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对扩大最终消费的影响评价及对策_国民经济论文

旅游业对扩大我国最终消费的影响评估及对策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游业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并以其较强的关联带动效应和就业效应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2/3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市县,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来定位和培育①。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更是从国家层面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产业地位的确立,表明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黄金时期:一是利用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在国民经济面临外汇短缺的经济背景下,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旅游业的创汇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利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带来的机遇,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背景下,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得到确立。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再次给中国经济带来考验,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形势下,过度依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扩大内需成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旅游业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潜力有多大?这是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2009年是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旅游业在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了11.3%,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旅游外汇收入397亿美元,下降了2.9%,但国内旅游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1.02万亿元,增长了16.4%②。国内需求已经成为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充分认识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旅游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评估,科学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对于我国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困难,有效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利用最新编制的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结合当年我国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对旅游业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产业功能和作用规律进行分析,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科学制定旅游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二、旅游业增长与我国最终消费增长的相关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公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为149112.6亿元,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5.7%,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1]。从近十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呈逐步下滑的趋势,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的环境下,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将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

由于旅游产品属于最终消费品,而旅游消费规模也是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因此,旅游业在最终消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认识旅游消费增长与最终消费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将2000年至2008年我国旅游消费数据和最终消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在投入产出表中旅游消费数据(旅游总收入范畴)实际上包含了出口的部分,为增强可比性,本文以国内居民旅游消费数据(即国内旅游收入)与最终消费数据作一比较。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2000-2008年,我国国内居民旅游消费占全国最终消费的比重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国最终消费的比例达到了5.9%。根据中国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我国国内居民旅游消费对全国最终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的拉动水平仅次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以及卫生三个部门,位居全国第四位。如果排除政府消费的影响,旅游业对国内居民消费的拉动水平超过了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高需求部门,成为拉动国内居民消费的第一大产业(见表2)。

为了进一步检验国内居民旅游消费与全国最终消费之间的相关程度,再根据表1中2000-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与全国最终消费两组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SPSS10.0软件计算得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91,并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说明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与全国最终消费两个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三、旅游业对扩大最终消费的作用及影响能力分析

(一)测算方法与数据说明

由于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中,“旅游业”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而存在的,因而无法直接利用投入产出表对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效应进行分析测算。但从制定产业政策角度出发,由于旅游业所涉及的行业部门主要就是酒店、旅行社和景区,而这三个行业在现有的国民账户中都有对应的产业部门,因此,测算这三个主要旅游特征产业③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效应,能够间接反映旅游业对扩大内需的作用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根据各旅游特征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扩大内需措施。

因此,本文利用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酒店业、旅行社业和景区管理业三个主要旅游特征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选取产业影响力、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两个指标来考察各旅游特征产业对拉动内需的作用和能力。

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三个主要的旅游特征产业中,酒店业和旅行社业直接对应国民账户中的住宿业(代码66)和旅行社业(代码748),由于这两个部门的类型划分都比较单一,且部门产品带有典型的旅游消费性质,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投入产出表对应数据对其进行产业关联分析;而景区管理业在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没有独立对应的部门,并且游客的景区游览消费比较分散,其中涉及的最主要的部门是环境管理业(代码80)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代码81)。由于目前的游客抽样调查数据很难将这些部门的旅游消费部分剥离出来,本文假定游客的景区游览消费均发生在环境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两个部门当中,并将中国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环境管理业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两个部门合并为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一个部门。对应当年(2007年)中国旅游消费构成数据(2007年全国旅游总收入中,景点游览收入为638.5亿元),确定我国环境管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旅游消费系数为0.377。利用这一系数把该部门的旅游消费产出剥离出来,在投入产出表中虚拟增加景区管理业这一部门。

最后根据调整合并后的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对旅游业在扩大内需方面的作用,以及对住宿业、旅行社业和景区管理业三个主要旅游特征产业的产业波及效果进行分析。

(二)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分析

最终消费对某一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等于该产业的最终消费项目的生产诱发额除以国民经济各产业对应的最终消费项目合计数额所得的商,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实际上也就是最终消费对某一产业生产的推动效果的乘数。例如,某产业的最终消费的生产诱发系数为0.087,它的经济含义是,当总的消费增加一个单位时,该产业将被诱发0.087个单位的生产[2]。

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可以揭示最终消费对诱导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作用大小程度,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越高的产业,说明消费需求对该产业部门生产的推动作用越大。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该产业对消费需求的感应程度也就越高,同时也就越具有扩大内需的产业功能。因此,可以将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作为考察某产业扩大内需功能大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3]。

1.旅游业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分析

由于投入产出表中没有独立的旅游业(广义)部门,旅游消费都是分散在各个相关部门中完成的。为了全面考察旅游业的消费需求生产诱发水平,本文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旅游消费构成数据(经过加权归类调整)[4,5],将各个相关部门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额中由于旅游消费引发的部分产出剥离出来,再归并到虚拟的旅游业部门(广义)中,以此来计算旅游业(广义)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

