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城市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城市的规模不断在扩大,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大量的城市问题。其中内涝是最常见,也是当前广受各界关注,亟待解决的而重大问题之一,“海绵城市”的提出,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应用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流入城市,在该种状况下,如果不能进行海绵城市的合理引进,会大幅度增加城市地表径流,导致产生水污染,进而导致出现河流生态恶化,洪涝积水等不良现象。科学应用海绵城市可以使市政道路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利用降水资源。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主要是指城市具有与海绵相似的特征,在面对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时能够具有较强的“弹性”,在雨季时可以对雨水进行吸收、储蓄、渗透、净化,当需要用水时也将储蓄的水源进行释放和利用,以此来稳固该城市的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发展。
2“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理念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在城市雨洪管理方面的理念,意指使城市建设拥有海绵一般的同等性质,可以很好地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并对不同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产生缓解的效果。在雨水充足的时候把有限的雨水储存起来,在缺乏雨水的时候把储存的雨水进行合理地释放并对其加以利用。这样既符合生态优先的原则,又能够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采用有效的方法和低影响的技术进行开发,可以达到对水资源的掌控与利用,这样才能够确保对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促进城市生态的有效修复和加强城市防灾的能力。从2012年开始,我国与其他国家一同发起低影响的开发技术倡议,并推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以有效处理城市中所存在的排水问题,并且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城市的水生态不遭受破坏。我国有许多城市已经成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
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道路需要结合特性进行设计
为了实现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需要根据城市内涝形成的特点,进行道路设计,对低洼地带进行重点关注,从基础建设角度降低内涝的发生频率,减少目前各地因积水不断改造道路的现象。除了路面的设计,还要结合蓄水的特性,在下方设计好蓄水的设施,有效利用蓄水箱等设备,进行降水储存。
3.2选择路面材料
在选择道路路面材料时,需要尽量选择透水砖和透水沥青混凝土,不仅需要确保最大程度满足道路使用功能,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实现降噪,抗滑和道路透水,使其能够在更大程度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进行具体工作过程中,选择使用透水沥青路面进行车行道路面铺设,其中以半透水和全透水为主的,在利用全透水沥青铺设道路路面时,不需要设置防水层,同时基层和沥青下面层均为透水层,确保地表降水可以渗入路下土基。利用透水砖进行人行道路面铺设,垫层选择使用碎石层,该类人行道具有多孔结构,降水可以迅速渗透地表,补充地下水源,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调节城市湿度和温度。除此之外,多孔结构表面通常较为粗糙,透水性普遍较高,使其路面不易积水,能够进一步保障行人出行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附属设施设计
市政道路项目中的附属设施主要包括两方面设计内容,具体如下:第一,路缘石设计,路缘石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排水设施,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形态的差异性进一步细致地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立缘石,其在应用中的高度应当比地表高度略高,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提高雨水的汇合效率,另一种是平缘石,若将平缘石融入市政道路的设计方案中,设计人员需要将平缘石的高度与地表高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市政路面的积水问题;第二,边沟设计,对于边沟设计作业而言,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若材料配合比不合理或者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则很容易导致边沟结构出现大量积水堵塞等相关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市政道路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施工作业,提高给排水效率。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可以在边沟设施中种植一些植物,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提高雨水在净化、输送、排放等环节中的作用效果。
3.4对绿化带的设计
首先是对雨水进行收集。“海绵城市”的渗水功能可以将市政道路表面与绿化带雨水接口处的雨水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绿化带会比市政道路表面高出10~25cm,有利于实现路面积水的清除工作。除此之外,在进行雨水口分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其处在市政道路表面与绿化带内的土壤之间,以便对雨水进行收集从而进行循环利用。其次应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由于部分城市的降雨多数为酸性雨,不仅会对市政道路中的绿化带造成损伤,同时还会对市政道路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在对雨水进行收集之后进行过滤,以便确保雨水循环利用时的洁净度。在对雨水进行过滤时,可以通过在绿化带上铺设种植土、科学地对砾石层进行设计以及安装渗透管等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在对雨水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加快雨水渗透的速度,同时,可以确保雨水的洁净度,以便真正达到雨水过滤的效果。最后应缓排滞蓄。为了更好地确保市政道路设计的效果与预期的效果达成一致,要利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缓排滞蓄设计,在实际进行缓排滞蓄的过程中需要将绿化带的实际情况与地理环境、结构等进行结合,以便确保设计出的效果更加科学合理,通过缓排滞蓄设计能够使得雨水在渗透的过程中具有层次。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设置雨水口的位置设计出相应的排水沟渠,以便通过排水沟渠对大量雨水进行储存,从而为雨水收集与过滤工作提供保障。同时还可以对排水管与其他渗水装置进行安装,并利用渗水装置使得雨水能够进入到地下深层的位置,从而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补充并为城市用水提供相应的保障。
3.5做好人行道及车行道设计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市政工程建设中人行道及车行道设计都是采用非透水性工艺,这样就会由于降雨造成道路出现严重积水,并且道路透水性不强,这样自然降雨很长时间就没法与地下水循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出现。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车行道设计都是使用具有良好透水性的路面施工工序和材料,这样就很大程度减少地面径流量,及时有效补给地下水。其次在具体的设计当中不管是从价格还是性能沥青混凝土都为合适,在车行道上层使用的沥青混凝土要有透水性,这种施工材料在降雨中能够很好的帮助雨水渗透,促使其很快渗透到地下表面,在基层和中间层则不需要使用透水性材料,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道路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也可以减少路基侵蚀和破坏。除此之外,雨水会沿着横坡排放到盲沟中或者流入到绿化带中,也可以聚集在地下或者集雨装置中,确保雨水得到回收利用,保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的设计对于城市的整体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减少当前频繁发生内涝的情景,应在海绵城市的相关建设理念下进行设计,使城市的道路能够符合规范,起到良好的蓄水、排水效果,而又不影响实际使用和城市美观。
参考文献:
[1]温小瑜.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3):105+107.
[2]贺鹏.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分析[J].贺建材与装饰,2018(15).
[3]柯水平,张树宁,白子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10):1-4.
论文作者:赵玉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透水论文; 透水性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