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平
(山西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传统推拿疗法结合董氏奇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本人自2015年5月以来,对46例痛经患者进行了推拿加针刺治疗。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4岁。未婚者38例,已婚者8例。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22年。每月行经前一周做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46例患者,治愈28例,约占61%,好转16例,约占35%,未愈2例,约占4%,总有效率约占96%。结论:对46例痛经患者采用中医推拿加针刺门金人皇穴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极易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推拿治疗;痛经;门金穴;人皇穴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337-02
痛经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指患者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下腹部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质量。目前,该病在临床中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有相关研究显示,可能与患者的PG上升、子宫过度收缩、子宫缺血以及缺氧有着一定的关系。该病多见于20岁以上青年女性,发病率约为13.55%,其中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发病率越高。在中医学方面,痛经主要是由于经学不畅、气滞血瘀所致,“不通则痛”即实证;其次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患者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因此,本院将对2015年5月以来收治的46例痛经患者进行了推拿加针刺治疗,取得良好的相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6例患者,全部依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妇科部分。诊断为痛经。(即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痛及腰骶,甚则昏厥,呈周期性发作;好发于青年未婚女性。排除盆腔器质性疾病所致的腹痛)。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14岁。未婚者38例,已婚者8例。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22年
2.推拿治疗
2.1 腰背部操作
(1)首先医生站于患者一侧并指导其取俯卧位,之后医生采用滚法和按揉法在患者的腰背部以及八髎部进行推拿;(2)医生在患者腰背、骶部的华佗夹脊穴以及阳性反应点、腰阳关、次髎等穴上做深沉有力的按压法,以得气为度。当患者自觉腹部有温热感时为效果最佳。且在一般情况下在医生做完此方法后患者的疼痛可得到基本的缓解[4];(3)掌擦肾俞、命门,擦八髎以透热为度;(4)点按腰阳关、膈俞、胆俞、胃俞、肝俞、命门、八髎、脾俞、肾俞等穴。
2.2 患者侧卧位
腰部做斜板法。将偏歪的棘突调正(腰4棘突常常有偏歪)。
2.3 患者仰卧
患部常规消毒,用一次性套管针针刺患者的门金穴和人皇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
门金穴的位置在足背第二和第三跖骨连接处前凹陷中。贴骨进针。本穴位置在陷谷后接近陷谷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人皇穴的位置在胫骨后缘内踝上缘上三寸处,比三阴交穴高一点。而不是三阴交穴的内踝尖上三寸。董景昌老前辈称之为上三阴交穴。
此二穴均取2寸针,进针0.5~1.5寸。每隔6分钟行针一次[5]。左侧门金加上右侧人皇。或者是右侧门金加上左侧人皇。不要双侧同取。
2.4 腹部操作
(1)医生采用掌揉法的方式在患者的小腹部进行顺时针操作,以透热为度。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医生用拇指点按患者的水道、气海、关元、归来等穴;(2)操作者用拇指按压患者小腹部上的肾经、胃经、任脉和脾经线路,以患者自觉有酸胀感时为效果最佳;(3)拿小鱼际、小腹,擦小腹。
2.5 辩证加减
(1)寒湿凝滞者:加擦督脉、擦八髎、擦小腹等;(2)气滞血瘀者:加双手斜擦两胁肋部,点按膈俞、章门、期门、太冲、行间等穴;(3)气血虚弱者:加摩腹、揉中脘、下脘、足三里等穴;(4)肝肾亏虚者:加擦横擦肾俞、命门、督脉,点揉照海、太溪等穴。
本套手法操作约35分钟。每月行经前治疗7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手法结束后取针,结束治疗。
3.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妇科部分。判定疗效。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3.2 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3个月后,参照上述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8例,好转16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约为96%。
4.讨论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是指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但是由于人们对中医推拿的不了解以及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在推拿临床中比较少见。中医学认为,气血瘀滞是导致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且常见的有三个方面:(1)爱吃冷饮的患者,寒凝胞宫,导致寒凝血瘀,此类患者常常存在明显的受外寒使,如穿衣单薄、经期受凉史、先天阳气不足等,即为虚汗体质,因此此类性质的患者患有痛经的例数占所有患者中的90%;(2)爱生气的患者,情志郁结,肝气不疏,气道导致血瘀。此类患者在行经前有明显的乳房胀痛,或胁肋胀满,性情急躁易怒,经期小腹部疼痛,经水红紫,舌质红。(3)人流过多的患者,湿热内侵,导致淤血阻滞。这种证型的疼痛,多为频繁人流,导致生殖系统气血虚弱,抵抗力下降,引起外邪入侵所致。因此,经过临床研究发现,采用推拿能有效地行气活血;散寒除湿:补气养血以及滋养肝肾,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门金和人皇穴都是董氏奇穴的创始人董景昌老前辈的所发明的。门金穴具有疏肝理脾调气的作用。治疗痛经极为有效。人皇穴又称上三阴交,是肝、脾和肾经的交会穴。也有疏肝理脾补肾的作用,是妇科常用的大穴。此二穴配合再加上推拿治疗痛经双管齐下相得益彰,取得疗效。
综上所述,对46例痛经患者采用中医推拿加针刺门金人皇穴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显著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且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极易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信文主编.《推拿治疗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0年12月第1版 489页.
[2]罗才贵主编.《推拿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1年8月第1版,207-208页.
[3]《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359页.
[4]于永昌著.《常见疾病推拿手法配方》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 2002年5月第1版,104页.
[5]邱雅昌编著.《董氏奇穴实用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2年10月第1版,83和114页.
论文作者:刘永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针刺论文; 疼痛论文; 小腹论文; 中医论文; 腹部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