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林博士在北京大学和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大学论文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林博士在北京大学和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大学论文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美国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霖博士在北京大学和“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论文,北京大学论文,学术报告论文,会上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我要讲的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因受美国高等教育熏染,所以有些地方讲的不一定正确。我喜欢很坦率地讲话,中国常说要“百花齐放,百鸟齐鸣”。要有这种精神,我一再说我讲话中有很多地方不很正确,这是因为客观环境不同。但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会变的。

今天我讲四点。

一、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背景、特色

从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历史非常短的国家,它的崛起对世界有很大影响。美国建国时只有私立大学,没有公立大学。在欧洲、亚洲,大学是最高的学府。像中国国子监是由政府办的;在欧洲,牛津、剑桥都是公立大学。但在美国一建国,因为不信任当时的政府,所以大学是私立大学。最著名的一批私立大学属于常春藤大学。这种色彩产生了许多新的观念。

第一,很多学校规模很小,而且与社会结合,而不是从上到下,所以比较能创新,人少比较机动,利于调整。第二是学校与社会结合比较紧。第三是因为历史演变的原因,产生了行政与学术分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在美国看哪一个大学教授会权力大,哪一个大学就出名。校长怕出名的教授。知名教授权力很大。加州大学的崛起,在1920年可能受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成立了教授会,行政与学术分权。

总的来讲,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要创新、革新,产生了几个趋向。

第一,多元化。在美国,学校多得很,实际上高达一万所,这中间三教九流都有,但重点大学只有50所。所以,我说国内有时不要太担心质量问题,其实,群众对不同质量水平的大学心中是有数的。美国现在有的大学,有7~8万人。我们学校有3.13万人,是中型大学。当然,也有小大学,只有几百人,但学校的优异与大小无关。哈佛大学有1.8万人,小的如加州理工学院,很著名,全校只有1800人,也都很好。所以学校不要一天到晚去争增加什么院系呀,学生呀,小也可以精。所以,多元化使美国有宗教大学、公立大学、理工大学、综合大学,各种各样。但这里也有问题,我不是赞成全部百花齐放,还需要整合。

第二,与社会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比较密切,现在越来越密切。100多年前,私立大学的教授只看当地的社会需要而不注重国家的需要,这对整个国家不利,所以,大概在150年前,出现了公立大学。美国没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都是州立的,现在公立大学、私立大学中都有自己最好的大学。19世纪,美国的大学已经有要渐渐超越欧洲的英、法、德国大学的趋势。他们发现德国的以研究为主的大学很好;在100多年前,美国开始有研究院,如,只有研究院的大学——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这种研究院专业很好,但没有本科生参与,教授没有新的观念。没有新的学生进来,不利于生存,所以,一些只有研究院的大学又开始再收本科生,要保持质量均衡。在美国,大学有两个中心,一个是教学中心,一个是研究中心。国内还有应用中心或者服务中心,是三个中心。美国经常在调整,注意科研、教学齐头并进。

