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铁路中学 733009
一、利用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当老师的都知道,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可真正能把预习当作教学工具的人却是不多的。老师们都强调课下让学生预习,想想能做到课下预习的学生又有多少呢?能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易了,更别说预习了。所以建议老师们不妨把预习放在课堂上进行,给学生留出哪怕只有五分钟的时间去预习当堂课要讲的内容,也会比老师在课堂上讲有效得多。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了心理方面的准备。
二、利用合理的提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难易适度原则。课堂提问的问题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问题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控制提问的难易度。
2.针对性原则。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来设计。一问重点。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抓住重点的内容、词语来设问,使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学生进一步解答相关问题奠定基础。二问盲点。盲点即不容易被注意到但在解决问题中又往往会影响人们正确思维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盲点。三问模糊点。在数学教学中,常有一些容易与其他内容相混淆的知识,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必须予以澄清。
3.层次性原则。围绕教学目的,对某个问题的解决设计一些“子问题”作铺垫来降低思维难度,这就是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其基本要点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成一系列子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最终取得原问题的解决。
三、利用设计精巧的例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设计好的例题对上好一堂数学课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教师上数学课时生怕不能覆盖更多的知识点而大量地设计例题,这样反而因为怕讲不完例题而使例题的讲解显得仓促,压缩了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得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知道,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一堂课对例题的设计不宜太多,宜精,以能更充分地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依据。
论文作者:张生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1
标签:学生论文; 例题论文; 重点论文; 有效性论文; 盲点论文; 时间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