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养育孩子取决于父母的态度_育儿论文

成功的养育孩子取决于父母的态度_育儿论文

成功育儿取决于家长态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度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养孩子,你持哪种态度

美国学者斯特拉·切斯和业历山大·托马斯对135名儿童从婴儿期直到成年进行追踪研究,发现有两种力量在塑造孩子的个性,一是孩子的气质,二是父母对孩子作出的反应,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其天性和父母的养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家长不同的教养态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愿望,用科学而又正确的教养态度去帮助孩子。

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家长的教养态度进行了研究,划分出了不同的类型,剖析了不同类型的教养态度对孩子全面发展的不同作用及对孩子某一方面的发展可能产生的正面及负面效应,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个。

①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日本学者奥平洋子通过对201名4岁~5岁幼儿及其中的129名母亲进行研究,把母亲的“育儿态度”分为四种类型([日本]森重敏著,《孩子和家庭环境》),指出了各种类型的特点及对孩子性格发展的作用。

1.细微干预的母亲

这类母亲在养育孩子时,通常表现出郁郁寡欢、情绪不稳、惊慌失措、反思自省、对孩子刨根问底、啰啰唆唆等特点。她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来讲,情绪比较安定,喜欢冥思苦想、反省自己、分析别人等。但当这种教养态度过于强烈时,就会使孩子丧失孩子气,变得少年老成。

2.垂直亲爱的母亲

这种母亲在抚养孩子时,往往表现出善于交际、不拘小节、开朗爽快、无忧无虑、对孩子温和慈祥、采纳孩子意见等特征。经她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大体来讲,容易与别人和睦相处,能适应社会生活等。但当这种教养态度走向极端时,就会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导致孩子的自卑感。

3.情动的母亲

这类母亲在抚养孩子时,一般呈现出多愁善感、自卑忧郁、主观武断、马马虎虎、感情用事、打骂训斥孩子等特点。由她们培育出来的孩子,大致而言,喜欢抛头露面、胆大妄为、不信任别人、合作性较差等。当这种教养态度过于强硬时,孩子虽然不一定会成为问题儿童,但却极有可能沦为棘手的孩子,浮躁冲动、攻击性强,难以适应社会生活。

4.水平亲和的母亲

这种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大都具有民主平等、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与孩子和睦相处、成为孩子游戏伙伴的特征。经她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基本上讲,都充满了自信、好幻想、有较强的主动性和适应能力、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等。但当这种教养态度过于偏激时,可能会使孩子变得好高骛远,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也可能会使孩子受到溺爱。

②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影响

美国学者帕特丽夏·斯普林科等人通过对数十位祖辈、父辈家长的调查研究,指出家长的教养态度有“完美型”、“仆人型”、“圣人型”、“殉道型”、“补偿型”、“庇护型”、“精力充沛型”、“退却型”、“懒惰型”、“特权型”等类型,对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自食其力精神的培养、责任感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功效。

1.完美型家长

这些家长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做家务事,做什么家务事,如何把家务事做好,他们做事时有条不紊、干脆利落、恰到好处。由于他们对做事的条理性、完美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他们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事,对孩子所做的事常感到不满意,往往在孩子做了以后,自己再重做一遍,觉得自己做比让孩子帮忙容易得多;他们苛求孩子,不让孩子劳动,使孩子的劳动技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

2.仆人型家长

这类家长承担了家庭中的全部家务劳动,觉得根本没必要训练孩子的做事技能,让孩子帮助大人做事。他们没有意识到让孩子学会做家务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失去了通过家务劳动来培养孩子的机会。

3.圣人型家长

这种家长认为童年十分短暂,应让孩子过着幸福美好、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不应让他们在劳动中度过,这会使他们变得早熟,过早地面对生活的压力,因而不让孩子做家务,使孩子缺少必要的训练,没有责任感和义务感。

4.殉道型家长

这些家长拒绝请求孩子的帮助,他们虽然在思想上也希望孩子去做一些家务事,但从不用语言表达出来,向孩子提出具体的要求,因而孩子不可能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应当承担一定的义务。

