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轨迹、价值意蕴及体系构成
王历荣1,陈湘舸2
(1.四川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2.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应对人类面临诸多共同挑战而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如同人类思想史上一切重大的思想、理念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形成过程,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了人类社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出路,向世界解答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何处去”这个根本性历史命题。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构成,其中,经济共同体是基础。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共同体。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梦;“一带一路”;中国智慧
对于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应对之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就是中国答案,回答国际社会关注的“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1]这个历史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方略,其中之一便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与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都呼吁全世界人民同心协力,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世界梦努力奋斗。在21 世纪,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一切国家、民族、政党的神圣使命,将为人类社会创造美好明天,开辟新的出路。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轨迹
像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伟大的理念、思想、理论的形成,必定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发生发展、完善成熟的过程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过程。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发生发展的过程,回顾它的提出者、倡导者的思想轨迹,对于我们深入正确地揭示、理解、把握它的本质、宗旨与精神,无疑是有价值的。从“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迈向命运共同体”,到被写进联合国重要文件,在多样文明际会的地球上,中华文明在“和而不同”思想之源的启迪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赢得世界的认同。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双边和区域命运共同体
在第一个发展阶段,还不是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只是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或者与某个地区组合而成的“命运共同体”。并且与“命运共同体”同时存在的还有“利益共同体”。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国家应当“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2]201。两个月后,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2]316“利益共同体”指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在经济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命运共同体则是指中国坚定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反对任何改变中东政治版图的企图;以及高度关注叙利亚人道主义状况,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包括“人类”“命运”与“共同体”这三个层次、三个要素,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之后,才由三者优化组合成统一的、固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范畴。
西双感觉到一种难以忍受的压抑。尽管他是笑着的,楼兰是笑着的,罗衫是笑着的,护士是笑着的,楼兰的母亲是笑着的,屋子里的鲜花和阳光是笑着的,但是西双仍然感觉压抑难堪。似乎墙壁从四个方向朝他挤过来,将他的躯体压缩变小;而那心脏却又不断膨胀,嗵嗵跳着,似乎随时可能爆炸,将身体撕成千万只碎片。心神不宁地坐了一会儿,西双起身告辞。楼兰说不多坐一会儿了?西双说下午还得上班,眼睛一个劲儿地瞪着罗衫。楼兰笑笑说那就不强留了。她让她母亲送一下西双和罗衫,人就躺倒在病床上。她非常累,不过说了几句话,却像爬了二十几层楼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她已经好多天没有吃下一口饭了,她脆弱肿胀的食管吞不下任何成块的食物。
在第一个发展阶段,由于命运共同体尚未提高到人类这个层面与高度,因此出现一系列内容不同的命运共同体。一是“两岸命运共同体”。2013年6月13日,在会见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一行时的谈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我们要努力增进两岸民众福祉,让更多民众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积极促进两岸同胞在厚植共同利益、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振兴中华的共同信念。”[2]235可见,所谓“两岸命运共同体”,主要是指民族振兴。二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013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2]292“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就其目的来说,是所谓有福同享的幸福共同体。三是“中非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25日,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中非友谊时指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2]305这里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不仅包括现实利益,还包括“历史遭遇”,也就是历史命运。四是“亚太命运共同体”。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我们要牢固树立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以自身发展带动他人发展,以协调联动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传导正能量,形成各经济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2]350从旨在“形成各经济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来看,“亚太命运共同体”主要是指经济共同体。五是“亚洲命运共同体”。2014年5月21日,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大家共同生活在亚洲这个大家园里,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日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2]354这里所说的“亚洲命运共同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诸方面的安全的综合性命运共同体。六是上面谈到的“中阿命运共同体”。由于与之并存的还有“中阿利益共同体”,因此,它不包含经济利益。七是“周边命运共同体”。2014年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3]444为此,要求“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3]444。因此,周边命运共同体就是把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命运共同体。
(二)第二阶段: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从2015年到2017年。在此期间,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第一、第二两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共有12 次明确提出并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但在此有必要指出:意义极其重大深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诞生,并非突然,更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其一是上面所论及的7种国家、地区类的命运共同体。其二就是现在要强调指出的,2013年与2014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命运共同体时,在不同程度上或明或暗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从而隐含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范畴。例如,2013年4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2]330这里所讲的命运共同体实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主体是“人类”“各国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方已不是某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地球”“地球村”。又如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这样一段重要的话:“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261这里的命运共同体就是指“人类”“当今世界”,无疑就是指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十九大报告所提出和阐释的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的理念与方略,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发挥联合国对于构建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的积极作用。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短短一年间,该理念载入联合国多份不同层面决议。2017年2月10日,这一理念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3月17日,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3月23日,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11月2日,又写入联大“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正如第71 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联合国社发委员会第55届会议主席菲利普·查沃斯也认为,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着眼于维护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对联合国推动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我们之所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第二阶段的日期确定为2015年至2017年,这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初步形成之后,其内容日渐成熟、臻于完善,并迅速走向世界,掀起了国际社会讨论热潮,“成为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熟的标志是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议:“同大家一起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3]537在这场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详细阐述了中国“为何要推动构建”、“构建一个什么样的”以及“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三大基本问题[5],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全面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因、愿景与实施路径。
