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固定观察点看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意向1/1995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调查与分析_小麦论文

从农村固定观察点看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意向1/1995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调查与分析_小麦论文

从农村固定观察点看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①——1995年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调查汇总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向论文,农产品生产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户决策行为,以及其农业经营状况,已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本专题调查旨在摸清农户1994年的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农户1995年的生产打算,以及作出此种安排的原因,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本专题调查的对象为农户,样本按各村点调查户的30%随机抽样,有效样本5586户。

据调查,1995年4种粮食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调查户的计划播面分别比上年增长0.13%、14.57%、4.78%和减少6.80%;4种粮食作物的计划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22.84%、18.52%、9.26%。3种经济作物(棉花、花生、油菜)调查户的计划播面分别比上年增长16.94%、11.18%、37.14%;预计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0.26%、40.14%。调查还表明,农户拟采取的增产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投入,其次才是物资投入。

从对样本户调查分析来看,多数农户趋向于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1)调查户中水稻种植户2946户,其中计划扩大水稻播面的492户,占16.7%;减少播面的315户,占10.7%;稳定播面的1623户,占54.8%。(2)调查户中玉米种植户2714户,其中计划扩大播面的675户,占24.9%;减少播面的410户,占15.1%;稳定播面的1270户,占46.8%。(3)小麦种植户2820户,其中计划扩大播面的533户,占18.95%;减少播面的448户,占15.9%;稳定播面的1424户,占50.5%。(4)大豆种植户1966户,其中计划扩大播面的301户,占15.3%;减少播面的349户,占17.8%;稳定播面的1039户,占52.9%。(5)棉花种植户1049户,其中计划扩大播面的369户,占35.2%;减少播面的164户,占15.6%;稳定播面的户占35.1%。(6)花生种植户1265户,其中计划增加播面的234户,占18.4%;减少播面的147户,占11.5%;稳定播面的638户,占50.1%。(7)油菜种植户1961户,其中计划扩大播面的747户,占38.1%;减少播面的187户,占9.5%;稳定播面的219户,占11.2%。

一、农户生产意向变动的原因

多数农户通常将家庭消费作为粮食作物播面变动的第一位原因,将市场价格作为第二位原因,而棉花面积扩大第一、二位原因则分别是定购任务和市场价格。

(一)家庭消费 调查表明,家庭消费增长是调查户扩大水稻、玉米、小麦、大豆、花生、油菜播面的重要原因,以此为第一位选择的占上述作物种植户的份额分别是36.2%、42.3%、43%、51%、61%、49.9%。这表明,农户“生产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需求决定的。从农产品生产意向与家庭人口规模的关系也可看出这一点。随着家庭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户增产意向增强。水稻的扩大播面意向指数②从3口之家的14%扩大到9口之家的33.3%;玉米的扩大播面意向指数从2口之家的16.7%上升到9口之家的23.5%;水稻的增产意向指数从3口之家的54.3%上升到9口之家的76.7%;玉米的增产意向指数从1口之家的43.3%上升到9口之家的57.6%。反之,随着家庭人口规模的缩小,农户减少播面和产量的意向增强。农户减少水稻播面的意向指数从7口之家的4.8%增至3口之家的19%;减少小麦播面的意向指数从7口之家的13.7%增至3口之家的19%。

(二)市场价格 根据蛛网理论,上年的农产品价格影响今年农户的生产行为。1994年10月与上年同期相比,大米价格上升了87%,小麦价格上升了50.8%,玉米价格上升了48.5%,大豆价格上升了38.1%,生猪价格上升了68.9%,仔猪价格上升了71.6%。选择市场价格为扩大计划播种面积第二位原因的农户,在水稻种植户中占54.8%,在玉米种植户中占51%,在小麦种植户中占31%,在大豆种植户中占49.8%,在棉花种植户中占41.3%,在花生种植户中占56.8%,在油菜种植户中占50.7%。1995年,在饲养生猪的4926户中,计划增加生产的2076户,其中多数农户认为生猪生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上升。

