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人民医院 湖南新邵 4229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造影情况。方法:回顾性总结28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症性病变最为明显,占50.88%。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伴随上消化道临床症状表现,应该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从而鉴别与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的上消化道临床表现,易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促进肝功能的快速恢复。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造影;胃粘膜炎症
肝炎主要由病毒、寄生虫感染以及药物损害等因素导致,大多数肝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主要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1]。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变小、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肝炎肝硬化能够继发全身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由于对全身各器官特别是消化系统造成损害,从而引起相应症状。消化系统异常是肝炎肝硬化病变发展的重要反映。本研究回顾性总结28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胃镜及病理检查,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胃粘膜造影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8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及胃镜检查。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07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1.2±3.7岁。全部患者均通过肝穿刺活检病理以及有关诊断标准确诊。
1.2临床症状表现 全部患者均出现上腹部不适以及乏力276例,占96.84%,食欲不振253例,占88.77 %,腹胀280例,占98.25%,恶心以及嗳气164例,占57.54 %。实验室检查:轻度慢性肝炎58例,ALT 小于正常值三倍,胆红素小于正常值两倍,白蛋白大于35g/L;中度慢性肝炎肝硬化123例,ALT 大于正常值三倍,325g/ L <白蛋白<35g/ L,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二~五倍;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104例,其中中度肝硬化76例,重度肝硬化28例,ALT 大于正常值五倍,胆红素大于正常值五倍,白蛋白小于32g/ L。
1.3治疗前上消化道造影情况 实施低张气钡双重对比检查,同时采用摄片,根据体位的差异检查粘膜像、充盈像、胃张力、胃蠕动、排空时间、柔软度及压痛等表现进行诊断,患者出院时复查。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 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8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造影情况分析研究 正常84例,占29.47%,均属于轻度慢性肝炎。不同程度异常201例,占70.53%,其中胃粘膜炎症性病变122例,占42.81%,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炎症性病变23例,占8.07%,食道静脉中度曲张16例,占5.61%,胃下垂10例,占3.5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占5.26%,浅表性胃溃疡15例,占5.26%。慢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症性病变最为明显,占50.88 %,与其它病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60例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症性病变及浅表性胃溃疡患者,中度慢性肝炎肝硬化108例,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52例,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26~60岁。
2.2患者出院造影复查与前X线片比较分析 中度慢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性病变显著改善,X线检查发现胃粘膜皱壁排列整齐,钡剂涂布清晰,无痉挛情况。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X线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性病变明显改善。
3.讨论
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的上消化道病变尤其是胃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炎症性病变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2-3]。病因主要是由于长时间服用护肝药物造成胃粘膜充血、肝功能障碍以及白蛋白降低,从而导致胃粘膜的修复及防御机能降低。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血液回流变慢,胃粘膜对致病因子的易感性、毛细血管容积以及通透性升高[4],引起H+回渗,造成胃粘膜屏障受到损害、血清胃泌素升高、出现胃粘膜糜烂等情况,其病变主要属于充血性改变,与普通胃炎无明显区别,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5]。
本研究造影检查X线表现粘膜纹变厚、排列无规律,近小弯侧的粘膜纹曲折交叉,部分呈横行状,充盈像小弯侧发生凹凸不平,胃张力增加,排空耗时长,胃窦部痉挛变狭,少数患者胃内出现少量滞留液,粘膜纹变宽。这些患者通过治疗后复查,中度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的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性病变发生显著改善,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X线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炎性病变明显改善,提示慢性肝炎肝硬化容易导致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的炎症病变,与其病程以及病情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球粘膜的病变严重影响了肝炎药物的消化吸收,另外该病变与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的上消化道表现基本相同,在临床中较难区别。所以慢性肝炎肝硬化实施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及时诊断治疗上消化道病变。临床治疗慢性肝炎的过程中应注意尽量降低对胃粘膜的刺激。
综上所述,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伴随上消化道临床症状表现,应该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从而鉴别与慢性肝炎肝硬化造成的上消化道临床表现,易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促进肝功能的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张宇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 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J].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0,16(3):214 - 217
[2]Lutz HH,Gassler N,Tischendorf FW.Doppler ultrasound of hepatic blood flow for 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liver fibrosis compared with liver biopsy and transient elastography[J].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2012:2222-2230.
[3]胡鑫才.慢性肝病量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8):221 - 227.
[4]谢莹.不同剂量生长抑素善宁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对照研究的Meta 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5):709 - 711.
[5]Nikpour M,Stevens W,Proudman SM,et al.Should patients with systemic sclerosis-rel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be anticoagulated?[J].Intern Med J,2013,43(5):599-603.
[6]巨立中.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胜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619 - 620.
论文作者:蒋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肝硬化论文; 肝炎论文; 消化道论文; 造影论文; 粘膜论文; 患者论文; 炎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