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老年人精神障碍的特点及护理措施论文_刘廷婷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患者精神障碍的特点以及对其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针对入住我院的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其采用病情分析、查阅文献分析得出老年人精神障碍存在的特点,从而制定出针对老年人精神障碍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后针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在针对性对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老年精神障碍;特点;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240-02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机能也进入衰老阶段,体质和免疫力有很大下降,这就使得老年人容易患上精神障碍[1]。我院对老年人的定义是根据广义上来定义的,即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而老年人精神障碍是指进入老年期的群体患上各类精神类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了:精神分裂、躁郁,这些病症在一段时间后如有加重就会成为痴呆[2]。针对这些症状深入研究其特点并制定出最适合的护理方案从而对老年人的精神障碍进行护理,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对我院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护培训,最后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选择在我院展开治疗的患者一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将100组盲选分为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2.0±11.0)岁;另一组是观察组50例,男性3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2.0±13.0)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度、疾病类型的P>0.05,其具备统计学差异,可以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需要进行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护理干预。具体来说从患者入院就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和入院知识宣教。风险评估作为患者精神评估的数据,从而确定风险存在的具体原因,对这些原因进行登记并制定相关风险干预措施[3],然后对这些措施进行商讨,对其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针对性的讨论修订,最后是对患确定护理者在医院的各种活动进行记录,对比从而确定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各方面数据进行分析,以χ2对计数资料检测,以%表示,P<0.05则表明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精神障碍疾病分类

在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中,根据CCMD-3诊断标准[4],其中患上精神分裂的有60%(60/100),癔症有12%(12/100),精神症18%(18/100),酒精中毒引起精神障碍8%(8/100),躯体化障碍有2%(2/100)。

2.2 治疗期间精神状态

治疗期间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对我院的治疗依从性较高,占比92%(46/50),而对照组的患者依从性偏低,占50%(25/50)。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3 治疗中自理情况和情绪表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在生活自理上能够基本满足,占比84%(42/50);在情绪上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占比90%(45/50)。对照组生活自理占比62%(31/50);情绪控制得较好占比60%(30/50)。以上数据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情况

经过护理后针对对照组和观察组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得出表1: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表。具体内容见下表,其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

3.讨论

3.1 该类患者临床特点

经过前期对患者的调查、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得出老年人患精神障碍其主要特点是:老年人心理恐惧、睡眠具有一定难度、自理能力降低、身体各项机能减退、伴随各种并发症等,对此在进行常规护理的时候就需要针对各个患者深入了解其病情,然后需要对每一位患者的性格进行了解,用热情、和蔼的态度帮助其获得健康,切实帮助其解决各种困难。同时针对护理的各项治疗也应该耐心对患者解释清楚使得其能够理解、信任护理人员,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应该协助其做好个人生活料理。

3.2 针对性护理对策

具体的护理措施需要在患者的饮食、睡眠、安全、心理上对其进行深入护理。饮食偏清淡且松软,达到营养且易于消化,一般需要对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进行摄取,避免摄入高脂肪、辛辣冰冷的刺激性食物;睡眠时应提供适宜环境,可以推荐患者热水泡脚,同时对病房环境进行整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空气清新的治疗环境,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安全主要是从病房内的环境,切勿放置刀具、皮带、手表等器械[5],在血压检测上应适当增加密度,从而及时了解病情,有异常情况及时对医生进行反应;心理上则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情况,护理人员应该以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深入患者内心使他们在护理时感到自己是真心被关怀,从而接受护理人员,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各项工作。

综上所述,经过对老年人精神障碍的特点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并配合日常护理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积极心理,使其在自我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后,还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好的状况,这项措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夏能翠.老年精神障碍的护理[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80-81.

[2]周静,周苏明.老年人手术后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1):46-48.

[3]张培刚,宋继育,布建中等.高龄患者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探讨[J].天津医药,2005,33(5):316.

[4]张永梅.老年人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原因探讨及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107-108,110.

[5]唐建良,钟家盛,王金龙等.高龄精神障碍临床特点与精神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1):917-918.

论文作者:刘廷婷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

标签:;  ;  ;  ;  ;  ;  ;  ;  

探讨老年人精神障碍的特点及护理措施论文_刘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