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隐患论文

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隐患

文|李香玉

1 为什么要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法治教育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关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青少年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加上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都带来了诸多不良后果。

【校园霸凌事件】

2019年4月23日,甘肃省陇西县渭河初级中学一名初二男生被五名学生殴打致重伤,之后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显示为颅脑严重损伤。

1997年,河北华雨与中国农机研究院合作,开创了大型电动喷灌机事业,逐步形成年产1000台套的生产能力。2012年创建了齐齐哈尔华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增年产1500台套的生产能力。公司先后完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DPP平移式喷灌机、DYP系列电动圆形喷灌机等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DYP系列电动圆形喷灌机”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产品及各省补贴产品目录。

2019年4月28日,湖南省保靖县雅丽中学学生邓某兰(13岁)因琐事找到同学田某思,双方在学校厕所发生口角并引发肢体冲突。冲突发生期间,田某思出现呕吐、头痛现象。学校发现后将其送往医院。因颅内出血,田某思在5月4日经抢救无效死亡。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身负重任。生活中不断发生的青少年犯罪事件亟应引起全社会高度警觉。无论是校园霸凌,还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都反映出我国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可以说,法律意识淡薄,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一个重大隐患。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当下,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不良文化等不断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给青少年法治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要解决问题,就需要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对此,我们请到长期从事青少年违法犯罪研究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就当前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2019年3月16日,江苏盐城的13岁少年邵某因不服管教与母亲杨某发生激烈冲突致杨某死亡。在亲手杀害自己的母亲后,这名13岁的男孩,竟然就在距案发现场200米外的餐厅内坐了一天。这段时间里,邵某内心究竟经历了什么?

【少年弑母案】

除此之外,度假区还设有可以疯狂Shopping的亚特兰蒂斯购物大道、与海豚近距离亲密互动的海豚湾剧场、寓教于乐的海狮乐园、专为儿童与青少年打造的炫动俱乐部等场所。

首先,法律意识薄弱,欠缺权利和义务的法治思维,守法意识不强。

这两起校园伤害案的发生时间间隔不足一个星期,且情形是如此相似。男生遇害者只有14岁,而女生遇害者年仅13岁。我们在痛惜的同时不禁疑惑,为什么那些施暴者能够在校园中为所欲为?为什么受欺凌的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

不到半年时间,连发三起弑母案,令人痛心。面对这一幕幕忤逆的悲剧,我们不得不反思,本应天真无邪的孩子怎么会如此丧心病狂、冷血无情?

2.3 不同TSH水平与TG及LDL-C的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TSH水平与脂质代谢之间的相关性,将女性亚临床甲减人群以TSH 10 mIU/L为分界进行分层,并对不同TSH水平与TG及LDL-C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水平与TSH水平显著相关,尤其是TSH>10mIU/L时TG升高的风险明显增加(β=1.84、OR=4.96、95%CI为1.83~13.51、P=0.002),4.2 mIU/L

2018年12月31日,湖南省衡南县三塘镇13岁少年罗某,用锤子先后将其母亲谭某某、父亲罗某某锤伤,之后逃离现场。抢救无效,伤者因伤势过重死亡。

受人力资源有限及临床实际情况限制,利用传统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在短时间内收集完整、客观、有效的护理质量评价数据困难较大,数据后期质量分析客观性和准确性不足[9]。本研究以固定成员通过信息化平台结合现场评价方式采集指标数据,有利于在减少人力资源浪费,缩短现场检查时间的同时保证数据客观性、精准性。研究中构建的指标体系各指标维度、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方法及备注界定明确,数据采集时间相近,利于实现质量评价的量化统一,且信息化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使用方法及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控制效率,提高质量控制员满意度。

2018年12月2日,湖南省益阳市沅江泗湖山镇一名12岁男生吴某康,持刀将亲生母亲杀害在家中。案情查明后,吴某康承认自己错了,但不认为是什么大错,“我杀的是我妈又没杀别人,学校不可能不让我上学吧?”

最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不足。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容易采取“以暴制暴”的维权方式。

其次,法律知识不足,不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的内容。欠缺对未成年人权利及对违法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惩罚措施的认知。

另外,调查发现,法律意识薄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缺乏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认知和判断。调查数据显示,65%的未成年犯的犯罪原因是不懂法律,64.7%的未成年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访谈发现,未成年犯普遍缺乏基本的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甚至有些未成年犯不知道什么是法律,更不知道什么是犯罪。

第二,缺乏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认知和判断。调查发现,部分未成年犯对犯罪行为的法律后果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自己不可能被抓住或被判刑,即使判刑也不会判很重。这主要体现为:一是对应受惩罚的侥幸心理。有些罪犯认为自己的犯罪手段比较隐蔽,不可能被抓住,能够逃避法律的惩罚。调查数据显示,31.7%的未成年犯“凭经验认为不会被抓住”。二是对犯罪后果的错误认知。部分未成年犯在犯罪前没有认识到行为的严重后果。调查数据显示,60.5%的未成年犯说“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价就不会实施犯罪行为了”。

将“器物”的理念引入雕塑本体,首先应该是关于雕塑本体的这一块,从维度上讲就是研究雕塑正负空间、空与实、容积与外形、内与外的机会。还有体会雕塑的生命由里向外、生命体的容积性等都可以从“器物”上去得到。在欧洲,奇里达就提出了以空造形的理念,将空间作为雕塑的媒介。第二,在突破雕塑边界的方面,“器物”的提出又把雕塑与使用功能相联系找到了理由。但是,从该板块所展示的作品中发现,我们的雕塑家更多的是在直接搬用日常器物,用以显示中国文化身份和文化内涵,显得简陋了些。这样的认知还没有真正提高到关于雕塑本体语言的思考层面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少年作为世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其品德修养、知识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我们该如何保护、如何教育?又该如何做好恶性事件的预防?这都是亟须家庭、社会、学校和有关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问题。

标签:;  ;  ;  ;  ;  

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成长路上的隐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