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之我见_创新教育论文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之我见_创新教育论文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之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创新精神论文,小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趋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必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重视创新教育,从小学生抓起,着力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新素质,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活跃的创新思维、高强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

一、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

创新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由三大基本要素构成: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作用过程。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自身的思想、知识、能力和人格特征影响教育对象,并主导创新教育过程,从而使教育对象身心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创新教育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看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创新素质。创新型教师应符合这样一些条件:

1.创新的思想观念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而实施的教育。创新教育追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于其不重复于前人的崭新的人文本质,它与传统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教育方法上、教育评价上有质的区别。因此,教师要围绕这一崇高的宗旨而转变自己的学生观、教学观、思维观,并从“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创造而教”这一价值立足点上来,以创新作为人人憧憬与追求的学习境界。

2.足够的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作为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目的的教师,首先应对创造力的涵义、构成、测量及创造力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等问题有足够的了解,使教学立足于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另外,教师本身也应具备较强的创造力,以及思维的发散性、变通性、独特性、精致性,并且具备良好的创造个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和各种教学方法。托兰斯认为,如果学生让创造欲和求知欲强的教师来教,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强烈,反之亦然。

3.营造创新气氛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气氛。创新型教师善于营造这样一种气氛,让学生在其中大胆、自由、积极地思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形成创新型的班集体。创新型的班集体思维活跃,求新求异的意识强烈,独特新颖的想法受到鼓励,同学之间能互相启发,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成为一种风气。第二,形成宽容和理解的气氛。创新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温暖宽容的气氛,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的,心理上有安全感,不会感到压抑。好的想法一再受到鼓励,不成熟的思想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学生能轻轻松松地舒展自己的心灵。第三,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活跃并不都意味着学生的思维活跃,有时课堂活跃是一种人为的假象,掩盖着学生思维活动滞涩的事实。创新型教师总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

4.正确评价学生及其创新成果 具有高强创新能力的学生可能并不是平时学习成绩好或者听话的优秀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要实事求是,不应带有任何成见和偏见,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正确评价,不能因为不合常情、不按常规而任意加以抹煞。在创新教育巾,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标准去要求,不能用预定答案或现成结论作为评价学生想法的依据。例如,有位教师出了道“雪溶化了变成——”的填空题,让孩子们动动脑筋后回答。多数学生都回答说是“水”,有一个学生在空格里填上一个“春”字。因为这位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悖,教师便打了×。从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位教师无疑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培养创新型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二、重视学生创新个性品质的塑造

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往往是他获得成功的不可忽视的条件。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激发或催化人的创新能力,而不良的个性品质只会压抑人的创新能力。

在教改实践中,要着重从以下几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1.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坚定的信念。

2.有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正直,诚实,严谨,兢兢业业,探求不息。

3.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刚毅,坚忍不拔,知难而上。

4.养成良好的兴趣、习惯等。如:有规律地工作、生活,严格守时,对周围事物尤其是新事物敏感,易产生兴趣。

三、优化创新教育过程,体现创新特征

创新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影响的内化有赖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意识、主体潜能,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对于保证创新教育的成功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要取得较高的社会价值和个体发展价值,必须摒弃陈旧的教育模式,以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策略、方法、手段来推动学生主体创造思维及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获取最优效果。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主动精神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对学生来说它是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积极因素,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历史上,凡是在科学上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对人类作出过较大贡献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学习和从事的事业充满着兴趣和热爱。在一定意义上说,兴趣和爱好是立志成长的起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尊重学生喜欢玩的特点,创设多种学生主体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通过身临其境,获得对实际生活的真实感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现代教育论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教学中应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认为学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支持与合作。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目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内容的实际,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和能力状况、知识需求情况等来确定,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此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做,使学生学习有目标,行动有方向,运用有步骤、有措施,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无序教学成为有序教学。

(2)参与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不光是由教师来确定与布控的,而是由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认识、理解及掌握程度来参与把握的。由学生参与把握,正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人施学的原则。学生自己把握重点和难点,学习起来心中有数,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而对重点的准确把握与难点的顺利攻克,又能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起他们再学习的欲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3)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首先应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是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建立积极稳定的学习情绪;最后才是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有效地学习,最大程度地提高学习的质量。

3.破除科学神秘,鼓励质疑问难

“大胆质疑”是学生主动精神的充分体现,是自能读书的重要标志。培根曾讲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叶圣陶先生语),则标志着我们的阅读教学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教师应该运用“探究性”教学法,创造条件,热情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在教学中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诱导:

(1)合理安排质疑的时机。一般来讲,质疑可分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可根据课题发问,或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教师还应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经常给予示范。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提示课题后,教师可发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些什么?你不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如此训练下去,学生一定能够提高主动质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3)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初读前,可用“直入式”。开课后,直接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这时的质疑特别要注意关照差生,鼓励中等生,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让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会起到兴趣浓、效果好的作用。精读后,可用“询问式”,如“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老师有哪些地方没讲清楚,请你告诉我”,等等。

4.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一般能体现课堂教学的全部信息,如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一定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的一个表征。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架起创新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规律,有益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为此,教师要艺术地运用有声语言和身态语言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向教师提问、作出假设和陈述见解,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要艺术地运用课堂点拨和课堂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的态度向教师进行科学的质疑。

四、扩展课外时空,提供创造实践的天地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扩展,往往能提供正规学科不可能提供的教育精髓,学生的课外教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要通过艺术、体育、科技、家政、学科活动和少先队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扩大视野,发展情意,形成能力,培养特长,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学生有广阔的知识面。必修课的知识是有限的,开设选修课可以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除全面完成现行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外,适当增设一些选修课,如“谈天说地”“新闻快餐”“创造教育课”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培养和训练。此外,应当给学生较多的自学时间,使他们涉猎群书,接触实际,扩大知识领域,并引导他们向某一方面作较深的探索,为广博和专深打好基础。

五、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创新教育实践

1.要明确地把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列入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们应当确立新的人才观念,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2.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平时考查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应重在平时,着重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的掌握情况,强调正确、迅速、灵活地回答问题,鼓励他们把知识学活。同时也要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允许学生在答案中有不同的见解。考试方法要灵活多样,可采用口试、笔试、开卷、闭卷和实践考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要把学生从“考试”和“升学”中解放出来。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十分必要。创造力并不是很神秘的东西,每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都有这种潜能。教育的使命就是充分保护和促进学生的这种能力,真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

标签:;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之我见_创新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