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俄罗斯陆军建设与改革的特点和不足论文

浅议俄罗斯陆军建设与改革的特点和不足论文

浅议俄罗斯陆军建设与改革的特点和不足

杨建涛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9)

【摘要】 俄罗斯独立建军后,加强军队建设始终是俄维护自身核心战略利益的关键依托和重要保障。其中俄陆军作为本土防御、周边辐射为主的机动反应型陆军的典型代表,一直是其建设改革的“风向标”和改革的“试验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地位作用、建设模式和运用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成功经验为我陆军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俄罗斯;陆军建设;陆军改革

俄罗斯独立建军后,加强军队建设始终是其维护国家核心战略利益的关键依托和重要保障。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俄陆军始终是其建设改革的“试验田”与“航向标”,并体现出世界陆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由大战动员型向常备机动型转变的主流趋势和基本特点,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一、俄陆军建设与改革基本情况

俄独立建军后,围绕结构调整、能力生成等核心问题,俄陆军进行了漫长曲折的探索实践。摒弃了落后的大战动员体制,基本实现了陆军组织结构调整的目标,初步具备了有效应对多种威胁的常备机动快反作战能力。[1]其发展历程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叶利钦时期的陆军(1992-1999年)

冷战结束后,俄单方面认为其与美西方的敌对关系已经不复存在,遂希望在较短时期内将俄陆军打造成一支量少质高、能打赢局部战争、能应对外来威胁的陆上力量。但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利改变了原定发展方向,俄陆军开始以维持核心作战能力、组建满编部队为目标对陆军进行结构调整,并初步完成了向新编制过渡任务。在领导体制方面,改革初期陆总主要负责陆军日常管理、军事训练、战备动员和装备保障,战时由总参通过军区对陆军部队实施组织指挥。1998年1月撤销陆总,其职能改由国防部和总参行使。在兵力规模方面,实施大规模雪崩式裁军,致使陆军由前苏联时期的150余万缩减为32万左右,约占全军的26.5%。[2]在军队结构方面,取消步兵军建制;将建军之初的212个陆军师裁减至24个;将4师4旅共计10万人转为常备兵团,但整体编成仍以集团军-师/旅-团结构为主。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方面,拟赋予军区战役战略司令部职能,战时统辖军区范围内诸军兵种及强力部门兵力兵器。总体来说叶利钦时期的陆军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效果并不明显。

(二)普京时期的陆军(2000-2008年)

普京上任之初,第二次车臣战争尚未结束,陆军改革任务仍刻不容缓。这一时期陆军战争准备模式初步实现了由“大战动员型”向“局部战争型”转变。在领导体制方面,2001年3月恢复陆总建制。在兵力规模方面,为保障车臣战争需要,总员额调整至37万人左右,但只有13%的陆军部队是常备部队。整体结构上,确立师旅主战兵团地位,并逐步向军旅制过渡;在北高加索军区和伏—乌军区组建成立2个常备机动集团,总兵力约5万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上,2006年起俄开始在远东战略方向筹建并试运行“东方地区司令部”,并拟于2010年后陆续组建“西方”和“南方”战区司令部。这一时期陆军建设成效显著,但部分措施“步子过大”,最后多未得到有效落实。

(三)“梅普”组合时期的陆军改革(2008年至今)

2008年俄虽赢得了俄格冲突的胜利,但期间所暴露出的深层问题也促使俄将“新面貌”改革提上日程。领导体制上,将原多级领导体制调整为三级以内体制。陆总不再具有作战指挥职能,主要负责行政领导、军种建设和战斗训练。兵力规模上,总员额由37万人裁减至27.8万人。整体结构上,以裁撤、缩编、拆分、加强等形式将23个的坦克师、摩步师、机炮师及所属团改组为112个新型旅。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上,以陆军军区为基础组建联合战略司令部,负责辖区内诸军兵种部队的联合作战、训练和保障。目前,此次改革主要阶段已大体结束,陆军基本实现了“精干、高效、机动”转型目标。

围绕“改什么”和“怎么改”两个核心问题,俄陆军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持续推动,并逐步完成了由盲目效仿西方到以我为主、适度借鉴的理性回归。在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俄陆、海、空三军种均自成体系,在较短时间内取消陆军军区、全面整合海、空军,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不符合俄军实际。“新面貌”改革中,俄坚持“以我为主”,选择以陆军军区为基础构建联合战略司令部,并在人事安排上对海、空军给予适度倾斜,既满足了联合作战指挥需要,又合理借鉴了美军经验。在军旅制改革与新型作战旅建设上,1992年起,俄陆军便提出“撤师改旅”建设思路。在随后的20年间,其结合国情军情实际,不断进行实践完善,最终在“新面貌”改革中成功实现“军旅制”转型。同时,俄陆军适度借鉴美军新型旅建设经验,并结合自身作战任务需求,为摩步旅加强配属火力压制、电子对抗和侦察保障类兵力兵器,独立作战和机动能力大幅增强。组建和筹建山地旅、侦察旅、陆航旅和北极旅等新型作战力量,兼收并蓄与自觉创新等建设特点凸显。二十多年来,俄陆军逐步找到了一条既具有鲜明本国特色、又融合美西方陆军转型经验的发展之路,从而为陆军改革深入推进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俄陆军建设与改革的主要特点

