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海绵城市而言就是在建设城市中,发挥海绵一样的吸水效果,完善公园、道路、绿化、建筑等公共设施后,应用新型的排水方式,利用特殊的建筑结构,有效完成蓄水、渗水、净水等环节,同时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做好水资源的再生和重复使用等工作,保证城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对策,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研究;建议
1.城市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1.1海绵城市概念
城市扩张过程中,路面面积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增大,城市洪涝灾害与地表径流污染日益严重。海绵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种突出的城市问题带来了不错的方案。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1.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建筑物的覆盖率不断增多,硬化地面的现象非常严重,进而大大降低了雨水的渗透能力。特别是在雨季,洪峰现象比较明显,导致城市部分出现严重的积水现象,一定程度上还会加剧温室效应,一系列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实施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是城市道路中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设计要点分析
2.1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
城市道路在发展建设的前期阶段,要基于生态环境的环保理念,结合城市自身地实际情况,在不改变原有的道路排水系统的基础之上,避开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不断完善道路布局的建设路线,合理规划出适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模式。同时,要借助于城市道路建设天然绿化带和人行道等优势之处,使自然降水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利用、渗透以及净化,实现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的发展目标。
2.2城市路面设计
通常在城市道路排水建设时,都是将车行道进行很小程度地倾斜,倾斜度要尽可能地控制在2%以内,从而使雨水在重力的推动下可以顺利进入排水口。为了保证路面积水的顺利排放,在设计绿化带建设时,要将车行道低于绿化带之下。根据建设路面的差异程度,可以使路面积水借助于路面坡度进入到低路面中。
此外,排水管设置在绿化带下方时,绿化带土壤的水源供给主要得益于降雨,在土壤湿度达到一定标准以后,剩余径流雨水通过排水管进行排放。也可以将渗透设备和装置安放到排水管内。这时地下水源的补给,主要是借助于渗透设备来将雨水排放到地层深处。
2.3城市道路结构层次设计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道路表面积水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排放:其一,路面积水在道路表面的顺利排出主要得益于路面间隙;其二,路面积水的顺利排出主要是指积水渗透到基质层后,借助于排水盲的巨大推动力 。
对于常规的人行道路来说,通常都会采用预制混凝土和花岗石等建设材料,而新型透水材料铺装设计则在海绵城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利于散发城市地表热量,具有高强度的透水性,符合生态保护的设计思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道路排水系统设计
2.4.1绿化带设计
要想实现路面排水的建设目标,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绿化带的中心要尽可能地低于周边的高度,路面积水经过绿化带土壤表层渗透吸收以后,剩余的雨水通过雨水口排出。
2.4.2排水沟设计
进行城市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设计中,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原则,在建设和设计时要了解当地的生态情况,让排水沟设计和生态有机结合到一起,避免相互影响而出现问题。设计排水沟时其结构层次依次是绿化植被层,土壤种植层,水分渗透过滤层,渗排水层,砂石层。这种结构的排水沟可以对道路雨污水进行过滤,对路面积水进行渗透,同时还能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充分完成水源的循环再生利用。
2.4.3排水管渗透设计
采用小粒径的多孔材料,利用多孔层来达到路面积水的调蓄作用。优势:占地面积比较小,具有较好的透水性。但是,对于管体周围的碎石比较难清理,一旦堵塞管孔,就会影响到积水的渗透效果。
2.5边坡支护设计
在多山的城区,必须要加强道路边坡支护。以往传统的边坡防护主要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低影响城市开发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中之重,植草沟和下凹式绿地正在被广泛应用【2】。
目前,石质边坡现象非常严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石质边坡的设计可以根据岩层性质和走向,合理确定边坡坡比。充分利用方格网植草、窗式护面墙植草等生态支护方式。
此外,在边坡坡脚要设置植草沟,沟底设置碎石盲沟,并且与路面排水通道相连,防止雨水渗流的发生。
3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措施
低影响开发(LID),主要强调雨水是一种资源,开发的重点就在于有效维持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开发前后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径流污染等水文特征依旧保持不变。进而不断缓解洪涝灾害,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必须要通过雨水的渗水、蓄水以及排水来削减洪峰值,进而充分控制面源污染。具体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如下:
3.1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通常适用于荷载量较小的城市园林道路中,不适应严寒地区和湿陷黄土地区。在慢车道和人行道可以通过适当增强路面结构,以便于透水路面应用效果的发挥。
3.2加强绿化带下方蓄水、滞水功能
当人行道外有绿地时,人行道的横坡可以适当地向外调整,利用绿地设置蓄水塘设施,打造独具一格的城市道路景观,既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也提高了城市道路设计的美感度,令人大开眼界、美不胜收。
3.3开发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3.1对于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在设计进水口处要进行有针对性地下凹,为进水提供一定的便捷。进水口的开口宽度要按照道路纵坡不断进行调整,进水口处要设置防冲刷设施。
3.3.2城市径流雨水行泄通道区域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调蓄设施,要张贴一些警示标牌,避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危害。此外,在高架桥下要适当设置一些收水箱,与桥面泄水箱相连接。在缺水的情况之下,要打开收水箱的阀门,周边绿化带浇水主要得益于自然降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势在必行,海绵城市理念作为新型的雨洪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可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系统化设计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大设计的创新力度;结合城市道路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完善的城市道路规划体系,积极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将各种道路系统化设计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践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毛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
[2]葛晓军.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 现代园艺,2016,(12):79.
[3]孔泽仁.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优化设计[J]. 低碳世界,2016,(15):182-184.
论文作者:徐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路面论文; 雨水论文; 绿化带论文; 积水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