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程机械;维修技术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所有环节的运行都需要机械设备的操作辅助,才能够保证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一般情况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不会出现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对整个工程的建设速度以及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只有加强对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械设备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为全面促进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使最终的工程效果得到充分发挥,相关建设企业一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1机械维修体系
1.1机械装备的磨损处理
首先从本质上来讲,机械设备是一种消耗品,无论其是否工作,周围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磨损,只是磨损的程度有着区别。而机械设备的磨损又会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对磨损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最大程度的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在我国目前的机械设备磨损中,根据设备的工作情况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就是有形磨损,有形磨损非常简单,它指的是机械设备在工作时所经历的磨损,这种磨损可以说是常规磨损,也是最常见的磨损。还有一种就是无形磨损,无形磨损就是指设备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不明显的磨损。这种磨损理论上是可以做到将磨损减小到最小,因为无形磨损主要是因为一些人为的技术损坏,或者是对于机械设备的摆放环境不在意,导致机械设备因为运行环境问题产生生锈和老化等。总之,磨损问题是机械设备运行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做好足够的措施依然可以极大延长使用寿命。比如对磨损设备采取定期的保养,针对机械设备的实际磨损情况,进行一种定期的维护保养。在维护保养工作中,对于磨损比较小的设备着重进行检查,对于一些平时没有发现的细节问题做好处理,从而做好对机械设备的磨损保护。
1.2机械装备维修方式
目前在我国的机械设备维修中,以维修的时间节点来看,有着三种维修方式,分别是周期性维修、状态维修以及事后维修。周期性维修,这种的维修方式和保养是一个性质。它没有固定的维修时间,主要是在日常机械设备的使用中,对机械设备使用时间进行记录,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时间安排定期的维修检查。周期性维修的频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机械的平稳安全运行。而状态维修的作用,通常是在设备故障之前进行维修保养,它是根据机械设备在平常运用中的各项数据以及参数,由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来对于即将出现的故障进行预测,从而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保障机械设备的平稳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至于事后维修,就是指在故障发生以后对设备进行维修,作为我国最常见的一种维修方式,它能够对于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精确定位,从而更好地进行维修工作。但是事后维修所面临的故障大都是在设备运行时突然发生的,所以会影响到设备的工作效率。
2工程机械维修发展现状
2.1维修市场发展进程较慢管理混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增长,工程建筑成为了社会行业发展中的领头羊,工程机械车辆更成为了工程建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但传统工程机械车辆的维修发展,不能满足和适应现阶段社会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宏观上分析来看,我国整个工程机械维修市场的发展进程过于滞后,高素质的专业维修人才较为缺乏,对于人才的管理定位也不够清晰和明确,大大制约了整个工程机械车辆维修市场的长效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如此,由于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自身对于维修的认知缺乏深刻的认识,良好的维修管理水平欠缺的同时,维修机制不够完善和健全。以上等多种因素均造成了整个维修市场发展进行的缓慢,甚至是混乱。
2.2维修技术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力
维修技术是确保工程机械在实际应用过程汇总,可以发挥良好性能的重要条件之一。新时代发展下,只有不断对维修技术的内容进行创新,才可以与工程车辆的相关维修需要保持同步。但现阶段我国的维修技术在内容创新上仍较为匮乏,缺乏核心技术的同时,相关维修人员的创新能力也较低,导致了在日常维修过程中,对工程车辆的故障诊断和处理方式较为单一,甚至是达不到应有的维修需求和标准。这也是影响整个工程机械维修行业中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3管理机制出现管理不周的现象
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且工程项目的周期比较长,大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机械设备管理的经验,施工单位又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对机械设备实施科学的管理,因此,很容易就会出现管理不周的现象,这就需要相关的施工单位在项目正式施工前期,就能够针对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制定出健全的规划措施,以及突发意外事件时的应急方案来有效应对管理机制管理不周的现象发生。
3工程机械车维修质量的措施
3.1优化和完善行业的管理体制和监管内容
行业拥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监管内容,是确保行业可以取得重要发展的前提保障。工程机械车辆维修行业在不断的革新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为工程建筑提供了诸多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行业制度内容上,始终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监管内容。因此,为了确保工程机械车辆的维修质量可以从根本上有所发展和提升,首先要提高工程机械车辆维修工作可以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环境中开展,并不断提高对相关专业维修人员的知识技能培养,在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可以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和完善自身行业管理体制与监管内容的优化和提升,继而为工程机械车辆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增加具备创新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在工程机械车辆维修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需要在行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增加对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并在市场发展的需求下,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其次,对于工程机械车辆自身的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不仅包含基本的机械维修技术,更涵盖动态监测和车辆诊断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相关技术人员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在解决和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人员在此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增加行业高素质专业维修人才的数量,提高工程机械车辆维修的核心创新力。
结语
工程机械是机械的核心构成部分,同时其工作环境很恶劣,产生损坏以及磨损的现象很严重,需要维修很多的部件。然而因为人们不太重视维修,造成工程机械的损坏情况很严重。为了提升其维修效率以及质量,本文从工程机械维修的各方面开展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秀山.浅谈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J].智能城市,2017(1):123.
[2]夏强.当前工程机械维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18,405(20):41–42.
[3]张存昌.机械设备管理中机械修理维护的意义[J].化工管理,2015,
(15):150-150.
论文作者:司徒耀林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机械设备论文; 磨损论文; 工程机械论文; 车辆论文; 行业论文; 工程论文; 设备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