(一)准确把握现代战争规律,树立正确指导思想

“激进式”改革利于其在较短时间内初步达成既定目的,但执行阻力较大曾对陆军建设造成较大掣肘。在陆军军区职能定位上,叶利钦初期曾计划裁撤军区,向不设军区体制过渡;后又酝酿撤销6大军区,由3个地区司令部代行其职能。陆军军区体制由来已久,其存在具有客观合理性。俄军要在短期内裁撤军区建制,直接过渡至战区总部联合作战指挥模式,虽在理论上具有正确性与前瞻性,但在实践上因阻力过大而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在陆军员额调整上,大规模激进式裁军几乎贯穿俄陆军20年改革全过程,造成陆军退役人员人数激增。其结果是陆军员额严重不足、退役军人安置保障难度加大、社会矛盾激化现象不断。在职业化转型上,2004年,俄陆军开始推行合同兵役制,并计划在4年内将合同制军人比例提高至55%。职业化改革符合俄陆军未来建设需求,但其措施较为激进,远远超过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最终不得不于2006年提前宣告失败。从整体上看,俄陆军激进式改革所带来负面效应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处理难度大,也成为制约陆军改革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二)结合自身国情军情实际,合理借鉴外军经验

根据我国保险公司的相关共性,可以建立有关我国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一般流程:第一,前期准备工作。梳理保险公司有关资金管理的重要流程,进行重点标记;第二,风险评定过程。根据前期梳理的重点环节进行各环节的风险分析,包括潜在的风险和根据以往经验判定的风险,确定风险体系的基本要素;第三,风险值确定。根据确定的风险要素分别判定每个风险预警指标的标准值和合理区间,将风险进行指标量化方便实时监测;第四,风险应对。根据前期确定的风险因素和预警指标值,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否存在企业内部管理和业务流程上的漏洞,是否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当发生此类风险时公司应该如何应对才能降低损失等等。

5种不同混合比例青贮饲料青贮过程中pH的变化见图1。由图1可知,随着青贮发酵时间的延长,5个处理组的pH值在青贮初期下降较快,中期较平稳,在青贮第45 d时,基本都下降到了4. 5以下,最后趋于4. 2,达到了良好青贮的标准[22]。甜高粱所占比例中50%和75%的混合青贮pH最接近优质青贮pH值。

(三)是不断完善各类保障措施,确保改革有序实施

俄陆军建设和改革旨在实现作战能力跃升,有效遂行多样化作战任务,并强调“新型体制编制必须要经过实践检验”。俄陆军改革经历了三场战争的实战检验。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失利,为俄陆军后续改革提供了参考。第二次车臣战争和俄格冲突,对叶利钦和普京时期陆军改革成果进行了实战检验。俄陆军赢得了战争胜利,但其中所暴露出的指挥效率不高、机动能力不强、战场保障不力等问题,也为下一阶段的陆军改革提供了实证基础。“梅普”时期的陆军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总结反思,明确了领导体制扁平化、作战编成模块化、战场保障融合化等转型目标。“新面貌”军事改革中经历的演训实践。在跨军种层面,陆军相继参加“西方-2009”“东方-2010”“中央-2011”“高加索-2016”和“东方-2018”等大规模战略演习,重点对新型体制编制和跨军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等内容进行近实战检验。在军种层面,陆军每年均按计划举行战役和战术级系列演训活动,重点对三级作战指挥体制和新型旅实战效能进行检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重型”“中型”和“轻型”摩步旅改革深化方案。俄陆军改革注重实践检验,体现了其科学务实的建军态度,并对部队建设深入推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注重战场演练应用实践,有效检验转型成果

为确保陆军建设和改革的平稳有序推进,俄在决策、财政、物质等层面给予了全方位保障。在顶层决策保障上,俄历任总统和国防部都十分重视陆军改革。从总体上看,俄高层推动陆军建设和改革的决心坚定,在筹建“地区司令部”、发展机动与常备作战力量等关键问题上,均给予了有力决策支持。在财政保障上,在《2007-2015年国家武器纲要》中为陆军拨款额度占总预算的40%,居各军种首位。2003-2007年,俄在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连续4年提高陆军军人工资水平,年度涨幅最高达到52%;2012年再次将陆军军人收入上调1.5-2倍、退休金提高60%,初级军官平均月薪达到5万卢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俄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2016年就建设2550处设施,总面积达270万平方米,是2010年-2012年的总和(210处)的10倍多,并将2020年前总体建设目标确定为3000万平方米。④在住房保障上,2000年起,俄军开始加大对陆军军官的住房保障力度,并已于2015年基本解决陆军军官住房问题。上述措施的有效落实和不断深化,较好地解决了陆军人员后顾之忧,激发了国民服役热情,确保了陆军建设与改革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俄陆军建设与改革的主要教训

