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铁路运输现状及发展对策_铁路运输论文

“九五”铁路运输现状及发展对策_铁路运输论文

“九五”铁路运输形势及发展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铁路运输论文,对策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五”铁路运输及建设简要回顾

“八五”以来,在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铁路运输及建设也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很大成绩。

铁路运输部门在运输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狠抓挖潜扩能,努力提高运输效率,较好地完成了铁路运输生产任务。预计“八五”末期,铁路完成旅客年发送量将达10.3亿人次,货物发送量15.9亿吨。预计五年可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59000亿吨公里左右,旅客周转量17000亿人公里左右,总计换算周转量76000亿吨公里左右, 比“七五”时期分别增加20.7%、19.0%20.3%;地方铁路“八五”预计累计完成货物周转量约150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约19亿人公里,分别比“七五”增加60.7%、26.7%。

铁路基建部门广大职工以高昂的斗志艰苦奋战,铁路基本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国家铁路(含合资铁路)预计可完成新线铁路5900公里(其中复线1700公里,电气化1000公里),既有线复线约34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2200公里,新建铁路的铺轨里程和增建复线的铺轨里程分别是“七五”期间的3.5倍和1.4倍。“八五”期末,国家铁路营业里程将达5.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将达29%,电化率将达18%, 均比“七五”提高5个百分点。地方铁路预计完成铺轨1000公里。 至“八五”末,国铁加地方铁路总营业里程达6万公里左右。因此可以说, “八五”期间是建国以来铁路建设资金投入最多、建设步伐迈得最快的五年,是铁路大发展的五年。特别是“八五”后三年,随着一大批在路网上起骨干作用的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完成,如宝中线、兰新复线、浙赣复线、侯月线一期工程和北京西客站建成投产,京九线全线铺通,将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保证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九五”铁路运输形势分析

经过五年的建设,铁路网规模有所扩大,装备水平有新的提高,铁路运输紧张状况在部分地区和通道上有一定缓解。但与国民经济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铁路从总体上仍未摆脱“限制型”状况。

铁路运输面临的主要问题

1、运输负荷明显加大,运输能力普遍紧张

“七五”末铁路运输负荷为2475万换算吨公里/公里,到1994 年已达到3006万换算吨公里/公里,已远远超过俄罗斯的铁路负荷, 为其他发达国家铁路负荷的若干倍。如此强大的运输负荷,使得铁路不得不拚设备,吃老本,并以降低服务质量为代价。铁路运输能力也因此而十分紧张,国铁498个区段中,能力达到或超过饱和的区段已占55%以上。

2、客运能力全面紧张,“买票难、乘车难”状况未能改善

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088对,总定员数为234.6万人,1994 年实际日均发送量为295.6万人,超过总定员数的26%。春运、 暑运高峰期超出50%以上。旅客“买票难”现象十分突出。

由于客运发送量远超出能力,致使旅客列车超员严重,除短途客车和优质优价客车外,一般中、长途客车超员20%,部分客车超员100 %。超员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乘客最基本的要求“上车有座”难以满足,因此,客运服务质量难以提高,“乘车难”状况未能改善。

3、货运需求持续上升,“限制口”状况仍然存在

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铁路日均装车量不断上升,“七五”日均装车为7.2万辆,1995年可达7.6万辆以上。然而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目前,日均请求车约为10万辆左右,已超过装车能力的30%以上。全路“限制口”紧张状况未能缓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进出西南限制口、华东地区限制口。

4、省区交流增长过快,大区通路矛盾突出

从货运看,“七五”末出省货运量8.1亿吨,占全国运量的55.3 %,1994年已达9.6亿吨,占全国运量的61.2%, “七五”末出区货运量为4.1亿吨,占28%,1994年已达4.75亿吨,占30.2 %。 从客运看, 1991—1994年间,客运发送量年均递增3.29%,其中管内客流递增3.31%,市郊客流递减3.46%,而直通客流递增8.64%,从运程看,100 公里及以下客流递减0.57%,101—200公里客流递增3.54%,201—500公里客流递增5.86%,501—1000公里客流递增11.87%,1000公里以上客流递增10.63%。

省区间客货交流量的增长,致使平均运程延长,周转量增长加快,同时也导致大区间通路能力紧张。

煤运通路能力不足。南北通路能力紧张,铁道部掌握的“限制口”中,南北通路占13个。西南通路能力更加紧张,进出西南的“北口、东口、南口”全部为铁道部掌握的“限制口”。东北地区尽管因许多国有企业效益不佳,而导致货源不足,但哈大线和进出关能力却仍然严重不足,哈大线和沈山线能力紧张区段的利用率已在90%以上,山海关“限制口”要车满足率仍只能达到70%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铁路客货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根据国家计划,“九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8%,人口将达到13亿左右。

据此测算2000年铁路运输的货运需求为18亿吨,预计比1995年增长2.1亿吨,年均递增2.5%, 较“八五”高近1 个百分点; 货物周转量15300亿吨公里,预计比1995年增加2500亿吨公里,年均递增3.6%,基本与“八五”持平;客运量12.5亿人次,预计比1995年增加2.2 亿人次,年均递增3.9%,较“八五”高2.3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约4700亿人公里,预计比1995年增长1150亿人公里,年均递增5.8%,年均增加230亿人公里,比“八五”略有下降,但年均增长量上升;换算周转量约20000亿吨公里,预计比1995年增长3650亿吨公里,年均递增4.1%,与“八五”基本持平。

