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巫家拳的传承现状与发展路径优化研究
□杨惠燕 张 程
【内容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巫家拳的传承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近10年来巫家拳的保护与传承有一定的发展,但较缓慢。提出优化策略:深挖巫家拳地域文化价值,拓宽传播渠道;制定“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培养高素质职业传承人;加大学校传承力度,让巫家拳文化进入中小学校园;培养巫家拳操社会指导员,全面推广“巫家拳操”进社区;长株潭三地巫家拳齐心协力,“抱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 传统武术;巫家拳;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并伴随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巫家拳是湖南本土传统拳术,在湖湘文化中孕育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已有200多年的传承历史。风格独特、刚猛剽悍的巫家拳居于湖南四大名拳之首,在湖南乃至全国传统武术史上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为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利用和开发巫家拳,进一步推动巫家拳传承与发展,实现其特有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对巫家拳的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巫家拳传承的优化策略。
一、湖南巫家拳的起源及流派
(一)湖南巫家拳的起源。巫家拳是湖南省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拳种。创始人巫必达(1751—1812),又名巫黑,字有能,福建汀洲人,少年习南少林拳,青年时期走南闯北,寻师学艺,深得武当内家拳法的精妙。清嘉庆初年(1797年),巫必达定居湖南湘潭,潜习武学,精研南少林拳法中攻防多变的实用招式与武当内家藏精培神、蓄气发劲的内功心法,再结合自身瘸脚生理及湖南人霸蛮敢死这一性格特征,创立了一种有别于南少林和武当拳的湖南本土南拳,并在湘潭、株洲、长沙一带传徒授技,后辈尊称其拳为巫家拳[1]。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管理改革,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在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对组织机构的层次、人员组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一个系统科学的能够统筹规划全校通识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设规划、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运行及教学评估与考核的组织架构。很多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主要是由教务处制订计划并负责实施,但由于教务处工作繁忙而且其管理模式多停留在专业教育的管理运行模式上,通识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
(二)湖南巫家拳的流派及流传地域。巫必达终生未娶,死未还乡,葬于湘潭东郊的荷塘乡青山村黑石(该地旧为湘潭班毛塘冯家族地)[2]。巫家拳主要传人有李大魁、冯南山、唐三等人,巫必达授徒善因材施教,故同一路拳传承下来风格各异,李、冯二人为其养老送终,因而各得其真传[3]。巫家拳流派主要有三:湘潭冯氏巫家拳(分为三系)、株洲李氏巫家拳和长沙唐氏巫家拳。
囿于族规门派,早期的巫家拳几不外传,名声不显,发展缓慢,后在对战太平天国斗争中,随湘军播及湘赣鄂、川黔等地。黄兴、秋瑾等近代革命先驱均曾习练巫家拳。虽然经此黄金发展期后,进一步漫延全国直至海外,但巫家拳的传承与发展主要地域仍是湖南的长株潭地区。
二、湖南巫家拳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了保护巫家拳这一优秀民族传统拳种并发扬光大,湖南巫家拳的传承人们进行了积极地行动。
这么儒雅英俊的中年大叔,雨鸾师父是修了多少辈子,才跟他结成夫妻的呀,当然,人家雨鸾师父也是沉鱼落雁,花容月貌,当年七秀坊七秀之一,配上他这个由金水镇来的穷小子,也是绰绰有余地。
湘潭市201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显示,巫家拳已传承到第八代,传人已有万人以上。2015年,湖南省武术协会为46个武术传统门派拳种研究会和246名武术传统门派拳种传承人进行命名及认定,其中有近100人是习练巫家拳,湘潭有90多人,株洲只有3人,而长沙仅有1人。
现巫家拳基本以流传地为传播中心,练习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多聚集在社区公园、广场等地进行锻炼。也有传承人在当地开设巫家拳馆授徒,由于民众对巫家拳缺乏足够认识,参与人数不多,发展较为缓慢。
(四)拓宽传承途径,培养传承新生力量。传统武术因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受到历届党和无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而保护的最好途径就是传承。巫家拳在历史的变迁中,同样经历着和其他拳术一样的问题:师徒制传承下单薄的人丁不足以“光大门楣”[4],传承之路任重道远。可喜的是,在湖南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巫家拳操于2015年被正式引进到湘潭市第四中学、富强学校、火炬学校、工业贸易中专等学校试点推广,在增进学生体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同时,拓宽了巫家拳传承口径,有利于其横向传承和发展。
