别是银行贷款余额的85%和50%。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2%。由此可见,中国证券市场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十分有限,同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此,中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容的空间十分广阔。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可供投资的资金无非有下面几种可能的去向:外流、消费、呆滞、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间接投资主要有两个通道,一个是银行,一个是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固然会吸引一部分消费和呆滞资金,但它将同银行系统争夺有限的资金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证券市场同银行系统相比在几个重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些优越性,纷纷大力发展证券市场。据统计,从1981年到1992年,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中,证券投资增长了59%,而商业银行贷款则减少了7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证券融资同银行信贷重要性的消长。在中国,加强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让更多的资金从投资者手中流向证券市场,将有助于中国建立新的经济驱动机制,构造市场经济框架。
中国证券市场的扩容和放大将对发展市场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中国经济的现有规模和增长速度来看,中国证券市场完全有理由在不太长的时期内能够发展成为世界几大证券市场之一,形成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上海并驾齐驱的世界资本市场新格局。
一个成功的证券市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具有能够支持本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规模;反映风险与回报之间的正比对应关系;维持比较低的资金流动成本。鉴于具体国情,中国在向成功的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还要同时肩负两个特殊的使命,即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促进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推广。
概言之,中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取向便是统一化、国际化、有序化、理性化和流动化。
——统一化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同时也是能够反过来推动改革开放的制度形式。建立和发展证券市场是为了给分散的社会资本提供一条自由流动的渠道,为分散的短期资金提供一种将其转换成集中的长期资本的经济机制,最终达到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证券市场的优势是通过社会的广泛关系和选择而得到发挥的,这种优势发挥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市场的统一性,没有市场的统一性,就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选择。在我国,建产一个统一的证券市场应是设计证券业发展蓝图和制定相关政策所应追求的基本目标。
——国际化
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一国证券市场都要经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过程。从一国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性金融机构等在本国的证券发行和本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在外国的证券发行;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证券投资和本国的投资者对外国的证券投资;一国法律对外国经营者(包括证券的发行者、投资者和中介机构)进入本国自由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经营者向国外的发展。
纵观世界证券市场,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基本上是全开放型市场,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德国属于准开放型市场,中国和印度则属于半封闭型市场。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几个市场都是全开放型的。到目前为止,还不曾有过一个成功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市场。
对国外投资者开放,是一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来看,对外国投资者进入本国证券市场从限制到开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韩国目前已被世界银行认为是发达国家,但其证券市场对外国投资者进入的限制依然比较严格。尽管如此,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向境外投资者逐步开放是大势所趋。因为证券市场国际化对一国经济和证券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开始建立高度开放性经济体制,表明一国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金融大循环接轨,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与世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二,一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表明该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制度、法规和投资环境相当完善。其三,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可以扩大证券供求规模,使企业和政府能够进行长期稳定的直接筹资。其四,证券市场国际化可以改善证券业的素质,提高证券业务的效率。其五,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有利于完善有关证券市场的制度、法律、政策以及业务规范。其六,通过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企业可以筹集到低成本的资金,同时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有利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有序化