5.补偿型家长

这类家长由于某种原因而觉得自己愧疚于孩子,并试图通过不让孩子做家务这种方式来弥补孩子生活中的缺憾,使孩子的生活变得完美起来,尽管自己精疲力竭也在所不惜。所以,孩子没有机会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安全感、责任感也就难以形成。

6.庇护型家长

这种家长从童年起就对做家务耿耿于怀,他们害怕做事、怨恨劳动,至今仍然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过去的生活,认为父母让幼小的孩子劳动是极不公平的,而没有认识到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昔日艰苦劳作的基础上的。因此,他们把孩子全面地保护起来,不让孩子面对任何困难,使孩子不会产生和自己相同的感受。

7.旺盛型家长

这些家长做事迅速高效、井井有条,他们认为孩子并不需要学会如何劳动,认识不到教孩子做家务虽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却是值得的,所以,他们不愿意让孩子承担任何家务劳动。

8.退却型家长

这种家长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不能持之以恒地做好每件事,虽然有过教会孩子做家务的打算,但尝试几次以后却又很快放弃了;他们喜欢自责,缺少勇气和始终如一的精神,没有教会孩子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事,他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克服困难。

9.懒惰型家长

这类家长十分懒散,宁愿看书读报、看电视、睡觉,而不愿做家务,他们认为教孩子去做事会遇到很多麻烦,因而没有耐心和热情帮助孩子掌握劳动技能。

10.特权型家长

这些家长认为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孩子去做,应该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成人所不具备的技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③对孩子行为方式的影响

美国学者查尔斯·P·博伊德等人通过长期研究指出:父母的教养态度可以分为“指挥型”、“交往型”、“支持型”、“纠错型”,不同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孩子的行为方式也产生不同的效果。

1.指挥型父母

这类父母往往具有自信、勇敢、坦率、冒险、竞争、创新、责任心、上进心、发号施令等特点。他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领袖式的人物,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家规,不向孩子作出任何解释,却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否则就予以惩罚;他们要求孩子听活,承担一定的家庭职责,否则就严加处理;他们通过让孩子承担必要的责任,鼓励孩子努力工作,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他们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形象,使孩子为父母的成就感到自豪;他们善于指导孩子,帮助孩子完成任务。这类父母由于担心被孩子利用,失去控制权,而容易演变成专制型的父母。

2.交往型父母

这种父母一般具有善解人意、乐观热情、外露好动、风趣健谈、喜欢赞赏等特征。他们很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一起讲故事、做游戏、谈话、进行娱乐活动;他们通过和孩子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热爱;他们在任何场合下都不愿意以严肃的面孔出现在孩子面前,对孩子进行惩罚;他们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的朋友,因而不拒绝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以使家庭成为一个温暖而又有趣的地方。这种父母由于担心孩子不喜欢自己,而可能转变成放任型的父母。

3.支持型父母

这些父母主要具有为人忠诚、谦逊可靠、脚踏实地、坚定不移、乐于助人、易于合作、循规蹈矩等特点。他们关心孩子,真诚地对孩子,重视为孩子营造温暖、舒适、相互支持的家庭气氛;他们对孩子充满了爱心,细致入微地照顾孩子;他们为了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以帮助孩子建立强烈的安全感。这种父母因为害怕失去密切的亲子关系,而极易成为迁就型的父母。

4.纠错型父母

这类父母大都具有小心谨慎、自我约束、注意细节、善于分析、独立可靠、持之以恒、严格要求、正确行事等特征。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确保孩子行为的正确,要求孩子充分发挥出潜能,竭尽全力地做好事情;他们鼓励孩子好奇好问,发展兴趣爱好;他们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启发孩子三思而后行;他们试图用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在平静的气氛中履行教养职责,而不是大发脾气,与孩子形成对立;他们喜欢利用让孩子暂停活动、限制孩子权利等方法,引导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类父母因为害怕犯错误,而可能发展为尽善尽美型的父母。