50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以术后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为起始时间,每隔3个月为随访时间节点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对怀疑复发和转移的病灶行手术切除活检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阳性的患者结束随访,本研究所选病例均如期完成随访。
电力变压器的绕组是由截面为圆形,扁形的钢,铝导线绕制而成,绕组的主要形式有层式和饼式两种形式,层式绕组的线匝沿其轴向依次排列,饼式绕组的线匝在幅向形成线饼后,再沿轴向排列。
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3]539这是认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引领人类的经济、政治等行动。它所确定的正确方向,将解决世界向何处去的难题,给处于困境中的人类指明了出路,进一步明确地指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再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梳理、总结了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万隆会议一系列历史性活动与文件所确立和倡导的原则,认定:“这些原则应该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遵循”[3]539。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反复强调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我们过去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据此可以进而说,“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建设共产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十九大创造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地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众所周知,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就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实践方略将一步步把中国人民和全人类引导到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然,从今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产主义社会,道路是极其曲折的,时间也是漫长的。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是正义的,而正义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合乎全世界人民的愿望,而得道多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因此,我们有理由坚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并为之奋斗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梦必将实现,进而或迟或早将人类社会最终推进到共产主义社会。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使得各种观念与文化纷纷涌入我国,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及价值观渗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不断对中职生的价值观进行冲击,挤压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不良思想、观念、价值观的传播,网络的隐蔽性与虚拟性导致中职生沉迷于网络幻想,缺乏现实生活中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导致不诚信和违法行为有所增加。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
无论在中国还是整个世界人类思想史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及其实施方略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盏光耀千秋百代的明灯,为正处于困惑彷徨中的人类照亮了前进道路。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两大使命与担当:一个是实现中国梦,另一个是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梦。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梦的提出迅速成为当今世界的最强音,它从此便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乃至地球上每一个地方广泛传播,给全世界一切热爱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以新的希望和力量。
但就我们目前的认识水平,也许还难以充分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伟大理念所具有的现实与潜在的价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乃至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实施方略,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信奉、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目标和基本原则。它倡导并要求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对人类负责,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服从服务于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努力探索和创建有利于人类解放、人得以全面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由此看来,凡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以及倡导并实行合作共赢原则的经济组织,都属于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一)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有效应对共同挑战
当前,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与共同威胁。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犹如给茫茫大海上的航船竖立起新的航标,点亮了灯塔,从而使它有了正确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当十九大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便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得到人们的一致欢迎和普遍赞同。
正如人类思想史上一切新的重大理论的产生,都是顺应社会发展新的实践呼唤一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也是顺应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迫切需要。当前,人类面临诸多共同挑战,世界陷于种种严重危机。由此决定当今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亟需新的理论给予指导,以便重新确定方略和目标。回顾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发展史,曾经发生多次大发展大变革。但是,在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此种文明与彼种文明之间的关系,却不是信奉“自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理念,尊崇这种正确的思路、准则和目标,而是信奉“丛林法则”、你输我赢、唯我独尊的理念;在实践上实行的是剑与火、血与泪的暴力方式,无论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实行弱肉强食、征服掠夺。其结果“胜利者”也是失败者,人为物役;失败者则是人为人役。这一切正是今天人类面临诸多挑战,遭受种种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为此,人类需要反思、总结过往发展与变革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重新探索和确定新的正确的发展理念、思路、方略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中国和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在已过去的20 世纪初,列宁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且逐步形成了有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尽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却在改革开放中浴火重生,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这表明“中国模式”是被实践证明完全正确的,它给予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在资本主义国家长时间陷于自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危机的当今世界,中国有效避开了那场金融风暴,并平稳向前发展,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面对这种大好形势,我们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充满“四个自信”的思想状态下擘划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即“第二个百年”到来时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也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为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道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场新的革命。它的理念、原则、目标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首先表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倡导并坚持的新发展理念。它强调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文明发展的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言而喻,以这种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原则为指南,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结果将不再是少数人、少数国家发达富裕,多数人、多数国家落后贫穷;同时使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致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陷入难以解脱的困境。而是与此相反,将人类社会推进到和平、安全、发展、包容、美丽的世界。毫无疑义,在这个美好的新世界,当今人类面临的这些共同挑战不复存在,或者将会逐步缓解直至最后消除。例如,由于实行科学发展、绿色生产,气候变暖问题会随之解决,它所带来的灾害便将会避免;又如,实行交流、包容、共享的发展理念和政策,恐怖主义的根源便不复存在。所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原则、道路和方略,能够应对当前及未来人类的共同挑战,从而名实相符,对人类命运真正担负起责任,把人类社会引导到美好的境界。
