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的早期防治_小麦论文

小麦条锈病的早期防治_小麦论文

小麦条锈病需及早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锈病论文,小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陕西省小麦高产创建首席专家张保军提醒——小麦条锈病需及早防治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病害流行时,受害小麦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陕西省小麦高产创建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省小麦科技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保军建议各小麦产区应注意条锈病的监测工作,做好条锈病防治工作。

条锈病发病初期,在下部叶片、叶鞘形成褪绿黄斑,不久产生鲜黄色或红褐色粉疱,似铁锈一般,即夏孢子堆。一叶有数行病斑不等。如果气候适宜,在3~7天内能迅速扩展至全株、全丛乃至全田,发病率达80%以上。感病麦株,若经人或物体碰触,粉孢就会破裂,会有大量鲜黄色夏孢子散落或粘附在人或物体上。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小麦感病后,由于养料被病菌夺取,叶绿素遭受破坏,光合作用面积减少,叶片表皮破裂,水分蒸腾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至使麦株生长发育受阻。感病轻的,麦粒不饱满,影响产量,出粉率差;感病重的,麦粒不能灌浆,造成大幅度减产。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换种植小麦。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

合理施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减轻小麦的发病程度。

2.药剂防治:防治条锈病可每亩用20%三唑酮50克或12.5%烯唑醇40克,兑水50公斤,常规喷雾连片防治,间隔7天,再喷1次;防治地下害虫可采用药剂灌根,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750公斤,顺行浇施。

联系电话:029-87036601

标签:;  ;  ;  

小麦条锈病的早期防治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