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因此,多年来,我本着发展的眼光,响应国家“体验教育”的号召,在作文教改工作中产生了“体验作文”的构想,即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身边的人,记身边的事,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一、注意积累素材,丰富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找到作文的入门之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得更好,在素材的积累上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博览群书,增强文化底蕴;二是留心生活,丰富个性体验。前者是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阅读;后者是直接经验的积累,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
对于间接经验的积累,我除了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上的指定篇目外,还让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向学生推荐了“历史知识”、“名人传记”、“思维训练”、“自然科学”、“科幻小说”、“童话故事”、“民间文学”、“美文欣赏”等八类书籍,还具体介绍了一些精美的诗文,并有计划地召开了读书交流活动,使书中的优美句段、精美篇章内化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素材。对于直接素材的积累,我以实践为载体,尽可能多地创造和利用周围的条件,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首先,我利用平时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人、事、物,使学生获取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其次,有目的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如:利用学校举办的联欢会、演讲会、辩论赛等活动来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学生对集体生活的独特体验。另外,我还结合思品、科学等学科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尝试,扩大和加深他们体验的范围和程度。如:综合思品学科,通过考察周边生态环境变化,从而懂得环保。这些综合性常识活动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与加强,个人才华在生活中得到展示与发展,用真实的生活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感受,丰富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我的教学实践证明:阅读和实践的积累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为我们的习作训练提供了源头活水。
二、用心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把内心体验真实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内容、构思和个性化的语言,形成有个性的习作。为此,我提出了三个结合的观点:
1.阅读与习作相结合
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要紧密结合。我们教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结构清晰,或语言优美,或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我首先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如对各种动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然后再结合课文内容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包括如何写人记事、如何写景状物,并引导学生在范文中找到联系点,用以指导自己的习作实践。
2.情感与需要相结合
学生写作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实际需要,如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一种是情感需要,如倾诉喜怒哀乐、记录所思所感。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保持持久的热情,我每学期都安排了许多课外小练笔和一些自命题作文。这些习作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形式由自己裁定,让学生自由倾吐,自然成文。这样一来,习作就真正成为了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写作也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3.个性与发展相结合
在一次习作《……我想对您说》的训练中,学生倾诉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而是把视角转向了省长、联合国主席……他们想说的内容丰富多彩、五花八门。这样通过学生用富有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个性的心灵去感受,最终将产生富有个性的习作。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关键。学生从生活中学会了作文,张扬了个性,也从作文中学会了做人,更好地了解了生活。未来社会需要的就是有个性的、有思想的人,以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这也是我构想“体验作文”的目的。
论文作者:李东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学生论文; 习作论文; 个性论文; 的人论文; 间接经验论文; 素材论文; 独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