(三)作物轮作 选择作物轮作为扩大粮棉播面第三位原因的农户在水稻种植户中占37.1%,在玉米种植户中占41.6%,在小麦种植户中占38.2%,在花生种植户中占45.2%,在油菜种植户中占36.6%。

(四)定购任务 这是调查户中扩大棉花播面的第一位原因,其意向指数为30.5%。但是,定购任务对水稻、小麦的扩种影响很小,只有4.9%的农户认为这是扩种水稻的第一位原因,5.9%的农户认为这是扩种小麦的第一位原因。这表明除棉花的种植外,定购任务对农户种植业意向的影响较小。

(五)国家收购价 国家收购价是影响农户棉花生产意向的第三位原因。但是,国家收购价对农户粮食生产意向影响较小。以此为扩大粮食播面主要原因的农户,在水稻生产中仅占水稻种植户的1%,在小麦生产中仅占小麦种植户的1.5%,在玉米生产中仅占玉米种植户的0.9%。然而在国家收购量占总商品量比重较大的产品方面,国家收购价格通过市场价格对农户生产意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六)承包地面积 减少水稻种植的315个调查户中,53.5%的农户认为承包地减少是水稻播面减少的第一位原因;减少玉米种植的410户中,38.7%农户认为承包地减少是玉米播面减少的第一位原因;减少小麦播面的448户中,34.9%农户认为承包地减少是小麦播面减少的第一位原因。

二、农户生产意向特征

(一)不同地区农户种植意向不同 按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地带分类,在水稻生产中,西部地区的扩种意向最大,中部地区的稳定意向最强;在玉米生产中,中部地区扩种的意向最大,西部地区减少播面的意向最高,东部地区稳定播面的意向最强;在小麦生产中,西部地区扩大播面和减少播面的意向都最大,东部地区稳定播面的意向最高;在大豆生产中,西部地区扩大播面的意向最大;在油菜生产中,东部地区稳定播面的意向最高,中部扩大播面的意向最高,西部减少播面的意向最强。

(二)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户生产意向也不同 按农户所处的地理环境分类,丘陵地区的农户扩大水稻面积的趋势最强,减少玉米和小麦播种面积的趋势最强。平原地区的农户减少水稻播面趋势最强,扩大小麦和玉米的趋势最强。山区的农户稳定水稻、玉米、小麦的播种面积的意向最强。棉花,丘陵地区扩大播面意向最强,平原地区减少播面意向最强,山区稳定播面的意向最强。

(三)农户的生产意向与农户经营类型有关 这主要表现在:(1)随着农业专业化程度的降低,农户扩种意向、增产意向下降。水稻,一兼农户扩大播面意向最强(10.8%),纯农户次之(9.5%),二兼农户居第三位(8.0%),纯非农户居第四位(4.6%),其他农户最低(2.9%);玉米,纯农户扩大播面意向最强(18.1%),依次是一兼农户(11.2%),二兼农户(15.9%),纯非农户(2.3%),其他农户(10.7%);小麦,纯农户扩大播面意向最强(12.3%),依次是一兼户(10.7%),二兼户(5.9%),纯非农户(2.3%),其他农户(0.7%)。(2)农户的增产意向也与其专业化程度相关。水稻,一兼户增产意向最强(65.8%),依次是纯农户(62.6%),二兼农户(46.8%),纯非农户(18.2%);玉米,纯农户的增产意向最强(69.1%),依次是一兼农户(65.2%),二兼农户(60.1%),纯非农户(21.4%);小麦,纯农户的增产意向最强(64.2%),依次是一兼农户(61.8%),二兼农户(61.5%),纯非农户(20.9%)。

(四)农户的生产意向与农户的文化程度有关 这主要表现在:(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农户扩大粮食播面意向下降。水稻,家庭主要劳力为文盲的农户扩大播面意向最强(19%),依次是小学(17.9%)、初中(15.6%)、高中(14.3%)。这表明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高,离农的倾向越强。(2)随着文化程度提高,农户扩大棉花、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播面的意向增强。棉花,家庭主要劳力为文盲的农户扩种意向最低(34%),依次提高为小学(39.7%)、初中(41.3%)、高中(41.7%)。