(一)部分规划生搬硬套,不符自身实际

在战区司令部组建问题上,先后经历了“撤销军区”“改组军区”“抛开军区”和 “依托军区”搞联合四个改革阶段。期间,陆军军区职能定位一度模糊不清,甚至面临被裁撤的危险,组织规划不力严重迟滞了俄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最终确立。在军旅体制转型问题上,历任国防部长推进动作迟缓,格拉乔夫拟于1993年前实现陆军向军旅制转型,但至其离任前仅组建了3个新型旅。谢尔盖耶夫时期重提军旅制改革构想,但仅完成了师级部队裁撤任务,新型旅建设几无实质性进展。谢尔久科夫时期,陆军才最终完成军旅制结构转型。期间,因缺乏合理可行的改组计划,军旅制转型曾一度进展缓慢。在动员体制建设问题上,时至第二次车臣战争,陆军仍在沿用前苏军的大战动员模式。叶利钦后期,陆军被划分为常备部队、简编部队和战略预备队,并组建武器装备储存基地,但部队动员实效并不理想。“梅普”时期,陆军正式确立以武器装备存储与修理基地为基础的局部战争动员体制。二十多年间,俄陆军动员体制建设领域规划不力,曾造成国家和军队资源的严重浪费。需指出的是,陆总撤后重建,“新面貌”改革中集团军数量先减后增、集团军司令部战役指挥职能先拟撤销后又保留等,均暴露出陆军建设规划领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二)部分措施过于激进,操作难度较大

部队战斗力是否得以提升是衡量军事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3]自独立建军以来,俄陆军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三场战争实践,逐步对现代战争整体规模局部化、战场空间多维化、联合指挥高效化、作战样式精确化等特点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基于对信息化战争规模特点的合理把握,结合国际及周边安全态势变化,俄陆军认为,未来俄所面临的大部分可能性军事冲突都会“由陆地而起”,陆军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陆军应成为多用途军种,既可以有效遂行平、战时多样化任务,又能确保打赢有限规模、中低强度的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冷战后至今,尽管各个时期俄对陆军建设目标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其“精干、高效、机动”的实质多一脉相承。围绕这一目标,陆军在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推动军旅制转型、强化机动和快反能力等领域进行了长期探索,建设水平稳步提高,充分证明了其改革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三)部分保障措施不力,迟滞转型进度

独立建军以来,俄虽对陆军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仍存在一些制约性“短板”。决策保障方面:叶利钦时期的陆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配合叶“亲西方、减军费、甩包袱”的政治需要。其间,前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提出陆军系列可行性改革措施,但未迎合叶政治需要而被革职下台。其继任者谢尔盖耶夫长期服役于战略火箭军,他推行的“重核轻常”改革路线,给陆军建设和改革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财政保障方面:叶利钦时期的俄陆军,受国内经济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一度缺乏有力的财政保障。总体上看,这一时期,无论是陆军军人福利待遇水平还是战场基础设施投入都始终在低位徘徊。人力保障方面:俄连续大规模裁军,致使陆军优秀指战人才大量流失。俄军始终坚持将高素质新兵优先保障海、空军和战略火箭兵、航天兵(空天防御兵)等高技术军兵种,陆军兵源质量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了陆军建设与改革的实际水平。

2008年黄藻暴发的另一个外在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的气候变化。3—4月,乌梁素海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往年高出 3℃~4℃,5—6月仍持续偏高,且干旱少雨,3—5月平均降水量比历年少15.5 mm,比往年减少了68.6%。与气温相反的,却是水温偏低。开湖时间比往年迟20~25天。开湖晚,水温低,使得开春后湖内水草的发芽速度减慢。当水草吸纳营养物质的能力下降之后,湖泊中富营养化物质的浓度就会突然大幅度增高;加之降水偏少,水体无法得到有效稀释,为黄藻暴发提供了必备条件。

协作特征是本文实验的主要特色,下面对方案的得分、被引用次数、链长等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

四、总结

冷战后俄陆军的建设与改革历程,以国家由乱而治、军队因战而变为基调背景,以调结构、减员额、强效能为主要内容,以曲折性、连续性、坚定性为基本特征,是一部大动荡、大调整与大变革交织共存的转型史。与俄罗斯陆军一样,我军也脱胎于苏军体制模式,同样具有浓厚的“大陆军”传统。两国陆军改革的历史起点、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制约因素等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随着我军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大陆军”已经逐渐被新型现代化、信息化、集约化的作战力量所取代,与此同时,改革过程中的矛盾与挑战也日益凸显。俄罗斯陆军在转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军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俞晓鹏:世界主要国家陆军转型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J].外国军事学术,2017(7):57.

[2]李抒音:世界对俄罗斯陆军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外国军事学术,2017(7):10.

[3]郝俊平:俄罗斯“新面貌”军事改革问题研究[D].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2014.

[4]于海宽:2016年俄罗斯军事发展动向[J].外国军事学术,2017(2):57.

作者简介: 杨健涛(1987.01-),男,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籍贯陕西宝鸡,研究方向:俄罗斯军事。

责任编辑/周洁

标签:;  ;  ;  ;  

浅议俄罗斯陆军建设与改革的特点和不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