那完成这个目标之后,我们党和国家新的目标和蓝图是什么?在我国面对诸多挑战、与不同社会制度并存,而且面临敌对势力、前进阻力甚大的形势下,怎样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另一个伟大梦想“世界梦”。“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2]310“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因此,可以说,世界梦的具体形式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至于为什么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后的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怎样向共产主义过渡或转变的问题,这是由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主义在本质上有相通相同之处。为了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曾以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担当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目的是以它为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共赢共享”。而“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3]214。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3]214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确定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无疑合乎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完全有理由把人类命运共同体视为共产主义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与方式。所以说,它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共产主义道路。
最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3]541为此,他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五个世界”的行动纲领,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五个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任务,也包含了基本举措。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3]537,以大国领导人和政治家的担当提出:“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3]539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党提出和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解决新时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时代命题的“中国方案”介绍给世界人民。这就进一步肯定,也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价值。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系构成
决定影响人类命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它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诸多因素形成的系统,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共同体。决定影响人类命运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这样,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包含若干子系统,或者说是由若干子系统构建而成。这些子系统是:
2.1.1 A组:每天给予患者常规构音障碍康复练习,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每周5次,持续2周。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每日针灸1次,1次针灸治疗(20分钟),每周五天,持续2周。
(一)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
所谓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是决定影响人类命运的经济共同体。因为经济是基础,所以,经济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九大报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介绍和阐释,不少内容就是属于经济共同体范畴。如世界各国“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将“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6]。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这些论述,事实上,是提出并阐释了构建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的目的、方略和要求。
见曾真又要着急,张仲平扬手制止了她,说:“好吧,就从胜利大厦的主人说起吧。胜利大厦的开发商叫左达,这个……我想你也知道,但你一定不知道左达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可以说,胜利大厦的存在是因为左达,胜利大厦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是因为左达,但胜利大厦成为一个烂尾楼,还是因为左达,你说这个人算不算是有故事的人?”
(二)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
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是决定影响人类命运的政治共同体。它同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一样,信奉、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目标和基本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也作了详细阐释和内涵规定。习近平总书记一方面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积极倡议:各国政府“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6]。根据这些原则和思路,他进而提出新的方略:在国际政治活动中,“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6]。习近平总书记接着介绍阐释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全球治理观,力求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实际上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的理念与方略。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的是“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6]。关于全球治理,主张“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6]。为此,对于处理国际关系,要求“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6]。
就说赵五吧,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儿子培养成人,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当上干部成了家,儿子偶尔回家真的风光无限,大众面前总显孝子风范。伤心的就是门一关,儿子便嫌弃父母没“本事”、不“进步”、对他少扶持。见老人有几个余钱,马上想方设法、软硬兼施,兜底撸去,没有一点儿怜悯感恩之情。和父母同住一个城市,几个月没一个电话,更不谈“常回家看看”,即使老人打电话过去,也爱理不理地说不上两句就给挂了。父母有什么病痛,有什么心思,他压根儿浑然不知……
正是由于经过2013、2014年的反复深入思考和酝酿,到了2015年9月3日这一天,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伟大理念应时而生。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3]446因为它给在黑暗中苦苦摸索、探求新出路的人们送来了光明;又像强劲的东风,吹遍了全世界,给寒夜中的人们送来了温暖和希望。
当前,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正发挥着积极作用。经济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上,中国从世界边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同时中国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者、倡导者和践行者。十九大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中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优势和力量。例如,十九大闭幕短短两个月内,在中国接连召开了两次政治性国际会议。一是在广州召开的“2017从都国际论坛”;二是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2017从都国际论坛”的世界领袖联盟成员时指出,中国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努力的方向。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主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入地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和认同,最后形成了《北京共识》。这些无疑将对推进构建人类命运政治共同体产生积极影响,且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构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人类命运文化共同体
人类命运文化共同体是决定影响人类命运的文化共同体。唯物史观认定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但同时承认,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对经济及政治有着不容忽视的反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大系统中,人类命运文化共同体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人类文明共同体,因为只有人类社会的诸多文明能够共存共荣,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结成命运共同体,从而真正实现世界大同,建成未来的美好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6]“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文明“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因此,“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要尊重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3]524-525。
