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明侠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0例小儿泌尿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7~10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后巩固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疗程10~16天。结论: 控制症状,根除病原体,去除诱发因素,预测和防止再发。
【关键词】儿童;泌尿道感染;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39-02
小儿泌尿道感染局部症状往往不明显,常易漏诊而延误治疗,使感染持续或反复发作,少数可发展为成人期慢性肾盂肾炎,甚至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故应保持对本病的高度警惕。泌尿道感染(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泌尿道感染患者30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泌尿道感染患者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2岁,其中6个月~2岁20例,2~7岁6例,7~12岁4例。主要表现为发热19例,呕吐6例,腹泻7例,腹痛3例,尿混4例,血尿3例,遗尿1例,尿蛋白微量2例。尿液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大肠埃希菌13例,表皮葡萄球菌8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粪链球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绿脓杆菌2例。
1.2 方法
1.2.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以促进细菌、细菌毒素和分泌物从尿中排出,尿路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减轻症状。
1.2.2抗菌治疗 怀疑尿路感染的病人,应尽快作尿常规和清洁中段尿培养。为配合选用药物,宜同时作尿沉渣找细菌,尽可能确定感染菌株类型,至少要分辨出是革兰阳性或阴性细菌。磺胺药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部分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尿中浓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可作初次感染或上行感染首选药物,常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SMZco)25~50mg/(kg?d),分2次口服,同时加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提高疗效,为防尿中结晶应多饮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呋喃妥因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主要由尿中排泄,治疗肾盂肾炎时要酸化尿液,治疗膀胱炎时宜碱化尿液,剂量为6~10mg/(kg?d),分3~4次口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经7~10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尿常规正常后巩固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疗程10~16天。
3.讨论
急性尿路感染因年龄、感染部位及病情轻重临床表现不同,小儿时期尿路感染症状多不典型,且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新生儿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或体温不升、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及体重不增等,伴有黄疸者较多见,部分患儿可有嗜睡、烦躁甚至惊厥,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婴幼儿发热为最突出表现,拒食、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也较明显,常伴有排尿时哭闹,尿布有臭味和顽固性尿布疹,尿路刺激症状随年龄增长而趋明显[1]。年长儿与成人症状相近。上尿路感染时,有发热、寒战、腹痛,多伴有尿路刺激症状,部分患儿可有血尿或蛋白尿;下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多缺乏,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可有终末血尿及遗尿。
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多持续1年以上,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反复发作者可表现为面色憔悴、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间歇性低热和进行性贫血,尿路刺激症状可无或间歇出现[2];部分患儿常以血尿、高血压、长期低热就诊,易误诊;女孩还可表现为无症状菌尿,易漏诊;但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或核素肾图检查都会发现肾脏有瘢痕形成,该类患儿多合并有尿路畸形。
无症状菌尿是指临床无症状,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5/ml的有意义菌尿。该类患儿多伴有尿路畸形或既往症状性尿路感染史,并发尿路畸形者易致肾脏瘢痕形成。病原菌多为1-伞状菌株的大肠杆菌,属非O组血清型。
尽快作尿常规和清洁中段尿培养,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但对其结果分析应结合患儿性别、有无症状、细菌种类及繁殖力综合评价临床意义。以尿培养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作为参考选用药物。选用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药物应抗菌能力强、抗菌谱广,最好能用强效杀菌剂,且不易使细菌产生耐药菌株[3]。治疗开始后应连续3天送尿细菌培养,若尿培养阴转,表示所用药物有效,否则按尿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喹诺酮类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和变形杆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主要由尿中排泄。常用制剂为:吡哌酸15mg/(kg?d),分2次口服;诺氟沙星10~15mg/(kg?d),分2次口服或静滴。β-内酰胺类多用于血行感染或肾盂肾炎患儿的治疗。常用制剂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50~100mg/(kg?d),分2次肌注或静滴;头孢氨苄50~100mg/(kg?d),分4次口服;头孢唑林钠50~100mg/(kg?d),分3~4次肌注或静滴;头孢呋肟200~ 240mg/(kg?d),分3次肌注或静滴;头孢塔齐定50mg/(kg?d),分2次静注;头孢三嗪 100~200mg/(kg?d),1次静注。
急性尿路感染采用7~14天常规疗法,5岁以上无尿路畸形的单纯性膀胱炎患儿亦可选用单次大剂量或3~5天短程疗法。慢性尿路感染或复杂性尿路感染为防再发,均需于常规疗程后改用SMZ co或头孢氨苄小剂量维持。无症状菌尿不并尿路畸形者无需治疗,合并畸形者因有导致肾瘢痕危险,可采用常规疗程后小剂量维持。
【参考文献】
[1]户佐珍,郭秋鹏.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与临床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5):39-40.
[2]蔡荣盛.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与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42-43.
[3]杨立春,高德红,孙宏伟,侯卫红.33例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63-163.
论文作者:包明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9
标签:症状论文; 头孢论文; 尿路感染论文; 尿路论文; 细菌论文; 小儿论文; 尿液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