现在谈美国的现状。美国高等教育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体制的整合。教育经费越来越少,要讲效率,怎样用最少的钱,得到高的效率。但最少的钱也要有一个限度,国内恐怕已超过了最少的限度。1960年,加州高等教育有一次大革命,过去卡内基教学基金会主席提出了三个层次大学:以研究、教学并重的大学;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本科);第三层次是社区大学。社区大学的学费不到第一层次的1/10,因为社区学院不需要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实验室、电脑设备,也不需要许多世界最了不起的师资。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不是从经济方面说,而是有上面的三个层次,使人有多次选择。国内或在亚洲其它国家,常由一试定终身。如果联考时生病,没有考好,你就完了。有许多人是大器晚成,所以应该给他们机会。进不了一流学校,可进三流层次的学校。有些人不一定要进加州大学,因为学费很贵,但可以进社区大学,走读,这样保证有文凭。我校虽是知名度较高的大学,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是从社区学院毕业转学来的,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三个层次的高等学校在美国叫教育大计划,这个大计划里也有很多问题。在加州我们讨论这三个层次是不是适应21世纪?21世纪变化很大。30几年了,应该要重新整合、重新考虑,如何能与时代适应;世界各种学校对此都有同感。职业学科性的大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包括工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社会工艺学院、环境学院等。美国50年前,80%以上学生是学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学职业学科的人越来越多,这样又产生了问题:如何调配学业课程?社会越来越向高科技发展,越需要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如何调节,如何使我们训练出来的人对社会有用。训练出来的人才,不只是有科学技术,还要有德。在美国、在欧洲也开始叫多文化教学。上周《纽约时报》叫我写文章,一些人说我写得很好。我们学校的人说不能登,因我们的州长跟你的意见不同,我们董事会与你的意见不同,我说我的意见如果是对,我非坚持不可。这篇文章已经登了好几天了,没事!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多文化、多区域化趋势。在美国现有一个反潮,美国出现了反移民、反多文化运动、多语言运动,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但是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它常常有混乱,但是大的趋势不会变,还是要迈向多文化、多区域化、多语言化境界。第四,高等教育跟社会的结合应该更密切。我觉得国内的高等学府,尤其最顶尖的大学跟社会的脱节相当严重,跟普通的地方、边远地区脱节严重。在美国,我们特别注重对校友的活动,寻求校友的支持和募款。所以,美国的大学校长,不管是什么“长”,跟国内大学校长有两点不同:国内的大学校长像个市长,衣食起居都要管;但是,在美国我们不需要管这些问题。但我们需要管的两个问题,国内校长不一定要管,一个是校际之间的运动比赛,我们讲的“常春藤”名校就是校际体育运动的联系。我们学校与所谓“太平洋十校”及桑普大学、南加州大学也是体育运动的联系。体育运动需要领导的支持,像足球教练,我尽量去和他们沟通;第二件事是募款,我一年要为加州伯克利大学募1.5亿美金,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把学校的社会形象保持好,使大家觉得我支持你就是支持我们自己,这个态度很重要。所以募款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走向社会,跟社会密切结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高等学府做了很多了不起的贡献,没有人知道,你一定要宣传。当然,整个来讲,跟社会结合,美国的学校也有很大的距离。这是我讲的美国的大学现象,一个是教育系统体制的组合,跟国内有关系;第二个是职业学科跟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交叉;第三个是多文化、多区域化、多语言化的趋势;第四个是要面向社会。

二、21世纪高等教育几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是民主化。这个趋势非常重要,尤其在冷战结束之后,地缘政治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国防虽然还是重要的,但是不像从前那么重要了,美国现在国防经费削减了20%,过去空间科学范围更要扩大一些。民主化之后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每个人都要去争取他的权益。每个人争取的结果就是长期的投入或者长期的投资压缩,短期的急迫性的需求由劣势变为优势。比如说,交通问题,现在北京的交通常常堵车,首长从车里出来一看,这个交通问题要解决,这些马上就需要钱;再如,环保问题,天天乌烟瘴气的,大概也需要钱;社会福利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国内的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的时候,也需要成千上万的钱;还有像安全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但是长期的投入——科学研究投入、教育投入也要稍微给一点儿。我们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些人就认为既然是百年嘛,再等两年没关系。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观念。民主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世界大趋势,也是非常好的趋势。在北大有个传统,德先生、赛先生,“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民主化的趋势也有些缺点,第一是长期投入常常被挤到弱势的地位,而短期的、急迫性的却成了优势。怎么样能保证领导人有前瞻性的观念,能够保证支持长期投入?但是即使如此,世界的趋势是教育经费、科研经费都在削减,而且基本的大趋势不会变,唯一的是怎么样再调整,怎么样能够使这个差距不要扩大,这是一个世界民主化产生的很大的问题。第二个民主化产生的问题,现在最主要的世界政治结构改变了,今后世界的强弱不是靠一个国家的军事,不是靠政治,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上的发展和竞争,这是个趋势。当然国内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很清楚的。邓小平的领导思想是开放、经济发展,一定要发展起来,是完全正确的,再不能搞太多的运动、起伏,使经济受到影响。国内经济强大了,任何人都对中国没有办法,都整不了中国。有人说围堵,休想得呈。但是经济力量来源于哪儿——长期投入,科研、技术、研究、开发,然后是教育的投入,这一点一定要清楚。现在大家都在上经贸专业,这也是一个很短见的思想,真正长期的是科技和教育。这就是民主化产生的几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国际化。国际化也是不可阻挡的。过去,尤其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中国把自己搞得在世界上固步自封,就像过去清朝、明朝一样,觉得我们中国是最大的,最先进的,根本不屑与任何人去交流,这种思想是不适应时代潮流的。一定要迈向国际化,要有世界村的观念,这样才会产生新的活力。当然,国际化的结果,一个是市场经济的竞争,而且是国际化的。国内是占很大优势的,如果经济、教育、科研发展得好,国内的经济是会处于领先地位的。所以,正是国际化趋势标志着经济、科研、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另外一环是,许多问题现在超越了国界。要发展区域的协作和联合,像亚太地区,怎样才能结合得更密切,有许多问题靠一个国家解决是有困难的,例如对酸雨就不能只靠一国来解决。还有许多问题,如交通,营运等。比如说,上海、广州、北京要变成世界的营运中心,这都是靠一个国家不能解决的,一定要走上国际化,而且要很快地走上国际化。