人类命运文化共同体通过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宣传和动员人们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努力奋斗,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消除人类所面临的危机;引导和鼓舞人们创造美好未来,建设新的世界。文化共同体要努力承担培养教育亿万时代新人的重任。时代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追求合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他们了解并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目标和原则,从而能够自觉积极地为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计献策,贡献力量。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事业的希望所在,由此体现人类命运文化共同体的重大作用。
当前,构建人类命运文化共同体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充分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作用,利用这个影响广泛的国际性文化平台传播、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其次,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在世界各地共同建设新的文化组织,让它们成为合格的人类命运文化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要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和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文化方面的影响力,让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大同思想为国际社会广泛了解和认同。“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3]340。
于是,笔者又用了一周时间搜集整理了一些国外英文资料,发现外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得很深入,针对遭受不同程度冻害的果树都有比较详尽的管理建议,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够对各地葡萄管理有参考价值。
(四)人类命运环境共同体
人类命运环境共同体是决定影响人类命运的环境共同体。它与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二者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实现人类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尤其在人类面临十分严重的环境危机、生态失衡的今天,人类命运环境共同体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西方现代文明的精髓和核心价值是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个人欲望。这种个人主义及人类中心主义倾向,势必在理论与实践上否认、毁坏人与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分离与对立。而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世界,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置之度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3]525而中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199,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在当前时期以及未来年代,无论是地球还是宇宙的其他区域,凡是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生产生活有影响的地方,当他们的开发利用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和原则,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让人类得以安全、舒适、幸福地从事生产、生活,都属于人类命运环境共同体的组成因素。例如,凡是参加世界各种环境保护组织,并且切实履行环保公约和决议,积极承担环保责任的国家和地区,都属于人类命运环境共同体。
本刊:广东农垦是全国农垦创建最早的垦区之一,是中央直属垦区。请简单回顾总结一下广东农垦创建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上述构成的现状来看,它的发展既不充分更不平衡。因此,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仅是我们国家,也是国际社会当今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的主要矛盾。因此,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为“龙头”,以它为“纲”,集中主要力量构建人类命运经济共同体,依靠它带动人类命运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共同体的构建,进而全面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四、结论
可以说,在人类思想史上,迄今为止还没有其他的理念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样,问世后仅短短三四年时间,便在思想界和实践中产生如此广泛深刻的影响。目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处于制高点;在新世纪整个人类思想体系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同样处于制高点。因为它明确地回答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向何处去,怎样应对所面临的共同挑战等重大问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时代理论,我们应当认识它、宣传它、实践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6]“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3]482当然,对一切真理的认识,都需要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巨大价值的充分认识,同样需要不断深化和实践。但可以断言,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定日益放射出金子般的光芒,从而为世界上更多的人们所了解和欢迎。这是因为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重危机、诸多挑战,亟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去引导,亟需从这个科学的中国方案中获得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2).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周宗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实践与时代价值[N].学习时报,2019-03-29(2).
[5]高立伟,贺剑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矫正全球治理失灵的智慧良方[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The Formation,Value and Composition of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WANG Lirong1,CHEN Xiangge2
(1.School of History&Cultur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4,China;2.School of Marxism,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8,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China’s wisdom to cope with many common challenges the world will face.Like all the important thoughts and idea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thought, it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formation process, with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The value of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of mankind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meet the common challenges the world will face, but also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and wa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new era, and answer the fundamental historical proposition of“where we come from and where we go”.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of mankind is a social organism, which is composed of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factors, and the economic community is the foundation.At present, the primary task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is to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ic community.
[Key word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the world dream;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hinese wisdom
[中图分类号] D8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991(2019)06-0104-08
doi: 10.3969/j.issn.2096-2991.2019.06.015
[收稿日期] 2019-09-2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7BDJ04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9T12082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6YJA7700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编号:2016M600736)
[作者简介] 王历荣(1974—),男,江西万安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亚太国际关系;陈湘舸(1948—),男,湖南新宁人,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责任编辑 张宝君]
标签:人类命运共同体论文; 世界梦论文; "论文; 一带一路"论文; 中国智慧论文;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