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论文_苏春燕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 福建省南安市 362300

摘要:目的 于糖尿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服务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于2014年 1 月~2016年 2月期间该院就诊的 86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其住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服务进行分组,行常规化护理的43例患者归入乙组,行人性化服务护理的43 例患者归入甲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的不同。结果 就血糖控制效果与其他临床指标而言,甲组均要远远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糖尿病患者在护理中行人性化服务可以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优化睡眠质量,提高对糖尿病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糖尿病护理;护理效果

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糖尿病的方法。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血糖水平,防治并发症。近年来,大量的报道指出,采用合理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能增强其服药的依从性,有效地控制其血糖水平。为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我院对近几年收治的 86 例糖尿病患者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其中 43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人性化护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14年 1 月~2016年 2 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全身无严重并发症及器质性疾病,均无先天性疾病。患者入院检查空腹血糖>7.8 mmol/L,餐后 2 h血糖 >11.1 mmol/L。随机将患者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43例。甲组男 23 例,女20 例;年龄 35~82 岁,平均年龄 63.4 岁;1 型糖尿病 10 例,2 型糖尿病 60 例;病程 3~18 年,平均病程 7.5 年。乙组中男 25 例,女18例;年龄 32~81 岁,平均年龄 62.5 岁;1 型糖尿病 9 例,2 型糖尿病 61 例;病程2~18 年,平均病程 7.3 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组患者采取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如静脉注射治疗。

甲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① 实施全面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病情情况实施全面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后,对患者进行住院评估,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做好准备工作;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加强和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做好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工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以及有关护理流程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

② 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有效渗透人文关怀,如有效保护患者隐私,针对患者精神和身体痛苦予以患者爱护和关心,在不同场合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为患者采取治疗之前,对患者手部进行保暖,确保静脉输液位置充盈,同时为患者讲解血管保护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

③ 个体化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实施有效护理,如向患者详细介绍降糖药物的种类、规格、用法用药、临床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同时使用胰岛素时叮嘱患者特别注意剂量、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

④ 注射护理:护理人员应核对药物信息,询问患者进食状况、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检查药物剂型、质量、有效期,按照说明书要求将笔放置于待装药状态(安装或更换胰岛素笔芯方法正确),拔下笔帽,消毒笔芯待干,安装一次性针头,摇匀胰岛素;调节剂量选择环至所需刻度单位;消毒患者皮肤待干,再次核对剂量、种类;直握胰岛素笔垂直(90°)进针注射,停留10 s,用棉签按压拔针并观察;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服务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积极鼓励和安慰患者,保持亲切且诚恳的态度,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隐私,应当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并理解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⑤ 饮食护理:饮食需做到用药量和饮食量均衡,饮食护理对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具有关键作用;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以及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使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高蛋白、低血糖、低脂肪和低热量食物,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用含糖饮料,禁烟禁酒。

⑥ 运动指导:合理运动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对减少降糖药物用量以及降低患者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瑜伽、太极拳和散步,日常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需适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尽量选在餐后 1 h 进行,对于视网膜病变、感染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类疾病患者不宜进行运动。

⑦ 健康教育: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向其讲解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应向其讲解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缓解、注意事项等;对于病程较轻或病程较短的患者,应普及糖尿病并发症、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同时在患者住院期间,需结合其实际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等进行规范,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从而促进治疗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1.4 判断标准

护理效果判断标准:显效:患者空腹血糖不超过 7.2mmol/L,或护理后,血糖降低 30%。餐后 2 h 血糖不超过8.3 mmol/L,或护理后血糖降低 30%;有效:患者空腹血糖不超过 8.3 mmol/L,或护理后,血糖降低 10%~29%。餐后 2 h 血糖不超过 10 mmol/L,或护理后血糖降低 10~29%;无效: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 血糖降低低于 10%或无变化。总体有效率 =(显效例数 +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判断标准:使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使用标准分值 0~100 分,91~100 分为非常满意,75~90 分为满意,75 分为不满意。总体满意率为(非常满意例数 + 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6.0 来对人性化服务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率[n(%)]表示,进行规范的 χ2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甲组患者护理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P<0.05),见表 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开始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情感、社会等因素进行护理,而人性化服务将患者作为整个护理工作的重心,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社会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整个护理工作中。糖尿病是终身性的代谢疾病,且会产生很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并发症。近几年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本研究主要分析在护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服务的应用及效果,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理人员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并不断提供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同时在具体护理中渗透人文关怀。还要注重护理的个性化,从而满足患者的个性化要求,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人性化服务护理干预糖尿病患者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夏观保.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养生(B),2015,19(2):415.

[2]张清爱,花长娟.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151-153.

论文作者:苏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谈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体会论文_苏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