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问题分析韩珂珂论文_韩珂珂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问题分析韩珂珂论文_韩珂珂

韩珂珂

山东省纺织设计院 250013

摘要: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落实,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模式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好适合于当前越来越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需要切实围绕着建筑结构及其周围影响因素进行细化分析,最大程度上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更为适宜合理,降低在任何环节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干扰和隐患威胁。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特点分析

对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落实,其主要目标和原则就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基于这一基本原则进行设计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以往抗震设计中过度依赖设计人员的经验,进而也就很可能形成较为明显的隐患威胁,需要切实把握好对于新型抗震设计方式的优化,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模式就显示出了较强的作用价值,在当前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运用。相对于传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模式,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工作主要表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1)要有明确的性能水平。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进行抗震设计,必然需要确保其能够具备明确的性能水平,较好实现对于抗震设计方案的有效指导,避免因为单纯依靠经验或者是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抗震设计形成的明显隐患和不足。

(2)要能够量化分析。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量化分析同样也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基本特点,这种量化分析主要就是为了较好实现对于建筑结构各个基本结构构成单元的细化,了解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多方面表现,进而实现参数转化,如此也就能够有助于促使抗震设计更为明确具体,在力学计算方面更是要求较为严格。

(3)个性化需求满足。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还能够较好满足业主提出的多项个性化需求,其能够在规范和设计要求许可下,实现对于创造性要素的引入,对于一些新技术以及新材料也能够较好运用,最终提升整体建筑结构设计水平。

2、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问题

2.1、建筑结构规则性问题

现代建筑体形普遍较大,因此一旦遭受地震灾害,其受到的影响更加严重,但如果建筑结构设计能够形成规则性,那么就能够适当的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的影响。而目前社会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多种多样,其中难免存在部分不规则的建筑,此类建筑通过分析可以证实,其在许多实际地震当中受到的损害最为严重。建筑结构不规则的主要表现为:建筑外部存在明显凹凸、建筑没有依照对称原则进行设计,此类结构设计虽然能够满足观感上的需求,但显然在地震灾害当中,会受到更多的影响,出现坍塌、剧烈晃动等现象,不利于人群撤离。

2.2、建筑平面布设问题

(1)建筑承重物的分布布设。建筑承重物主要是指承重柱,在现代大规模建筑的条件下,其相对较低的楼层规模会更大,此时就需要运用大量的承重柱来进行支撑,而因为规模较大,承重柱的分布布设难度也会提高,所以在部分建筑结构当中,承重柱的布设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2)电梯平面布设。电梯是现代建筑当中常用设备,

而电梯需要电梯井提供行动空间,但在许多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其并没有考虑到电梯井的抗侧力刚度,此时如果遭受地震灾害,很容易从电梯井处导致建筑结构的坍塌。

(3)墙体布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墙体是任何形式建筑物都必须具备的建筑结构,其同样起到了承重作用,在地震灾害当中的功能与承重柱相同,但在许多建筑当中因不同的设计要求出现了不均匀墙体布设,使得整体建筑结构的力学结构出现不合理现象,降低了建筑整体的抗震性。此外,部分墙面的结构刚度分布存在不足,同样不利于建筑抗震性。

2.3、屋顶设计的问题

在现代大规模建筑的基础上,当其遭受地震灾害时,其不单地基基础会受到剧烈影响,屋顶同时导致剧烈摇晃的重要因素。屋顶在建筑整体当中,除了实现遮风挡雨的功能外,还能够向承重柱、承重墙施加应力,使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固性提升。而部分建筑当中,其对于屋顶的建筑存在过重或者过轻的现象,影响了相互应力的作用。此外,还有部分设计当中出现了屋顶重心偏移的现象,此类现象在地震内,非常容易出现坍塌,需要严格进行改善。

3、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对策

3.1、混凝土结构目标性能水准进行明确的划分

混凝土是建筑物施工中常用的材料,混凝土的搅拌需要按标准严格进行,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抗震性能的设计,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原料,其原料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对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都有一定的保障,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进行其实际理论的应用来确定,进行有效的方法进行运用,提高其混凝土的应用效果。

3.2、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必须根据实际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进行建筑设计,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提高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帮助,符合现代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过程,符合现代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提高抗震性能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要求,也是减少由于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符合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通过专家进行设计,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在保障建筑施工利润的前提下,需要有效提升建筑行业的抗震性能,符合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要。

3.3、确定结构反应性能参数

在利用结构变形来划分建筑结构性能的基础上,必须要结合合理的结构模型与恰当的分析方法来完成受力结构分析。该分析既包括低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弹性分析,又包括强烈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受力分析。对于前者,通常采用较为成熟的弹性静力或弹性动力分析手段;对于后者,通常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或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更进一步说,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不仅存在计算量大、分析过程复杂的缺点,在合理选择地震波时也存在很大的难点,因此不便于广泛应用;而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能够很方便地对建筑结构的层间位移、顶点位移以及某些构件截面变形等指标进行确定,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际社会。综合来说,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过程中,除以上分析手段外也会采用三维的弹塑性分析方法,对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结构扭转、非结构构件对结构的影响等一系列因素加以考虑,从而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总之,现阶段,由于地震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极为重视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情况,并且正在积极努力的引导社会各级组织机构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优化创新。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的抗震能力,降低有地震灾害所导致的人员伤亡量以及经济损失量,为我国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在这种大环境下,建筑行业管理人员,建筑学研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必须要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共同将工作重心放到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发展及若干问题的研究上,结合地震灾害的特征以及我国建筑结构的特征不断的对中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此来提升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而有效地控制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证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罗天娣.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J].中国标准化,2018(14):69-70.

[2]黄鹤,王佳蕾.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及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3):50-51.

[3]陆本燕.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桥梁结构性能量化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11.

[4]徐培福,戴国莹.超限高层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01):1-10.

[5]马宏旺,吕西林.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几个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2):1429-1434.

论文作者:韩珂珂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问题分析韩珂珂论文_韩珂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