④对孩子智力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通过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进行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得出了北京有2/3的家长教养态度不当的结论,他把家长的教养态度归纳为“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严厉惩罚”、“温暖民主”四种,指出了各类家长所占的比例及对孩子智能发展的影响。

1.过分保护的家长

这种家长约占总体的30%,他们对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时刻处在家长的帮助之下,缺少通过自身实践获取有益经验的锻炼机会,不仅抑制了孩子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而且还阻碍了孩子创新意识的萌芽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2.过分干涉的家长

这类家长占总数的30%左右,他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严格限制孩子的言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旨意去活动,不能越雷池半步,致使孩子思维呆板、想像贫乏,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严厉惩罚的家长

这种家长占总体的7%~10%,他们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奉行棍棒教育,孩子稍有不妥之处,就动用“家法”加以惩治,既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逆反心理,也不利于孩子独创欲望的萌发。

4.温暖民主的家长

这些家长约占总数的30%,他们注意给孩子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智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心理空间;他们十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促进了孩子探索精神和创造行为的发展。

五种科学教养态度,你拥有了吗?

美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史蒂文先生曾这样说过:“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内容不是教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孩子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些方面指的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方面。塑造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除了与家庭的环境、氛围等相关外,家长的教养态度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那么,家长哪些教养态度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培养呢?

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已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大人围着他们转,对他们太“尊重”了。其实,这是对尊重的误解,成人对孩子的尊重应是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成人平等的人。家庭教育中不尊重孩子的情形是普遍的,如家长不重视孩子的看法和观点;用不耐烦的口吻回答孩子的提问;自己心里有火,借骂孩子来出气;忘了履行自己许过的诺言等等。

尊重孩子应该从小开始,并贯穿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孩子健全的个性是在自信和自尊的条件下建立的。一个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长大后他也就懂得该如何去尊重他人。

关爱——孩子需要有理智的爱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无比顺利、灿烂的未来。他们不愿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孩子重吃一遍;自己失落的梦想,孩子又一次失落。但对孩子必须爱得适度,爱得理智,过分的“无微不至”的爱,只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爱孩子爱到孩子的生活就是自己的生活,孩子的面子就是自己的面子,以致“爱”到蛮不讲理、专横霸道的地步。这种爱的错位,必然产生各种被爱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病症。只有让孩子有发展空间的爱,才是真正的爱。生活的主人是孩子,学习的主人也是孩子,超越了这个位置,无论什么样的爱都不好接受,都会出问题。

信任——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开发量不足10%,每个孩子哪怕是残障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们家长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充满信心,不同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生命潜能、不同的个性品质,做父母的不应该强求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应该帮助孩子在自己的实际基础上发展,因为每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只能建立在自己的长项上。做父母的一定要对孩子充满信心,耐心地帮他挖掘出那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潜质。比鼓励与信任成为打开孩子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理解——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

要教育孩子还要学会理解孩子。孩子各方面发展都尚不完善,他们和成人的想法往往十分不同,所以,成人要想取得教育的成功,就要学会“换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正确地理解孩子。其实,只要父母回顾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成长之路,就不难发现,成长并非是一个一直都天天向上的过程。即使成年人,有时也会重复犯些同样的错误,而某些缺点,则如同皮肤上的小划伤,在生长的过程中会自行消失。因此,对于孩子,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理解他们,从而给他们一个成长的空间。

悦纳——父母的赞扬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就看家长能否发现和挖掘。父母应努力给孩子创造可以表现优点、聪明才智的机会,注意孩子的点滴成绩,因为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具有激励价值。父母应当学会分享,而与孩子一起分享他的点滴进步、点滴成就,对孩子而言就是比表扬、物质奖励更好的激励。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因他而快乐、自豪时,他会受到巨大的激励,会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更好!所以父母对孩子不在于用力用时多少,而在于用心多少。

一个尊重、关爱、信任、理解、悦纳孩子的家长,一个能分享和激励孩子的生命历程的家长,是孩子精神成长永远的动力,是孩子良好个性形成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必备前提。