第三个是资讯或者信息革命。这个问题将来是大潮流。前不久在与江泽民主席谈话的时候,我就特别提到这个问题。我说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Internet)。不要担心,如果我们不开放互联网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发展,因为这是资讯的世界。其他的国家、其他的机构要发展得更快,都来不及。象传真、电子邮件、互联网、世界网及“主页”(Homepage),应赶快上,否则中国没有办法迈向21世纪。当然互联网也有它的缺点,比如说里面有黄色的及其他的东西,这需要管制,但是大的趋势我们要搞清楚。在资讯社会的时代,信息就是金钱,一个国家制定政策措施应该从信息来着手。

第四个大趋势是组织结构的机动性。这个在亚洲文化来讲是比较弱势的,因为亚洲比较传统型,比较趋向保守,比较希望能少改就少改,尤其官僚主义很强烈的地方,不做不怕、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这个观念一定要改。所以我现在选院长、选下面的系主任,就要激他改变这个观念。怎么选人很重要。在美国选校长,选院长、系主任,很多不太好的大学就比较固步自封。我们最主要的是应看有没有努力去进行改革的试验、能不能找机会促进改革和发展的人,要允许犯错误,不怕犯错误,但是不要犯大错。我经常跟下面的行政人员讲,有些小地方不要去管,最主要是把握大方向。毛主席一直讲,大方向要保证,小地方错一点儿没关系,因为如果没有小错的话,就没有时间思考解决主要的问题。过去我经常批评我们的教育改革的步伐太慢,现在有很大进步,但是还不够,应该让每一个学校百花齐放,让它自己敢于创新,这非常重要。我刚讲了美国的多元化,国内应该建立各校不同的特色,比如说北大应办出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还要注意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我每天在学校里一定要去教室,要到学生宿舍,跟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声音,然后去改进我们的工作。我认为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改革精神不够强,与某些商业机构和工业机构的变化相比是处在下风。我想一定要灵活、不断地更新。