利用中国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各个旅游特征产业和旅游相关部门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额,并根据2007年全国旅游消费构成数据确定各旅游特征产业和旅游相关部门的旅游消费系数(见表3)。利用旅游消费系数将各相关部门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额剥离出来,得到旅游业(广义)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额数据以及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

计算结果表明,旅游业(广义)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为0.0622,在135个部门中排名第12位,表明旅游业(广义)的消费需求生产诱发水平在国民经济全部产业中处于上游位置,这一计算结果也同样反映出旅游业在满足国内需求方面具有显著的产业功能。

2.旅游特征产业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分析

由于旅游业(广义)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反映的是旅游业在满足国内需求方面的整体水平,并不能反映旅游业内部各主要旅游特征产业的功能差异,因此,本文利用调整归并后的中国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分别对住宿业、旅行社业和景区管理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测算三个主要旅游特征产业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见表4)。

根据表4中的结果数据,我国三个主要旅游特征产业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在全部产业部门中处于中游及中游偏下水平之间,其中住宿业的最终消费生产诱发系数相对较高,旅行社业其次,景区管理业最低。分析结果说明,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方面,住宿业在三个主要的旅游特征产业中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而景区管理业的地位相对较弱。

(三)产业影响力分析

为了进一步认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及影响能力,揭示旅游业内部各主要旅游特征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的特点,本文选用产业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两个指标分别对住宿业、旅行社业和景区管理业的产业波及效果进行分析。

产业影响力反映了某一产业的最终产品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表现为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在投入产出表的列昂惕夫逆阵中,纵列第j列的数值之和,即为第j列产业的影响力。例如,某产业的影响力为3.6,意味着该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将会推动国民经济增加3.6个单位的产出。

影响力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大小的相对水平,影响力系数大于或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产业中居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

根据调整后的中国2007年135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对住宿业、旅行社业和景区管理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分别测算三个主要旅游特征产业的产业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见表5)。

从表5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三个主要旅游特征产业影响力系数虽然低于全部行业平均水平,但在第三产业中仍然处于中游及偏上水平,其中旅行社业的影响力系数最高,住宿业次之,景区管理业相对最低。

这一分析结果对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旅游部门为刺激旅游消费而将促销重点集中在景区方面的做法并不提供理论支持。从产业波及效果来看,在三个传统旅游部门中,旅行社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表现最强。因此,政府旅游部门在制定旅游产品促销措施中应对旅行社业给予重点考虑。

(四)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对旅游业拉动内需功能以及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在我国现行的旅游统计制度中,旅游收入都是从消费口径统计的,旅游产品都是属于最终消费品。因此,旅游业是一个典型的最终需求型产业,对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旅游业内部各旅游特征产业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功能以及对国民经济的拉动能力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政府部门在制定刺激旅游消费政策时应注意突出重点和针对性。

3.在住宿业、旅行社业和景区管理业三个传统的旅游部门中,旅行社业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推动能力最为突出,而住宿业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方面的作用显得相对重要,景区管理业在这两方面的作用都表现得相对较弱。

四、扩大内需刺激旅游消费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重视旅游业对于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地位和作用

国务院已经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是对我国旅游业产业地位的充分肯定。但如何解读和贯彻落实这一产业定位,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对旅游业产业地位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产业规模这一层面,对旅游业扩大内需的作用等产业功能层面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如果仅仅从旅游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角度来衡量,很多地区旅游业目前都还不具备成为支柱产业的能力。但从旅游业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作用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国内居民消费的第一大产业,这是旅游业产业功能的一个突出优势,也应该成为当前我国克服外部经济困难、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一个重要工作抓手。

(二)积极发挥旅行社业在拉动内需方面的突出作用

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直接效果来看,在传统旅游部门中,旅行社业的作用效果是最为显著的。政府旅游部门在制定刺激旅游消费措施时,应充分重视旅行社业的产业拉动能力,在政策的制定、资源的投入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向旅行社业倾斜,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资源投入对于扩大内需的整体效应。

(三)注意加强住宿业在满足国内需求方面的基础性地位,不断提高住宿业发展水平

住宿业虽然在产业波及效果方面不及旅行社业,但在满足国内需求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旅游业中具有基础产业的地位,住宿业发展的滞后会抑制国内消费需求的发展。因此,政府旅游部门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要注意发挥住宿业的保障支持作用,努力提高住宿业发展水平。

注释:

①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在2010年全国旅游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ww.cnta.gov.cn,2010-01-12.

②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ww.cnta.gov.cn,2010-01-29.

③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旅游特征产业指的是没有游客就会停止或减少许多产出的产业。

标签:;  ;  ;  ;  ;  ;  

我国旅游对扩大最终消费的影响评价及对策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