远离教养陷阱的10个提示

我们列举的下面情况,您感到熟悉吗?您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用这些方式教养孩子?您或许不知道,用这些方法教出来的孩子,和您的期望会有很大落差,给孩子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陷阱① 啰唆

要孩子遵守规则,方法很多,惟独啰唆是最没用的。比如您提醒孩子该去睡觉了,可孩子说拼好拼图就去,您可以允许,因为您信任孩子,孩子就能慢慢学会自律。其实,要孩子讨厌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唠叨这件事;要让孩子把您的话当耳旁风,最好的办法就是唠叨。更可怕的是啰唆的父母还会培养出一个依赖性强的孩子,结局是没有指令就不知怎么做。

陷阱② 把小错记成大过

孩子需要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对此,正确的观念有以下几点。

1.掌握处理分寸。孩子打破碗和偷拿别人东西,你都大发雷霆,会令孩子困惑。因为小错和大过采取同样处理的话,孩子就不能学会分辨行为的好坏。

2.原谅孩子的错误,也让孩子学会原谅自己,孩子能判断是非,做了错事会内疚,宽容的父母能培养出宽容的孩子。

3.和孩子讨沦做错的事,让他思考错在哪。这样,孩子的自律能力会提高。

4.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并提供具体建议。这样,孩子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陷阱③ 死守规则或随改规矩

规定孩子九点上床,但有天他做完功课看精彩的魔术节目,需九点半结束,就不妨同意他看完再睡。死守规则会使孩子反感规则,被动而不是自愿地遵守规则的结果是一有机会就违反规则。

定规则还要考虑合理性。如“不准吃炸鸡,只准吃蒸鸡”,就不如“少吃炸鸡”合理;“不准吃零食”就不如“吃好正餐少吃零食”合理。就算规则很合理,也不能一成不变。如“做完功课再玩”很合理,但有天家里来了小朋友,也应该通融,让孩子先玩一会。

没有合理原因随便改变规矩同样不行。如“不准打人”是对的,可孩子打人时父母却为他开脱,“没睡好,所以脾气坏”;“不准用耍赖要挟父母”是好规则,可妈妈想在大庭广众之下快点息事宁人就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这样,孩子会藐视规则,或即使遵守规则也为了让家长高兴。结果,孩子不能学会自律,却学会了投机取巧。

陷阱④ 不能表达负面情绪

如果禁止孩子发泄负面情绪,孩子就不能学会正确地处理负面情绪。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负面情绪如男孩子哭、女孩子爱生气等都是健康、自然的表现,帮助他们学习接纳、转移、平复自己的情绪。

若合适的话,父母坦诚地向孩子述说自己的烦恼,能增加孩子的责任感,孩子会觉得自己能够分担家里人的烦恼。

陷阱⑤ 拿孩子短处和别人长处比

如果有人说:“你看别人穿得多漂亮,你却那么难看。”平心而论您都受不了,当着别人面,批评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感受跟你一样。所以,您不喜欢的方式,也不要拿来对待孩子。这样既伤害孩子自尊也不公平。虽然您的孩子不会弹琴,可他跑步快;他不会自己穿鞋,可他早就能自己刷牙。若父母只看到他的短处,对他是很大的打击。父母经常表现出对孩子的欣赏和信心,孩子就会有努力的动力。

陷阱⑥ 不顾全孩子的面子

伟大的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也发现,受到父母尊重的孩子同父母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而且受到尊重的孩子,通常也会非常尊重别人。

陷阱⑦ 事事包办

当孩子“保姆”和“记事簿”的“完美妈妈”会伤害孩子和对孩子不负责任。这样方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缺乏独立且自我中心,将来面对社会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母亲真的关心孩子的前途和幸福,就该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我们的建议如下:

1.留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若孩子还小,请给他几条可选择的建议;

2.容忍孩子做事不完美(比如他自己倒牛奶洒出来);

3.让孩子自己制定计划,学会管理自己(每天要做什么);

4.孩子专心做事时、不要干扰、催促他,更不要不断提醒他不可这样或那样;

