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与贡献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中国旅游论文,效应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提出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35年间GDP年均增长率稳居在9.85%左右,令世人瞩目。推动经济高增长的主导因素被认为是投资需求与外贸出口需求的迅猛扩张[1-2]。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种依赖高投资与高出口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明确指出,必须大力调整内外需求结构,稳定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进而保障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消费需求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也是烫平宏观经济剧烈变动的稳定力量[3-4]。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提高国内消费率,扩大消费领域,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面临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消费额及消费率持续低迷的态势,旅游消费却以其强劲的增长态势、广泛的关联性及对宏观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贡献作用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激活国内消费需求、扩张消费领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5-6]。自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始终呈现迅猛发展势头。除部分危机事件影响的年份外,中国旅游业均以高于同期GDP增长率的速度增长。旅游总消费从1982年65.9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25万亿元,增长了495.5倍,年均增长率高达21.38%。其中,国内旅游消费支出3.03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2.17%;旅游外汇收入56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4.07%。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2014年旅游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11%,与1982年相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①。上述数据表明,中国旅游消费不仅规模剧增,且增长速度迅猛,具备了在新常态下担当激活国内消费、扩张消费领域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任资格。那么,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传到导机制是什么,如何测度旅游消费的扩内需、稳增长的经济效应和贡献度?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内外需求层面对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和贡献度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对于进一步厘清与认识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意义重大。 随着旅游活动全球一体化的迅速扩张与旅游业世界第一大产业地位的确立,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焦点与政府热点议题,成果不断涌现。Archer、Var、Khan等研究了旅游活动对经济的作用[7-9]。Kweda、Bicak指出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10-11]。Smeral运用旅游卫星账户测度发现,奥地利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为6%[12]。Blaguer、Cortes检验了旅游驱动型经济增长的理论假说[13-14]。此后,许多学者采用协整检验、VAR模型和面板模型探讨了不同国家的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研究结论差异较大[15-17]。国内学者楚义芳最早介绍了国外旅游经济效应的相关成果[18]。随后,国内学者开始大量采用旅游增加值贡献率、旅游卫星账户、灰色关联、投入产出和VAR模型等分析法,探讨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19-21]。部分研究认为,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21-24]。而另一些学者却得出相悖的结论[25-22],研究结果争议较大。以上不完全的文献回顾发现,国外学者关于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较早,研究单元涉及不同层面,研究内容也较全面;国内学者偏实证研究,轻理论分析,且实证研究缺乏一定理论分析支撑,研究方法多采用传统分析方法。在研究样本和时间段选取上差异较大,研究局限于旅游业的自身影响,未涉及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存争议,难以对相关部门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因此,关于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仍是重要课题,并且需要从对象、内容到方法上进一步扩展和改进,从更高的层面重新认识旅游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消费需求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出发,从内外需求视角构建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和测度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效应,以便全面、准确刻画和认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相关部门决策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基于内外需求视角的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与出口需求。然而,“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是不同的。如消费需求不仅是生产的目的,更是生产的动力[27]。因此,增加有效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28]。从现阶段国内外环境看,依赖投资与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且从“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超过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②,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3-4]。本文认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两种。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direct effect)表现为,在现有的生产能力界限之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直接导致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根据宏观经济恒等式: GDP=C+I+E (1) 其中,GDP、C、I、E分别表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由式(1)可得: ΔGDP=ΔC+ΔI+ΔE (2) 式(2)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消费需求增加、投资需求增加和净出口需求增加构成的。