三、21世纪四个大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在高等教

育领域如何面对它

第一个,民主化。我刚刚说到了,现在教育的投入,世界各国都在逐年削减,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完全改变?有办法。昨天下午,我听了浙江省瑞安市委书记的演讲,他说瑞安提出教育强市,把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一环,而且在各方面优先考虑教育,包括财政支出安排、对干部的考察和升迁等各方面都要教育优先,这个太重要了。在美国情况很不一样。美国加州,在20世纪60年代,布朗州长兴起了教育改革,建立新的学校,开始大改革,大量增加教育的投资,他影响了整个加州。但是很可惜,后来到了里根州长,后来又有老布朗的儿子小布朗州长,他就不及他的父亲,青没有胜于蓝,所以对我们这个州产生很大影响。这个问题很大。最近,我看佐治亚州现任州长非常有远见,他对教育的投入非常厉害。我们应该教育强市、教育强省、教育强国。要有这种胆识的、有前瞻性的领导。当然,科教兴国是很重要的口号,但不加强投入是没用的,同样要有经济做后盾。第二点我已讲过了,就是学校应该听取多种不同的声音。过去我是教授会的主要成员,在教授会的时候我一直说我们校长、副校长的缺点,说他们脱离群众。一旦我做了副校长,比较了解校长、副校长的困难和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反而去和教授会吵!说他们根本就不懂。后来我不做副校长,又回教授会,我又开始批评校长。现在我做了校长,教授会也在批评我。这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都应有一个很宽宏的胸怀,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听学生、听教授、听各种职员的不同声音,而且去改进我们的工作,绝对不要给别人穿小鞋,去报复人家,这些都是很不好的。在美国一样也经常有给小鞋穿的,我也被穿过,所以我们还要经常提醒自己。

第二是国际化,我想中国要深入地与其它国家研讨和沟通。在学校里面也是一样,一定要多多地交流。譬如说美国的学校,不少大学生到中国来,许多人语言都不太通,为了寻求国际化的经验、感受,他们到中国来。美国许多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像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大学生毕业之前,几乎80%~90%都有在国外学习的经验,了解国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加州大学这方面比较欠缺,因为是公立大学,而且到国外学习费用比较昂贵,许多贫穷的子弟不易完成。所以我就要为我们的国际化交流募很多款,设立许多奖学金,使我们许多学生可以到国外,不一定是中国,可以是日本、欧洲、南美、大洋洲去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我想国内也需要大的发展,即使不能派很多的学生出去,也应该欢迎大量的国外一流大学的学生或请教授来作交流。国内有人怕国外来传播一些毒素,但是世界上任事何情都不能只看它的一面,要看全面。

现在台湾为什么统战作的那么厉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过去台湾派出的留学生,对台湾有特殊的感情,他们对所在国有很大的作用。国内派到国外的留学生将来对我们中国是了不得的财富,而且他们去了还会回来,这是国家的财富,应非常珍惜。加强国际间人才的交流,这恐怕是国际化应该特别注意的。

第三,信息化。我刚才已经谈到。信息革命日新月异,国内一天,国际一个月,任何一个行政领导不提倡信息化,以后差距会更大。我就任这个学校教授以后,感到学校变化大的不得了,有许多资深的教授最怕计算机。我记得两年前,我们学校在世界网络上只有2000个点,现在已经超过2.5万个点,每个学生在图书馆、实验室都可以直接上互联网注册,就在自己宿舍里打进世界网,世界网就出来“主页”,上面就讲了今年有多少个系,各系的课程,开课时间等介绍,学生就可以从那里注册了。变化太大了,我们一定要改革。我们学校有个图书馆学院,我就大刀阔斧,把它重整,变成信息、管理系统学院,这是美国第一家信息管理系统学院,其中包括图书馆学,但图书馆已经不是过去的图书馆,图书馆要上网络。博物馆现在也正在进行。比如说,现在有许多博物馆,包括蒙娜丽莎那么好的油画,每一个参观者要去看,去照像,图书馆还要保存不让看,怕被破坏,现在我们就把它放在计算机里,学生一打,蒙娜丽莎出来了,然后她把自己的照片放上去,她也成蒙娜丽莎了,这对学生的刺激非常大。信息的变化,一定要促进机构的变化和改革。民主化、国际化,还有信息化的结果,使我们的课程,我们的系都要改。美国的系、专业或教研室,现在要跨专业,跨科系,加强联系。过去我在机械工程系,有四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都是一个王国,我以为非要把它打破不可。我本来是一个教研室主任,后来变成系主任,他们一选上我当系主任就糟糕了,我一上来就把它打破,因为作为一个王国总要保护自己,没有向最新的目标发展和着手跨科系改革的动力。我现在的研究室还做研究,有许多研究生,但我的实验室跟原来传统的机械工程没有关系,主要跟物理、化学,还有光电、材料等学科的关系密切,这样跨科系才能够促进变革和发展。