5.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给他提建议比急于帮助他好。

6.比孩子自己做检查功课、收拾书包的事。

陷阱⑧ 帮忙开脱责任

孩子在幼儿园打人,父母替他道歉;孩子忘了做老师布置的事情,父母找个理由替他开脱……久而久之,孩子就以为所有的事都可以由父母扛,我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做。责任感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不肯吃饭,要自己承受饥饿结果;和人打架,就要承担受罚的后果;同时,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孩子自己的事,要多让他自己决定,父母帮助他了解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自己作了选择,就要负责,承受结果。孩子发现自己的选择是错的,父母不要责怪孩子,因为这样能让孩子学会慎重作决定。

陷阱⑨ 只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

很多父母平时忽略了在孩子表现良好时称赞他们,而只在犯错时才注意他们。如果孩子在行为不良时得到父母最多注意,就强化了孩子的坏行为。因此,父母要改变习惯,找出、注意并称赞孩子良好的行为表现,例如孩子总不愿与人分享,那么当你发现他将玩具给朋友玩时,马上称赞他。

陷阱⑩ 重数量不重质量

您可能整天都跟孩子在一起,带着他上银行、去菜场、逛超市,然后忙着洗衣打扫做饭。想一想,是您陪着孩子,还是孩子陪着您?虽然你们始终在一起,但您有多少心思在孩子身上?在忙碌的生活中,您必须完成许多事,但如果您带着孩子,请别忘了他的存在,关心他、让他参与,比如跟他讨论买什么牌子的洗发水或让他摆放餐具。

永不过时的传统教养智慧

年轻父母或许认为,传统的教养力式过于权威专制,已不符现代潮流了。其实,传统的教养方法并非完全落伍,其中的智慧与价值值得现代父母继承。

以身作则

传统父母做得多说得少,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能体会很多道理。父母的亲身示范,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潜移默化的身教,蕴含着不容忽视的力量和效果。现代父母频频“说教”,孩子听了多少呢?

分担家务

传统家庭,父母操劳养家,孩子都要帮忙做家务。做家务不仅是一种学习,也是养成负责态度的好方法,更能凝聚对家庭的认同。

不养尊处优

过去的孩子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照顾更幼小的弟妹。因此他们变得坚强、吃苦耐劳。现代孩子多养尊处优,那么他们也失去了许多尝试和成功的机会。

以大自然做导师

传统社会顺应自然作息,汲取并应用从大自然获得的经验,将大自然当作人类最好的导师。现代孩子多在都市水泥丛林中成长,父母更应明白即使是一朵野花、一只昆虫或一把蔬菜,都是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从中学习,事半功倍。

重视伦理和品德

懂礼貌、孝顺、尊师重道,是传统教养非常重视的,这样的教化使社会纯朴、安定。在父母大叹人心不古,为孩子安全担心受怕的今日,更不能忽略孩子的品德教育。请您先从电话礼仪、向亲友师长问好教起,让孩子从有礼貌地表达学起。

重视家庭凝聚力

传统家庭三代同堂或整个家族居住在一起都很常见。一大家子人同心协力,一起劳动、经营事业、分享资源,彼此互相照顾,其乐融融。现代家庭虽较单一,孩子也能自由表达自我主张,但分享合作的亲情体验缺乏。和亲友保持联络,举办家族聚会,凝聚并维持感情,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流泪播种,必将欢乐收割”,过去这种奋发向上的观念深入人心。现代社会讲求速成,使许多孩子无法忍受挫折和压力,或养成眼高手低习惯和投机心态。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努力的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也不要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孩子的需求,否则,孩子会认为所有东西都来得容易。

知足常乐

在物质稀少的年代,只要温饱、子孙贤孝,就感到莫大的快乐。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愈来愈丰富,孩子们也愈来愈不满足。特别是现代父母工作压力大,因没有时间陪孩子而内疚,便用物质补偿孩子,结果可能是让孩子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

标签:;  ;  ;  ;  ;  ;  

成功的养育孩子取决于父母的态度_育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