当消费需求增加ΔC时,GDP就会增加ΔC,从而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得出,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消费需求的增长直接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mediator effect)则是指消费需求通过其他变量而非自身来拉动经济增长,即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拉动其他变量,进而通过其他变量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主要表现为,消费需求通过影响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变化,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这种影响机制表现为消费需求增长能不断拓展市场空间,从而诱发厂商增加新投资,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率,推动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增长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旅游消费与一般消费有所不同,但从宏观经济影响的角度来看,旅游消费又是最终消费需求的一部分。因此,与一般消费一样对经济增长具有相同的拉动作用。如果将消费需求分解为一般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需求两部分,那么,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表现为经济增长是由旅游消费需求增加、一般消费需求增加、投资需求增加和净出口需求增加拉动的。旅游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一部分,旅游消费需求增加ΔT,由于拉动作用导致国民经济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分别增加ΔC、ΔI和ΔE,从而经济增长就会增加ΔC、ΔI和ΔE,旅游消费需求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旅游业不仅产业关联性强,而且带动系数大,旅游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旅游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导致旅游消费品的增长,诱发旅游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新的投资的增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二是旅游消费需求总量的增加,诱发旅游业及相关行业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积极的就业效应,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三、模型构建、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直接与中介拉动效应模型构建 在分析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时,若X通过影响变量M还能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mediator),利用路径分析法研究三变量间中介关系的模型为中介效应模型[29]。为了验证和测度旅游消费③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和路径分析法基本原理,构建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与中介效应路径和模型。如图1和模型(1)-(6)。 图1 旅游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与中介拉动效应传导路径 模型(1)-(4)分别测度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直接拉动效应。而模型(6)测度的是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其中,分别表示经济增长、国内旅游消费、入境旅游消费、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和旅游政策。分别表示国内旅游消费和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直接拉动效应,则度量的是国内旅游消费和入境旅游消费,通过中介变量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中介效应。为随机干扰项。模型引入滞后变量表示其滞后效应。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1.国内旅游消费(DT)。本文特指广义国内旅游消费概念,即本国居民离开常住地在国内其他地方进行旅游活动所购买旅游产品的全部货币支出总额。拟用国内旅游收入表示。 2.入境旅游消费(IT)。入境旅游者在我国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旅游产品的所有货币支出。拟用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表示。 3.国内最终消费(C)。拟用支出法中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额之和表示。 4.资本形成总额(I)。资本形成在支出法中由固定资本和存货构成,但存货未参与产出价值的创造,因而不能反映资本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拟用固定资本表示。 5.净出口额(EX)。直接采用支出法中净出口额数据。 6.国民生产总值(GDP)。按支出法中国民生产总值构成项目计算而得。 7.旅游发展政策(D)。中央经济会议和政府部门颁布促进旅游发展的重要文件。文件出台的年份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 所有变量的数据均来自《中国旅游年鉴》(1983-2014)、《中国统计年鉴》(1983-2014)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资料。旅游政策来自研究年限内中央相关重要会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发布的文件。鉴于旅游业对外部危机事件的敏感性,对1989年政治风波、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SARS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9年新疆“7.5”事件等年份的数据进行了内插修正。为具有可比性和消除价格波动影响,以1978年价格为基期,对上述有关变量进行了不变价处理。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估计结果与分析 路径图表明变量间的箭头是单向的,不存在循环和反向的,且变量都是显性的。因此,只需做通常的回归分析就可以估计和检验中介效应[30]。由构建的模型形式(1)-(5)看,因变量的滞后项出现在方程的右边,会出现内生性问题,导致随机扰动项之间存在序列自相关,传统的OLS回归会造成估计系数有偏。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能有效克服上述情况给方程估计所带来的问题[31],工具变量为各自变量滞后一期,同时对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见表1。 表1所示的各项检验指标表明回归结果质量较好,可以较为准确地刻画我国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的估计系数都为正,且在5%置信水平上十分显著。说明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即国内旅游消费和入境旅游消费量扩大,经济总量也会随之扩大。其中,国内旅游消费和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分别为0.213485和0.182542,这表明在控制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量每增加1%,经济总量就会增加0.213485%和0.182542%,验证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的估计系数都为正,且在5%置信水平上十分显著,这说明旅游消费对国内最终消费促进作用明显,在控制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对国内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180552和0.168723,即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量每增加1%,国内消费量就会增加0.180552%和0.168723%。这也进一步说明发展旅游业是稳定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重要路径选择。