建立并维持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是证券监管机构的首要责任。以美国的证券监管机构SEC为例, 它的主要职能有两个:确保全面而公正的信息披露;查处违规行为。确保全面而公正的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查处违规行为是为了维护规则与秩序的尊严。不妨将SEC的基本原则做如下的概括:重披露、 轻信息——消息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所有的投资者都有均等的机会得到这些消息;重法规、轻价格——市场的涨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保市场的波动源于正常、合法的投资行为;重小户、轻大户——市场中小户在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方面都处于劣势,需要加倍地保护。
上述原则对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是同样适用的。它的首要任务是为中国证券市场建立完善的规则与良好的秩序,并且维护规则与秩序的严肃性。从长远来讲,市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乃是理性投资者最大的利好消息。
——理性化
中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波动性是有目共睹的。据统计,美国市场在最动荡的1986~1988年中波幅为23%,日本在同一时期为19%,而1994年中国B股市场波幅为26%,A股市场波幅竞达84%。证券市场波动过度对于一个需要扩容的市场是十分不利的。
证券市场波动分为两种:理性波动和非理性波动。理性波动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或发展前景的变化,非理性波动是由于投资者对市场信号反应过度。中国证券市场的波动主要是非理性波动。非理性波动之所以能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形成主流,主要是因为境内有很多非理性投资者。
理性投资者有四个主要标志:投资者必须将证券与发行证券的企业挂起钩来;投资者需要掌握计算证券价值的基本工具;投资者应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投资哲学、投资战略和投资风格;投资者有一个衡量自己投资回报的客观尺度。
——流动化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反映的是该市场证券转手的难易程度。如果在一个市场中买进或卖出证券时随时有人愿意在非常接近的价位卖出或者买入,那么,这笔交易就不会导致证券价格的剧烈波动,这样的市场流动性就比较高;反之,如果没有愿意在非常接近的价位卖出或者买入,那么,这笔交易就容易引起价格的剧烈波动,这样,市场流动性就比较低。因此,检验一个市场的流动性可以从交易量和成交价的关系上入手。二者的关系越密切(即交易量每次放大都导致市场指数剧烈波动),市场的流动性就越差。美国股市中二者变化的关系指数为0.01,说明市场流动性很强。我国上海和深圳的A 股市场的关系系数前期大致分别为0.52和0.40,B股市场的关系系数大致分别为0.25和0.22。这说明中国的股票市场整体来说流动性是比较差的。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跟许多因素有关,如交割制度、结算制度、外汇制度、税收制度,但从根本上说它是和投资者的信心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当投资者对市场建立起充分的信心,并且随时愿意参与交易时,市场才有流动性可言。
帮助投资者建立信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间还会出现反复。但是,只要中国证券市场向着统一化、国际化、有序化、理性化、流动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其流动性将可以同纽约、伦敦、东京、香港等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相媲美。
可以设想,如能随着我国股份经济的不断发展,西部证券市场与东部证券市场有机地结合,逐步形成以香港、上海证交所为世界性证交中心,深圳证交所为亚洲性证交中心,武汉、沈阳、北京、西安、重庆为全国性证交中心,与大量柜台交易市场相结合的多层次的证券大市场,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直接融资配置资金的优越性。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拓展
证券市场与任何客观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有着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纵观各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难看出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些共同的轨迹。那就是,最初在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萌发了证券市场的雏形,建立了单一的区域性的证券交易所,又经过若干年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发育,逐渐形成了证券市场的中心,并在现代通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了网络系统,进而形成国际市场。西方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从自发形成的在大树下、咖啡馆里、街道两旁的经纪人聚会,发展到现代化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手段,便经历了上百年时间。在共同的轨迹中,可以将这个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段,即单一市场阶段、多元市场阶段、中心市场阶段、国际市场阶段。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证券市场从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开业至今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两家证券交易所在硬件建设、法规建设以及异地代理业务的拓展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越过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走过来的路程,抓住了后起发展的良好机遇,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是值得称道的。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现有的股票市场中,投资需求与市场供给的矛盾便很突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逐渐开始从简单的直接消费需求扩展到投资需求,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已经逐渐从上海、深圳向全国其他地区蔓延开来,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向了沪、深两市。而上市股票的品种、数量以及成交机会均无法适应这种需求。这双重的矛盾造成了一种必然的“瓶颈”效应:一方面,众多的企业挤在证券市场之外,给市场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上市步骤稍不慎重,暴跌以至崩盘的厄运就要降临;另一方面,大量挤在市场外的资金,随时都有可能导致股市的暴涨。
A、B股市场分割。这是我国外汇制度在证券市场的客观反映,资本项目兑换还有待时日,形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规范程度不够。目前的有关证券法规尚不健全,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宏观调控机制、中介传导机制以及市场反应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我国证券市场的调控以直接为主、间接为辅,而在信息管理上又缺乏规范性,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有待发挥。
