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_邹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的1月~2018年的6月受伤并送至我院治疗的94例脑外伤昏迷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帮助患者调节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康复效率。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脑外伤;昏迷;营养指标;免疫功能

脑外伤有较高伤残及病死率,很大一部分患者伤后处于昏迷状况,有14%左右的发生率,这类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广受关注的重点,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手段和积极护理,帮助患者保障营养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避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患者早日康复意义重大[1]。本文分析了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脑外伤昏迷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均于2016年的1月~2018年的6月受伤并送至我院。按照就诊时单双号,进行分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有47例患者。研究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7.8±5.2)岁。对照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2±5.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3方法

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并辅以相应的护理配合,即:帮助患者将静脉通道建立,利用微量泵,将病患机体需要的营养素以静脉途径输注至体内,主要物质有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包括有一定比例的微量元素、电解质、维生素、氨基酸、热量等,若要需要,单独予以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在此过程,加强对穿刺处皮肤状况的观察,定时检查是否存在渗液、检查有无缝线松动以及是否存在感染征兆,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和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患者每天液体的出入量,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血糖、电解质、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定时帮助患者对管道进行清洗,避免发生堵塞。注意清理管道时做好保护,避免发生管道破裂。定时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积极预防感染。

研究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辅以相应的护理,方法如下: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方法:选择Frl5普通型胃管,置管后初期经胃管予以葡萄糖和电解质,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若无异常,可逐步向商品制剂过渡,液体与乳液剂量方面,初期控制在每天500mL,无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可将应用剂量每天增加1/4,维持总剂量在1000~1500mL,若有不足,配合静脉营养予以补充;输注速度初期控制在每小时40mL,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至每小时60~80mL;注意输注过程由低至高调节液体浓度,营养液温度控制在35~40℃。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10d后,视实际情况逐渐将肠内营养减量,待患者意识清醒,能够进食,拔除胃管,更换为营养液口服的形式提供营养,这一过程需及时的掌握患者的血糖和电解质水平,以方便灵活的调整营养液浓度与口服剂量。患者恢复良好的情况下,根据其喜好,为其选择容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食物,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帮助患者变换为半流质食物并向普通食物过度。

护理配合,置管和每次进行肠内营养过程,保持动作轻柔,注意管道的固定和保护,避免管道脱出;定时检查管道深度,不要过深,也不能过浅。定期利用温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在每次喂养前,先明确管道位置,并标记清楚,同时定期进行检查,避免发生意外造成误吸。喂养过程帮助患者处于合适体位,适当抬高床头;保持营养液恒温输注,对输注速度进行准确控制,对患者胃内潴留情况准确评估,若观察到患者有超过150mL的胃内容物,或其胃残留量是前1h输注量的2倍,视为残留率大,需要暂停或减缓输注,若要必要,遵医嘱选用促胃动力类药物应用。重视管道固定情况,定期更换固定用的胶布。早晚各帮助患者进行1次口腔护理,每天利用棉签对患者鼻腔进行清洁,防止口腔、鼻粘膜感染;注意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预防患者发生低血糖。对患者电解质、血浆蛋白等指标的水平进行定期监测,积极干预,帮助患者保持体液平衡。喂养过程,若输注过量、过快或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腹胀,要予以注意,保持营养液以合适的速度恒温进入胃肠道,促进胃肠道受到的刺激减少。每次喂养完毕,帮助患者保持喂养体位30min,避免发生反流。患者意识清醒时,可能因伤情疼痛、鼻部不适以及应激反应,存在烦躁、焦虑表现,为避免对鼻饲配合度造成不良影响,应准确掌握其心理状况,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1.3观察指标

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检测治疗时期的营养相关指标,包括血浆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掌握患者接受护理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包括IgG、IgA、CD4+、CD4+/CD8+。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营养状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组别数据互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营养状况比较

脑外伤昏迷患者,由于脑部创伤,导致机体存在全身性应激反应,相关的系统功能受到损伤,使得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况,在很大程度增加了营养与能力的损耗,尤其是蛋白质分解与代谢显著上升,容易导致机体负氮失衡,加之治疗过程脱水、利尿药物的应用,增加了水电解质失衡的风险[2-3]。昏迷患者不能自主进食,加上上述状况的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不理想,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免疫功能,使得恢复效率下降。此外,患者受伤后,免疫功能被伤情抑制,若没有予以及时的干预,改善营养状况,有发生感染的风险,由此可见,对于脑外伤昏迷患者,除给予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营养支持并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4]。

传统的营养支持途径是肠外营养支持,但临床研究证明,脑外伤昏迷患者只是予以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各方面的需求,而且实施肠外营养增加了液体入量使得循环系统负担加重,不利于脑水肿程度减轻。因此,临床多针对此类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以促进营养水平提升,促进免疫能力提高。与肠外营养相比,给予患者肠内营养能够为为其均衡的供给对对相关营养物质;直接将营养液向胃肠道输注,可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恢复,也能够保护胃肠道黏膜,减少了细节移位风险;有利于胃肠道分泌相关激素和机体免疫蛋白的分泌;使机体高分解状况改善,调节微量元素水平[5]。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机,既往有学者指出早期患者机体有较为紊乱的内环境,实施肠内营养可能使负担更重,也使得无法有效吸收营养液的成分。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过程,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也不容忽视,在治疗前准确评估,掌握患者是否有相关禁忌,进行充分准备,高效完成置管工作,加强管道的护理,喂养全程做好观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耐受情况合理选择营养液,控制输注速度、剂量、温度,帮助患者合理渡过各阶段。

本文观察组所接受的是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获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白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接受护理后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互比有显著差异,P<0.05。充分证明,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帮助患者调节营养状况,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康复效率。

参考文献:

[1]姜惠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3):126-127.

[2]张旦旦.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8,5(6):129-130.

[3]顾艳.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7):129-131.

[4]康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5):73-73.

[5]黎燕银,张雪云,冯艳兰.早期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6,14(2):182-184.

论文作者:邹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_邹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