模型(3)的回归结果显示,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的估计系数都为正,且在10%置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旅游消费对投资需求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尽管2014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6800亿元,远高于全国投资增速16.2个百分点,但旅游消费拉动投资增长的效应还未得到充分显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投资需求主要靠自身的推动作用,而非消费需求推动,这与我国长期以来消费需求不足和消费率偏低有很大关系。模型(4)的回归结果显示,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的估计系数都为正,且在10%置信水平上十分显著,说明旅游消费对净出口拉动效应很好。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消费对净出口需求的效应分别为1.1970631和1.434191,即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量每增加1%,净出口量就会增加1.1970631%和2.434191%。其中,入境旅游消费效应大于国内旅游消费,原因可能是入境旅游的开展有效地消除了国家间的敌意,引发贸易伙伴与贸易量增加,从而成为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动力。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2013年我国旅游业拉动出口占当年出口的份额超过7个百分点④。 (二)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拉动效应估计结果与检验 常用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有:(1)依次检验回归系数。即依次检验,若都被拒绝,则中介效应显著,否则不显著。(2)检验。若原假设被拒绝,则中介效应显著,否则不显著。两类方法各有优缺点,结合2种检验方法分别对国内最终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实现2种方法的优势互补,从而保障中介效应检验的客观性。 模型(1)-(5)的回归结果表明,方法(1)检验的中介效应十分显著,不必赘述。方法(2)检验的关键在于求出的标准差。以国内旅游消费为例,在索贝尔(Sobel)的公式上进行了拓展[32],得到如下的近似公式: 其中,的标准差,检验统计量为。入境旅游消费的公式同上,将相应的标准差和估计参数替换即可得到其检验统计量。由于国内旅游消费和入境旅游消费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77323和0.248777,经公式(3)计算,中介效应的统计量分别为1.53621和3.237925,大于麦金农(MacKinnon)等人设定临界值0.97[30]。因此,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中介效应模型(6)可知,国内旅游消费和入境旅游消费的中介效应分别为0.77732和0.248777,即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量每增加1%,通过国内最终消费、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中介变量的提升,使经济总量增加0.77732%和0.248777%。其中,国内旅游消费高于入境旅游消费。 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尽管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都有正的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但其差异性较大,国内旅游消费效应高于入境旅游消费。原因可能在于,从旅游消费变化看,尽管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不高,但出游人数庞大,旅游消费总规模大对住宿餐饮及批发与零售业影响显著。入境旅游人均旅游花费高,但不及国内旅游人数规模大,其商务旅游者居多,由旅游引发的贸易往来对出口贸易影响较大;从旅游发展模式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十分重视入境旅游发展,要素投入较多,使得入境旅游消费的经济拉动效应较为明显。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国内旅游发展,从“不提倡、不限制,转变为主动引导、重视发展和以国内旅游为重点”。尤其是各省区纷纷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支柱产业来发展,旅游消费额迅猛增长,导致国内旅游消费的拉动效应比较显著。更为重要的是,国内旅游基数大,发展潜力与空间广阔,且增速很快,不易受国际环境的影响。随着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与出游率的进一步提高,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将更为突出。 (三)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与中介贡献度估算与比较 尽管有文献采用贡献率法分析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32],但该方法忽略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作用,也没有考虑其中介效应,也未区别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差异。显然,充分考虑上述两方面因素能更好地反映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因此,以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中介)弹性系数为权重,对贡献率公式进行了改进,得到新的估算方法如下: 其中,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直接(中介)贡献效应,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消费直接(中介)贡献率,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中介)弹性系数,为经济增长率。运用公式(4)得到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中介)贡献度。如图2。 图2 1983-2014年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比较 图2表明,1983-2014年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与拉动效应表现为交替波动演变的趋势,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3-1992年。从贡献率看,入境旅游的贡献率高于国内旅游消费,表明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国内旅游消费;从贡献率波动幅度看,入境旅游消费振幅较小,表明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比较稳定且较强。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十分重视发展入境旅游,主要目的在于扩大对外政治影响和为国家吸取自由外汇。入境旅游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入境客流量与外汇收入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反观这一时期的国内旅游,虽在1986年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但基数小、人均消费低,处于刚起步、无序发展阶段,客流规模与旅游消费总量都很低。因此,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不及入境旅游消费。 第二阶段为1993-1999年。从贡献率看,国内旅游贡献率高于入境旅游消费,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高于入境旅游消费;从贡献率的波动幅度看,国内旅游消费振幅较大,表明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效应上升较快。这一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国内旅游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且增长速度较快。