专家们认为,证券市场的发展既是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又是长远的大计。中国幅员辽阔,条件复杂,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解决中国证券市场的拓展问题,要采取全局与局部相结合的措施。
——扩大证券发行市场规模
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可以通过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筹集,发行证券是直接融资的主要形式。
一个有效率的证券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证券发行和交易量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发挥功能。上市证券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表明证券市场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量。发展中国家股票市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平均在20%以上,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更高。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程度决定着证券市场的作用力度。发达国家各类证券资产总额超过银行信贷额,而我国发行各种证券特别是股票所占的比重颇低。
证券市场的合理规模有两层含义:一是基准规模,二是发展规模。证券市场的基准规模可按照社会居民与企业的金融资产的结构比例来确定,这是由金融资产分布多样性、安全性和流动性所决定的。
证券市场发展规模的确定标准,一是按照居民收入或国民收入增长的速度来确定;二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确定。发展规模与速度应该与国民经济资产预测增长速度和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开拓证券交易市场空间
证券的生命力在于流通。在规范和健全证券发行市场的同时,必须逐步开拓和发展证券交易市场。目前,我国有价证券的发行已初具规模,发行的社会性、广泛性和多元化日益明显,社会游资也不断增加,建立完善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但是,我国证券交易市场的建立要立足国情,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不能全盘仿照外国做法。在开拓证券交易市场过程中,应该实行分步推进的战略,使之循序渐进地稳步发展。
第一步,以现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依托,开设柜台证券交易业务,形成覆盖全国的柜台交易市场。
第二步,在完善柜台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在少数可以主宰某一大经济区域的经济、金融命脉的特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建立正规的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
第三步,以大经济区域内特大城市为中心,以区域内卫星城市为支撑点,建立连结柜台证券交易市场和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的二级证券交易所,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交易网络。
——夯实证券市场根基
规范和完善的证券市场应该有众多的证券交易主体和中介机构,有完备适用的证券交易管理法规和管理机构,有知识丰富、技术全面的市场操作人才,没有这些“硬件”和“软件”,就形不成健全的证券市场机制。
企业是有价证券投资的直接参与者,有价证券一般都由企业或股份公司发行与购买,企业进入证券投资市场是以自主经营和推行股份制为条件的,因而企业的真正自主经营和实行股份制是拓展证券市场的基础。
金属机构的主体性是证券市场交易行为最突出的特点,金融市场活跃与否,同参加市场活动的金融机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要根据证券市场拓展的需要,有步骤地建立多种信用机构。当务之急是完善现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建立一些股份制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不同经济性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来强化证券市场的金融机构主体性。
搞好证券市场监管,保证证券市场依法经营和健康发展,对克服证券市场的消极影响尤为重要。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的评估、咨询、法律、会计等配套组织机构,另一方面要健全证券市场管理机构,确立刚性约束。
——提高证券市场开放度
开放度的提高和国际化是证券市场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的必然结果,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1994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12月,我国又开始实施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外汇体制改革为建立我国统一的外汇市场创造了条件,迈出了使人民币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关键步骤。这实际上也是实现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先决条件。
B股市场是我国股市的一个特殊部分,是一个专设市场。B股的发行,B股市场的开设,对发行B股的公司走向国际化经营,对我国证券业走向国际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证券业国际化这个大目标前提下,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企业海外上市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搞好国内证券市场的开放。
尽管国内目前在法律、外汇管制等方面与国际惯例的不同限制了我国资本市场与世界资本市场的融合,但若不顾国内经济的承受力,急于盲目寻求与世界经济接轨,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当前,要理顺各级政府与证券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明确其权利和义务;要在宏观管理、调控、监督等方面进行统筹、有序安排;要加快金融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步伐,这是我国走向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依托之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展望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任重道远,前程辉煌!
标签: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股票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证券论文; 证券交易论文; 金融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