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分析论文_吕春庆

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分析论文_吕春庆

(甘肃省宁县焦村学区,745204)

摘要: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能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难题时能熟练的掌握解题技巧,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便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笔者以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从认真读题、掌握生活用语、数量关系、加深练习这四个方面入手,为有效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做出努力。

关键词:小学中段数学;审题能力;策略分析

引言:

在日常的数学生活中,当学生解决数学难题时,存在着至关重要的审题过程。学生能否准确高效的解决出数学难题,往往取决于自己的审题过程是否准确。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思维发展不全面,无法正确的掌握审题的能力,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学校和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同学们的审题能力,因为一个人能否正确的解决问题往往取决于他的审题能力。

一、仔细读题,提取问题含义

教师如果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必须先锻炼他们的读题能力。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正确的审题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准确提取问题的含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正确理解题目含义之后,才可以进行审题。如果只是粗略地看一遍题目,可能会遗漏某些重要的提示,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现象发生。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小读题便运用了这种错误的方式,逐渐养成习惯,形成思维定势,致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犯下低级的错误。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在下列问题中填入“×”、“÷”、“=”等符号,“30()2()60”、“60()5()12”。往往很多学生看到题目之后,仅仅只是一扫而过,更有甚者题目都没有看清,看到中间的括号便理解成了比较大小,直接在问题中填入“>”、“<”,导致解题出现错误。综上所述,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同学们审题过程中粗心大意所导致的。为了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教师便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策略,在课堂之中有意识的锻炼他们的读题能力,可以指导学生解决难题时,将题目轻声的读出来,遇到关键词等用笔画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读题效率,为日后的数学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用语

自古以来,每个学科的知识内容都源于我们的生活,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的问题都贴切我们的日常生活,问题的描述也更加生活化,以这种方式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常识来解决难题,为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难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数学教材中经常会出现“打折”、“盈利”、“促销”等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指导同学们对生活用语有正确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完成解题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教材中出现的与百分数有关的应用题:某玩具店一天卖出两个玩具,均为160元,但是一个赚了20%,一个亏了20%,试问玩具店这一天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教师不采取任何的指导,学生们便会自然而然的将两个20%相减,最后得出不赚不亏的结果。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为同学们讲明20%是相对货价来说的,教师需要改变同学们的惯性思维,引导他们朝价格的方面考虑,这样才能使同学们掌握问题所表达的内容,理解需要用百分数公式解决问题。利用这种方式,能够在实际数学课堂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用语的掌握程度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审题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推敲,引导学生掌握数量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生审题结束后,能够利用自己的语言将问题重新描述一遍,这便是推敲的含义。如果学生能够将题目的大体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那么对于问题中蕴含的信息以及数量关系都会有较为完整的理解。例如数学教材中常出现的“比多比少”问题,学生判断不出那个才是准确的标量,无法建立数量关系,导致“比多比少”问题中常常出现错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清题目中各个数量的关系,发掘题干中的关键词,将关键语句适当的进行扩写,在这种引导的过程中,使得同学们逐渐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高效完成解题过程。

四、通过加深练习的方式强化审题能力

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们如果将题目进行对比,往往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与差异。例如类别相同,但是题目与解题的内容不同,或者解题方法相同,但题目与类型不同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而言,教师需要尽可能将其总结归纳,进行分类,以便同学们更够更好的将其进行对比,发现题目多样化的性质,逐渐重视自己的审题能力。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课堂中,笔者曾安排学生这样的练习:在城市边有一条300米长的大道,现在需要在道路一侧栽树,要求每棵树的间隔为10米,(1)若道路两旁都栽树,需要多少棵(2)若只在一侧栽树,需要多少棵(3)道路首尾不需要栽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利用以上三种问题,能够使同学们正确理解题干中条件的不同对于解题过程的重要性,加深了学生对数学规律的认知程度,强化锻炼他们审题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着重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这也是众多学校与教师所达成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纳实施的教学方法数不胜数,每一种方法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同学们极易出现的错误加以指导与改正,锻炼学生审题能力的同时,促进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梁荷.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韦海涛.培养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三个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5,12:45.

[3]郭涛.小学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7-128.

论文作者:吕春庆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分析论文_吕春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