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国内旅游业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国内旅游业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入境旅游受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这一阶段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大于入境旅游消费。 第三阶段为2000-2005年。这一阶段从国内旅游发展速度和规模上看,国内旅游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大幅增长,但受入境旅游优先发展模式、国内旅游消费观念滞后和国内旅游“峰谷”现象的影响,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没有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第四阶段为2005-2014年。从贡献率看,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效应重新高于入境旅游消费。这一阶段,国家连续出台了促进国内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政策,如2007年的《职工带薪休假条例》,2008年的《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特别是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保增长、扩内需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了“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的方针的重大转变,使得国内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33]。2009年我国旅游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这主要归功于国内旅游消费。2009年国内旅游消费突破了1万亿元大关,达到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24%。2010年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意见》,2010年国内旅游消费又攀新高,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3.53%。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出台后,国内旅游消费更是高达3.0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速,2014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844元和8896元,增长率超过9%。国内旅游出游率与人均旅游消费也节节攀升,2014年国内人均出游率为3次,人均旅游消费850元。旅游新政策的不断推出、旅游消费意识的增强和人均旅游消费的提高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国内旅游的发展,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内旅游强劲的内在发展动力和巨大的增长空间,国内旅游已经替代入境旅游成为旅游产业的中坚力量和促进消费经济的重要内容。从中介贡献效应看,中介效应不容忽视,其波动演化趋势与直接贡献效应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基于内外需求视角的旅游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利用1983-2014年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等相关数据,实证分析旅游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直接与中介拉动效应,并分别采用2种方法对中介拉动效应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新方法测度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和中介贡献作用。本文得到如下重要结论:第一,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存在直接效应,而且还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即旅游消费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通过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在经济生产要素总量与经济社会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旅游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基本呈上升趋势,期间略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第三,国内旅游消费与入境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中介贡献作用存在明显差异,且呈现交替演变趋势,但从长期看,国内旅游消费将取代入境旅游消费而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在注重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时,还应充分重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为此,必须积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与旅游业关联作用紧密的其他产业的层次与规模,推进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集群发展,从而形成分工合理、差异化经营的发展格局,最大限度发挥旅游业的直接推动效应与中介拉动效应。二是必须充分利用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和面临的历史机遇,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以及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贯彻和落实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国内旅游为重点,在旅游业产业政策、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经营环境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真正把旅游业培育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三是当前住房、医疗和教育支出在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比仍然较高。要继续深化社会医疗、住房和养老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范围,降低或减轻居民在上述三方面的花费,从而削弱住房、医疗和教育消费支出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挤出效应,相对提高国内旅游消费额度,进而促进国内旅游消费总量与消费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 ①依据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www.cnta.gov.cn)及《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983-2014)相关数据计算。 ②净出口需求。来源于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 ③旅游消费包括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3部分。本文未考虑出境旅游消费,原因在于:一是我国出境旅游发展一直受限制,规模较小,直到近年才出现“井喷”式发展,影响不突出;二是出境旅游统计数据缺失年份较多,不利于实证研究结果;三是我国出境旅游消费大部分在国外,国内的花费对扩内需、促投资和增财税贡献较小。 ④数据来源: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标签:净出口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增长贡献率论文; 经济论文; 中介变量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消费投资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宏观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