三、农户生产意向变动中的问题

(一)粮食生产不容乐观 虽然农户的种植意向调查表明,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将有所增加,但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在粮食生产条件较好的东、中部地区,对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的播种面积多数农户都是采取保持稳定的态度,计划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户分布在这两个地区的不多。例如,山西省调查小麦种植户162户,播面由47.3公顷计划减至45公顷,减少5%,其主要原因是价格偏低。

(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猛 据黑龙江省呼兰县固定观察点反映,每吨碳铵达到2640元,尿素达1725元,分别比1994年上涨10.0%、43.3%。玉米种子由5元/公斤上涨到13元/公斤,上涨2.6倍。江苏省农村观察点反映,宁产尿素上涨31.9%,进口尿素上涨47.4%,进口复合肥上涨61.5%,农膜上涨41.0%,生资价格上涨,农户投入下降。据全省295户调查统计,1994年粮食作物每公顷施化肥1134公斤,1995年计划为975公斤,预计将减少14%。

(三)部分地区粮食积压待售 据反映,黑龙江省为搞粮食深加工增值,有些地方限制大豆、小麦出境,但加工能力又不足,造成粮食积压,农户利益受损。1994年底,全省调查的335个样本户,除三留外,平均每户有1500公斤粮食待售,为此农户资金短缺,影响了对1995年农业的投入。调查户中,预计化肥每公顷施用量将减少46.5公斤,农药每公顷施用量将减少15.3%,农膜每公顷施用量将减少17.9%。

(四)生猪生产成本上涨过快 调查反映,由于饲料的价格上涨和税费增加,推动了生猪成本的上升。近几年来,山东省阳谷县的粮食价格一直低而且稳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1994年下半年,生猪每公斤价格达到8.4元,比正常年份高2元,而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却变化不大。进入1995年后,玉米价格暴涨,但生猪的价格却由1994年的每公斤8.4元跌至现在的6.4元,使生猪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目前,市场上仔猪无人问津。全国汇总资料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调查农户中,1995年,计划增加生猪生产的占37.2%,计划减少生猪生产的占27.6%。

(五)粮食定购任务加重,交差价的农户越来越多 据江苏省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反映,吴县长桥镇是开发区,实有耕地836.3公顷,但定购任务仍按照原有1004公顷下达,1994年定购任务132.5万公斤,1995年增为152.5万公斤,按全镇责任田250公顷计算,每公顷要承担6000公斤的定购任务。农民说:“国家规定的任务能完成就不错了,还有什么个人种植意愿!”不少地方为了应付上级,只好采取少种多报的办法,东台市新街镇1994年下达棉花1267公顷的种植任务,实种1000公顷,1995年下达1333公顷更难以实现。粮食定购任务重,“交差价”现象越来越多。江苏省兴化市1994年初与农民签订合同定议购0.5亿公斤,后追加到0.78亿公斤,待水稻收获时又增加到1亿公斤,到年底任务只完成65%,全市60%的乡镇出现“交差价”,其中有一个乡“差价”交了35万元。如皋市丁西乡1994年粮食定购任务70万公斤,只完成35万公斤,另外35万公斤交了差价42万元。各地反映,差价标准是按粮食部门购销差价确定的,农民感到太吃亏了。

(六)农产品价格政策滞后 据调查反映,有些地方在油菜收获甚至尚未收获时,个体等非粮食部门即上门预购或收购,由于价格定得高,不少农户的油菜籽流入市场,平均价格为2.34元/公斤,后来国家收购价格提高到2.59元/公斤,农民已无多少油菜籽出售,早卖油菜籽的农民仍然吃亏。

注释:

①本报告由余展主持,陈汉圣执笔,马永良、赵长保问卷设计,武志刚、张晓辉、马国忠数据处理。

②意向指数,指表明某一意向的农户占全部调查户的比重,未表明意向的农户不含在内。

标签:;  ;  ;  ;  ;  ;  ;  

从农村固定观察点看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意向1/1995主要农产品生产意向调查与分析_小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