铁路运输需求的特点

1、旅客发送量、周转量增长速度(3.9%、5.8 %)分别高于货物发送量、周转量增长速度(2.5%、3.6%);客货周转量增长速度高于发送量增长速度。

2、“三西”煤炭外运量大幅度增长,2000年将达到3.5亿吨,占煤炭运量比重达到43.8%。

3、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铁路省、 区际交流量所占比重继续提高,1994年货物省间交流量占货物发送量61.2%,2000年货物的省间交流量占64%。

4、运输需求的增长分布不均衡, 主要通路运输需求增长速度远高于总需求平均增长速度。

初步预测,2000年全国铁路主要通路的客货运量增长趋势如下:

(1)“三西”煤炭外运通路——“三西”煤炭外运量3.5亿吨,年均递增速度为8.5%。

(2)南北通路——京广、京沪、 焦柳三大南北运输干线和新建的京九、新长两大干线南下客运量为5000万人,年均递增7.0%;货运量2.7亿吨,年均递增5.1%。

(3)西南通路——出西南地区客运量2300万人,年均递增5.9%;北口(宝成线和湘渝线)进川货物年均递增3.5%; 东口及南口(湘黔线、黔桂线、南昆线)出西南货物年均增长5.5%。

(4)东北通路——出关客运量2330万人,年均递增5.3%;进关货物量8700万吨,年均递增3.8%;出关货运量8900万吨,年均递增5.8%。

(5)西北通路——西北(除陕西省)地区旅客出区1100万人, 年均递增8.0%;货物外运量3850万吨,年均递增8.1%。

“九五”铁路发展对策探讨

“九五”期间,铁路客货运需求的持续增长,使得仅靠“八五”已完成的建设项目已不可能适应需要,必须加快铁路发展,建设一批在“九五”期间能发挥重要作用的路网性干线,补充一些必要的配套支线。“九五”期间,铁路必须保持“八五”的发展势头,依靠内涵,扩大外延,争取路网规模有较大发展,装备质量有较大改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从总体上基本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

1、控制铁路运输负荷,增加铁路路网规模

到2000年,以现有的营业里程完成20000 亿换算吨公里的运输任务,则运输负荷将高达3636万换算吨公里/公里,有关研究表明, 现有运输条件下,铁路不可能承受如此高的运输负荷。从理论上看,铁路可承受的运输负荷与客货流分布,运输组织水平、运输设备状况(如复线率、电化率)及服务质量水平密切相关。考虑到2000年组织水平的提高,运输设备的加强(复线率提高到33%,电化率提高到28%),以及服务质量的改善,运输密度达到3250万换算吨公里/ 公里将是可以承受的,按此计算,2000年目标营业里程应在6.1万公里以上, 即“九五”期间应增加营业里程6000公里以上。可见,“九五”期间必须加快路网发展,在对既有线进行复线和电气化改造的同时,较大规模地修建新线。

2、加强主要通路能力,力争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

“九五”运输需求表明,由于运量分布不均衡,区际间客货交流量增长较快,“三西”煤炭外运通路、南北通路、西南通路、进出关通路和西北通路压力加大。大通路堵塞,会全面抑制客货需求,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因此,“九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加强五大通路建设,从而实现主要通路由“限制型”走向“基本适应型”,并为铁路至2010年进入适应型打下基础。

3、逐步打通主要限制口,全面提高铁路综合能力

目前,进入上海局、广州局、柳州局和成都局管理范围的铁路分界口能力普遍较紧,已制约着主要通路能力的发挥、线路综合效益的提高。随着客货运量的增长,限制口问题将更加突出,并且直接影响“九五”即将建成的京九线、焦枝复线等干线作用的发挥,为此,“九五”期间应以打通主要限制口为重点,安排一些改造项目。

4、重视解决客运问题,逐步改善服务质量

铁路旅客运输既是繁荣经济的重要纽带,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社会安定。解决客运问题,应是“九五”发展的重要任务。为适应客运数量持续增长、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应围绕数量、速度和舒适度方面,分别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

在数量方面,首先要强化、优化路网,提高通过能力,以增开旅客列车;其次要调整旅客列车结构,增大长途旅客列车比重;第三要在巩固旅客列车扩编成果基础上,大力发展双层客车,扩大“双客”开行范围。

在速度方面,首先要普遍提高现有客运繁忙干线客车时速,争取达到140—160公里;其次要研究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力争部分建成试验段,实现时速250—300公里行车;第三要优化行车组织措施,提高旅行速度。

在舒适度方面,首先要努力实现特快列车、旅游列车的空调化;其次要扩大开行优质优价列车和旅游列车。

5、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提高现代化水平

科教兴路已作为铁路发展的重要方针。“九五”期间,铁路要突破客运高速技术,推广货运重载技术,继续加快牵引动力改革步伐,提高列车重量,加大行车密度。大力发展铁路通信网,努力提高信号控制水平,加快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接触网为重点,提高电气化铁路可靠度、耐久性。强化轨道结构,扩展重轨及无缝线路铺设。改革维修制度,进一步提高维修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集中化、散装化和冷藏化运输。于此同时,努力搞好员工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素质。

标签:;  ;  ;  

“九五”铁路运输现状及发展对策_铁路运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