(二)编排巫家拳操,服务全民健身。为更好地推广巫家拳,湘潭巫家拳传承人颜亮鸣创造了一套“巫家拳操”。巫家拳操是巫家拳的功法练习,又叫单操,颜亮鸣把它配以音乐、口令、节凑创编成音乐操。这套操简单、实用,相比套路繁多的巫家拳,巫家拳操更容易上手,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操练,深受市民喜爱。2014年开始,颜亮鸣在学校和社区进行试点,出版书及光碟,全面推广巫家拳操。2018年,湘潭市巫家拳协会与当地文体局、文化馆共同举办雨湖区巫家拳三级社会指导员培训班,为街道、社区培训社会指导员,让巫家拳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除了管理会计自身意识薄弱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的问题。管理会计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职务,其对知识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对会计的业务流程熟悉,更要具备充分的管理经验。许多时候管理会计并不需要亲自进行会计的业务工作,一个优秀的大型企业往往有基层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而管理会计更重要的职责则是对基层的会计人员的管理以及与上层的汇报交接。但目前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仅管理意识薄弱,并且缺乏相应的知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管理会计道德素质存在问题,因此出现了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的情况,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一)以赛促练,积极参加各级别比赛。近10年来,湖南湘潭巫家拳参加较重要的官方活动有:第一,“2014年巫家拳邀请赛暨观摩交流大会”,来自长沙、株洲、益阳18个代表队、200多人参加。第二,2017年11月由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湖南第五届武术大赛,集体巫家拳获第三名。该次比赛为湖南省最高级别武术套路比赛,参赛人数达到2,000人左右。第三,2017年8月,在第六届澳门国际武术节暨澳门国际武术大赛上,湖南湘潭巫家拳11岁弟子高浩钧获M2其他拳术比赛项目亚军。第四,第二届武术节暨2018梅山武术邀请赛湖南传统武术展演中,湘潭巫家拳与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国内各省市的72支代表队近2,000名运动员同台展演,获得最佳展演奖。
三、湖南巫家拳的发展思路与策略优化
其实,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政治和法治观念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罗马留给西方的财富同样也值得当今中国借鉴。
(三)申报湖南省非遗,扩大知名度。2011年,湘潭巫家拳、长沙巫家拳相继申报湘潭市、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2016年,湘潭巫家拳、长沙巫家拳都被正式纳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备工作,2016年10月底,颜亮鸣拳师率领湘潭巫家拳协会等一行人到福建连城寻根问祖,搜集更多巫祖的资料。
(二)制定“非遗”传承人保护政策,培养高素质职业传承人。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应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对巫家拳来说,不仅要注重“静态保护”,更应注重“活态传承”,而传承人应是“活态”的保护对象。当地政府对“非遗”保护应制定相关政策,从政策上给予“非遗”传承人保护。一方面,支持巫家拳传承人开馆授徒,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或发放固定补贴,让巫家拳传承人致力于巫家拳的推广而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采取与高校合作的方式,依托高校体育教育的优质资源,构建高校传承人培养路径,培养一批巫家拳高素质科研教育人才,为当地本土文化教育发展服务。
(一)深挖巫家拳地域文化价值,拓宽传播渠道。巫家拳的形成环境结合了湖湘文化中不畏牺牲、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湖南人。如曾国潘麾下湘军将领郭森林、刘连捷等,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黄兴(被写入冯氏巫家拳第5代传人)、“鉴湖女侠”秋瑾等都是巫家拳的门人弟子,传人中的唐徽典于1931年获湖南省第一届国术考试冠军。现今社会已经进入和平文明时代,巫家拳技击术定位虽已淡化,但其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还值得深入开发,以满足人们对身体健康日益突出的需求;同时还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将巫家拳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进行多方位传播,扩大影响力。
(三)加大学校传承力度,让巫家拳文化进入中小学校园。学校是巫家拳传承的重要路径,但目前湘潭巫家拳才进入4所学校,且在学校是以“大课间操”形式存在,巫家拳“非遗”教育没有深入到课堂,学生对巫家拳渊源及文化价值并不了解。为此,第一,可将巫家拳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到中小学课堂,让更多学生了解巫家拳文化;第二,可选择、改进巫家拳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套路作为课外活动教学内容,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先推广,以点带面;第三,在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巫家拳兴趣班、训练队,派拳师定期教学训练。当地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和武术协会定期举办市级中小学校巫家拳文化武术节,进行比武操练,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报导,烘托巫家拳练习气氛,进一步扩大巫家拳的传播范围和知名度。