四、我认为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一,教育的重要性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现在世界各国教育经费还在削减,美国削减得非常厉害,加州政府只给我们37%。30年前,我们是80%,过去五年州政府的经费削减了30%,看起来我们似乎完了,不行了。结果去年九月,全美国最权威的关于博士研究院的评审说明,我们不但没有完蛋,不仅保持了第一名,而且还把与第二、三名之间的距离拉得更大了。这使他们都很惊奇。怎么样创新?国外、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的分配,怎样取得最佳的分配?我们37%的拨款是从州政府来的,35%是从联邦的合同来的,10%是学费,我们一年的经费是10亿美金,其它15%基本上是到社会上去募款,从私人校友那儿,甚至到中国、亚洲募款。质量很重要,博士学位不能随便给,要慎重。在美国越是出名的学校拿博士学位的时间越短,因为它有信心,刷人刷得比较多,不够格的人刷掉,够格的就要很快地上去,不要让他长期奋斗,否则,长期奋斗他都没斗志了。我坦率地说,我到普林斯顿大学20个月拿了硕士、博士,这对我一生帮助很大,因为我不到24岁就拿了博士,精力比较充沛。到我实验室的学生,如果第一年要他天天念书,不念书好像就完了,那么他就不知道怎么过活,怎么样做研究。我的学生一来,第一年我就把不好解决的问题给他去做,如果他解决出来,那当然很好,我的名声也会上去,那是很好的投资。如果他解决不出来,那是最好的锻炼。我的一个学生三个月下来哭着对我说:怎么没有办法解决呀?我说没问题,在黑暗里摸索,从摸索中得到最好的经验、研究方法。半年以后,他实在还摸索不出来,那我稍微给他调整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让他去做。不要一上来就给他较容易的题目,好的博士题目一定是别人解决不了的才给学生去做。一方面不要担心学生数量的增长,不要怕学士、硕士多,但是,最好的学校要守得紧,像北大、清华、加州的斯坦福大学等。斯坦福大学的硕士在世界上是最容易拿的,九个月就可以拿到,它认为制造很多校友有很多好处,是他们的财源。但要把住博士的标准,因为博士是确定一个学校真正学术水平的标志。

第二,国内不仅要了解美、欧等国的教育,还要注意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超前。我常和我的行政人员说,现在是新的战场,大家在一起都是平等的,现在就看哪一个先超越信息,怎么样把高教系统融合到信息时代。现在是大家重新竞争,竞争时间是很短的,现在不把握时间的话,马上就会落伍,因为信息这种世界网络的革命化对以后的世界有着非常了不起的作用。

最后一点,国内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但是绝对不要忘了面向地方,面向基层。国内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定要在基层普及义务教育,尤其是贫穷的乡镇。国内的大学一定要和社会紧密结合。我经常到我们的大学、初中、小学去演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是一条线。你不能说我只管高教,而义务教育就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不行。北大也应该去和社会结合,面向基层,面向地方;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再就是要松绑,建立自己有特色的大专院校,可以办一些私立大学,甚至不太好的私立大学,这没关系。过去,在日本、美国有很多私立大学,在亚洲都不是最好的,但过了十年之后,现在在信誉上都是最好的。如东京帝大、京都帝大;在台湾也一样,像台湾的东海大学就办得不错。私立大学在办的过程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给它们机会让其改进。我们应该允许各种不同特色的大专院校之间的竞争,要自己思考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有中国特色的科系,然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地方。

最近几年,我看到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我注意到江泽民主席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我感到很高兴。昨天晚上我看到《中国教育地图集》和中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十周年的介绍资料,感到你们做了很多工作,许多地方了不起,像《中国教育地图集》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本,这本地图集是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产物。(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标签:;  ;  ;  ;  ;  ;  ;  ;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伯克利大学校长田长林博士在北京大学和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