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经营再造国有商业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份制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一直在探索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接口问题。国有商业在体制改革中探索了一些有益的办法,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等,然而,我们说只有股份制才能再造社会主义商业。
一、承包制、租赁制向股份制过渡的必然性
近几年来,国有商业广泛推行了承包制、租赁制,取得了一定经验。但实践表明,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基数递增的承包方式,实行倒累进上缴税利制,超过承包额以后,商业收入越高,上缴财政比例越低,这不仅使财政收入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财政也无法分享因价格上涨而使商业增加收入。定额租赁经营,把财政收入和商业收入绑在一个固定水平上,不管经营者的收入有多大额度的增长,而财税收入和企业收入却不会增长,这就不可避免地使财税收入和企业收入的比重下降。
(二)导致物价上涨。无论是基数递增包干,还是企业工资总额同利税挂钩,还是租赁经营,都在一定程度上单纯把企业或个人增收,职工提高工资同物价上涨联系在一起,造成每一个企业或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商品提价,使之成了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
(三)扩大了自主权而没有增加相应的制约机制,导致企业预算结束疲软和行为的短期化,促使消费基金持续膨胀。
(四)对不同商业制定不同承包基数的做法,使效益高的大中型骨干商业上缴利税基数高,和中小型商业相比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再加上大中型商业在经营中受行政干预较多,享受的自主权还不及中小型商业,承担的劳保福利负担较重,因而难以真正搞活。大中型商业资金紧张,无法再承担高贷款利率的负担,使国家用提高贷款利率的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难以实现。
(五)不仅影响了国家对整个市场的宏观调控,而且对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保值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实行承包制、租赁制,使对国有资产的侵占、吞食以至掠夺和破坏的行为由地下转移到地上,甚至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承包经营的核心是:“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全留,欠收自补”。对国有资产的安全没有提出强烈要求,破坏了国有资产不断增殖的动力机制。虽然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企业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可是在实施过程中,企业总体低效益却取得政府部门的认可,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马拉松式的讨价还价,从而人为地压低或低估企业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人为地对国有资产和承包基数的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估,使企业潜在的经济效益同国家认同的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企业资产增殖带来的好处通过不合理的形式转移给了企业领导和职工个人,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承包、租赁者为追求期内的既得利益而进行掠夺性经营和短期化行为,对国有资产的侵蚀作用更为严重。
(六)商业的无形资产和规模效益的流失严重。承包制、租赁制将偌大一个商业分成几个部门承包,一个大商业变成各自为战,重复经营,群龙无首的一窝蜂似的单纯性食利群体,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商业,短期化行为膨胀,商誉大幅度下降,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同时严重违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对规模效益要求的客观规律。这也是制约我国生产力发展速度的关键性原因。
二、股份制经营能再造国有商业主体地位
(一)股份制经营再展大中型商业的本来面目。在计划体制下,大中型商业一直是社会主义商业的骨干力量,是中小商业所无法抗衡的,原因就是规模大所带来的雄厚实力和效益。市场高度发展的结果必然要求向规模要效益,像跨国公司,大型连锁店,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现在我国大中型商业的效益却排在个体、集体之后,就是因为规模效益没有挖掘出来。股份制改造能还其本来面目,①能加速社会资金的积累,解决商业资金不足问题。②有利于现有商业进行资产联合,产生巨型商业,使之发挥更大规模优势。③劳动者的大规模协作,可以节约不变资本,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④由于规模大,可使先进技术的巨大耗资以很小的量摊入大规模经营的单位成本中,便于研究开发利用新、高、尖端的科学技术。⑤大规模综合管理能降低管理费用。
(二)股份制能够改造商业的经营机制。股份制具有改造商业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双重功能。首先,使商业产权关系明确,可以使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并在新的条件下达到高度统一,在增强商业活动,提高商业法人地位的同时,利用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对商业经营进行卓有成效的监督制约,使之沿着不损害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方向发展。其次,由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分配市场化、股东全民化,使商业处于社会的严密监视之下,公民由单纯消费转向重视经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宏观综合经济效益。再次,股份公司是依照法定程序建立的责、权、利分明,减少了内耗和摩擦,协调了社会各个利益群体和商业内部各个阶层之间关系,能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最后,股份制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长期固定在一起,为商业培植了长远发展的动机,促成行为的合理化。
(三)股份制有利于保护商业国有资产。股份制使不同的所有者共存于同一经济实体,并按照共同接受的规则,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息息相关。这种混合所有制,使各个所有者的资本突破了私人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狭隘界限,一致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强化了商业的发展动力,完善的相互约束机制,便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劳动积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个人资产和国有资产变得同等重要。
(四)股份制有利于国家对商业宏观经济调控。股份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无论是国家股还是个人股都含于一个独立经济实体中而完全进入市场。国家的参股使其在微观经济上具有一定的经济权力,承担经济责任,享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等等,使之具备了运用经济手段的基础。在法律的规范下,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利润、工资等经济杠杆及信息指导系统,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形成新的经济运行机制。
三、实施股份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股份经营要视商业的具体情况,不可一涌而上。现在国有商业还有一部分处于实际亏损状态。对于那些经营状态好,股源充足,软硬等条件都成熟的商业应一步到位,主动研究构建,不能只等国内试点经验。对一些亏损的、各种条件都不成熟的商业,应先实行“公司制”(责任有限公司),成熟后再过渡到“股份制”。
(二)股份公司不一定非要股票都上市。股份公司依照其公开性,可分成封闭的股份公司和公开的股份公司。前者只是在法律上具有股份公司的形式,股票只是由特定股东所持有。而后者将股票出售给不特定的主体。后者又分柜台交易和上市两种情况。他们都具有股份经营的优越性。
(三)股份公司筹股的目的不能单纯在于集资。虽然股票可以筹集到长期资金,溢价发行还可以得到资本操作的收益。但是,国外实例证明,多数经营好的公司不一定缺少资金。可是筹股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高知名度,资产负债情况及经营成果的公布于众,所产生的效果是广告无法比拟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构建竞争和约束机制。筹股带来的大股东的“手股票”机制和小股东的“脚股票”机制,两者相互作用可以促使社会资本向高利润的商业项目和商业行为移动,从而达到运行结构的自动调整。
(四)不必强求国家股大于50%来保证国有的性质。首先我们看财产,股份制是社会混合所有制,既不是国有也非个人所有,它属于法人所有。其次看资本,股份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规模越大,股份就越分散,像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营业额为1000亿美元,员工为85万人,但股东却有91万人,事实上已没有一个股东能持有1%的股票。
(五)要把银行当作一个很好的出资主体。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商业在股份制中要据情将银行变为自己的股东。在美国,银行作为债权人,不能同时成为该企业的股东;而在日本,银行是许多大公司的大股东。它必要时能合理有效地干预商业活动。另外,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的人均占有水平还较低,同时也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和垂直差异,银行将是一个很好的股份经济出资主体。
股份制在我国虽是起步阶段,但就世界范围说,已不是新生事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有很成熟、很完善的体系,我们应将纯经济范畴的运行实践不失时机地嫁接到商业中来,使商业在市场经济中高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