调查表明,近年来湖南巫家拳传承人及巫家拳协会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来促进巫家拳的发展,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巫家拳的声誉和知名度。但是要使一项地方优秀拳种传承并发扬光大,不仅需要传承人和协会的努力,更需要当地政府支持和联合社会各届的力量。
旅游会展行业的崛起不仅对地区经济起到带动作用,更主要的一点就是它能够对当地的人文文化、景区等进行推广。这类会展的举办有特定的地区要求,首先,举办地需要具备符合要求的设施,其次,举办地区还要具备应对突然涌入的人流、信息流、物流及资金流的实力,最后,举办地的当地居民应该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避免给游客带来较差的体验。例如,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建设的鸟巢、水立方等,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上海建设了世博会展中心,这些设施自身就是一个旅游景点,让游客纷沓而至。
(四)培养巫家拳操社会指导员,全面推广“巫家拳操”进社区。社区推广是巫家拳另一条传承路径。借助全民健身的东风,全国各社区的健身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巫家拳操的创编为巫家拳进社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目前还急缺一批有巫家拳练习基础的人员来进行巫家拳操的推广工作。一是社区派人员到巫家拳馆来培训;二是可以与当地高校合作,由巫家拳协会派拳师去高校培训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会后再安排到各社区传授巫家拳操。一方面社体学生可以通过对社区居民教学进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他们学习能力强,动作要领掌握比一般人要快得多,更利于巫家拳操的推广。
(五)长株潭三地巫家拳齐心协力,“抱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长沙和湘潭的巫家拳均已经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益阳等地的巫家拳传承人还在致力于当地的“申遗”工作。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巫家拳每一个传承人的心愿,但也非常困难。长株潭三地巫家拳本是一脉相承,如果能抛开流派之别、地区之利,合力“抱团”共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会成为湖南巫家拳打开新出路的敲门砖。
四、结语
湖南巫家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中的优秀地方拳种,相比其它地区民间拳种的逐渐消亡,巫家拳至今在湖湘城乡之间保持着活力,可见其群众基础扎实深厚。巫家拳传承人有必要在保护和传承巫家拳的同时,打破门户偏见,破除陈规陋习,不断地创新,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湖湘传统武术文化,为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运动中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欣颖.长株潭地区巫家拳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一)[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5:136~138
[2]杨欣颖.巫家拳的缘起、流派及拳理拳路初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03~105
[3]湘潭市武术协会.巫必达与巫家拳[EB/OL].http://www.xtws888.com.cn/www/HTML/2009/7/2125.html,2011-8-6
[4]程维.湖南巫家拳传承及其技术特征的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5]赵军.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26~228
[6]覃勇.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分析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9~180
[7]夏越.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分析与实践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7:77~78
[8]刘锦伟,高芳芳,王茹等.试析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教学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4,21:160~164
【作者简介】
杨惠燕(1974~),女,湖南怀化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
“学员回到各自的社区,开设慢病糖尿病工作室、高血压工作室。很多人成为科室主任,甚至院长,在社区居民中的信任度提升。”周蕾介绍。
张程(1985~),男,湖南株洲人;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标签:传统武术论文; 巫家拳论文; 文化传承论文;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