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吴松林,李渊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吴松林,李渊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ICU病房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评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总结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研究表明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跟气道清理能力差以及气管切开两个因素则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接导致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气道清理能力差及气管切开等因素。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27-02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非常的严重,容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因脑挫伤、颅内血肿、脑水肿等引起急性颅内压升高,导致意识障碍、咳嗽排痰能力差、舌后坠、呼吸节律不正常,甚至呼吸骤停十分常见。临床上往往需要气管切开,以开放气道、加强痰液引流。然而,患者意识障碍、咳嗽排痰能力差以及气管切开,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的并发症。为了进一步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降低其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选取本院ICU病房收治的10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总结患者的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详细内容如下:

1.基本临床资料以及分析

1.1 基本临床资料

选取的患者为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ICU病房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数量为100例。这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均满足WTO相关的重症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其中,53例男性,47例女性,年龄最小为4岁,年龄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为50±2.33岁。上述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均达到72小时。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般资料分析以及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其中,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合并疾病等。临床治疗分析则主要包括:患者的体温、胸片检查结果、CT检查结果,以及实验性检查结果等[1]。

1.3 观察标准

肺部感染诊断指标:①发热:患者的体温明显超过38℃,同时持续超过三天发热。②痰培养的发现病原菌。③胸部拍片或胸部CT提示肺部感染。满足上述两项的就考虑有肺部感染。治愈诊断指标:体温恢复正常超过1周;连续三次痰液培养(-)。胸片检查提示肺部病变消失[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患者的肺部感染因素对比分析表明: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跟年龄、性别没有必然联系,其P值明显大于0.05;但是跟气道清理能力差、气管切开两个因素则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小于0.05,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如下所示:

年龄低于8岁(n=46),感染发生率为28.26%,年龄超过8岁(n=54),感染发生率为31.48%;

性别为男(n=53),感染发生率为30.18%,性别为女(n=47),感染发生率为27.66%;

气道清理能力差(n=65),感染发生率为80.00%,气道清理能力好(n=35),感染发生率为20.00%;

切开气管(n=66),感染发生率为68.18%,未切开气管(n=34),感染发生率为32.36%。

3.讨论

通常情况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数需要入住ICU监护治疗,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3],免疫能力较低、咳嗽排痰能力差、气管切开、ICU内细菌种类较多等因素患者比较容易发生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4]。

3.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原因

3.1.1气管切开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多数合并意识障碍,恢复意识需较长时间,咳嗽排痰能力差,舌后坠等,往往需要气管切开;然而,气管切开增加了空气中细菌直接侵入下呼吸道的机会;另外,患者机体长期处在高分解状态中,免疫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增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同时,患者气管切开处的皮肤、皮下组织渗出液体,可能导致细菌的黏附、定植、下移,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3.1.2呼吸道清理能力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咳嗽、吞咽功能往往会受影响,使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排出困难,流入下呼吸道,增加了肺部细菌感染的机会。

3.2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3.2.1清洁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定期进行通风口的清洁以及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气管切开的患者来说,洁净空气是预防感染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

3.2.2加强患者呼吸道的管理 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振动排痰,加强肺部痰液引流,注意气道湿化,注意防止返流误吸;同时吸痰、气管切开护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也十分重要。

3.2.3保证患者口腔与气管切口处的清洁度 气管套管管口用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用口腔含漱液对患者每天进行2~3次口腔护理;每天进行2次以上气管切口护理,保证气管切口处敷料的清洁、干燥。此外,医护人员应该注重手卫生及无菌操作,从根本上避免患者因为操作不当产生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也证实导致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为患者气道清理能力差、气管切开。因此,需要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比如,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加强手卫生,加强气管切开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如有肺部感染及时完善痰培养,病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到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云峰.引起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05(10):646-647.

[2]张忠梅,姚嫦娥,骆倩怡,鲁丹.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临床肺科杂志,2013,01(22):143-144.

[3]孙会芳.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06(20):127-129.

[4]王磊.ICU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04(20):96-97.

论文作者:吴松林,李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重症颅脑损伤肺部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论文_吴松林,李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