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_王玉洁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_王玉洁

浙江中瑞江南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5

摘要:对于工程来说,工程造价管理占很重要的位置。工程造价管理的精细化有助于提高投资造价的控制能力,解决造价管理中的“三超”问题.在对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信息问题及其危害,并结合BIM模型的主要信息功能,论述了应用BIM技术对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价值。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BIM

引言

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对基本建设项目费用实施全过程的确定、控制和管理。当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普遍存在“三超”问题,分别是“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三超问题”导致我国建筑单位的资源浪费和产品价值降低等现象频发。因此,国家为规范建筑业的工程造价环境,进行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将BIM技术应用于精细化管理中,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全面发展。

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概述

1.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建筑类企业将“精、准、严、细”作为基本原则,把工程造价管理细化到项目的每个环节中,加强工程造价的阶段性管理。在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充分利用人力、物力、技术以及合同的特点,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解决”三超“问题,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工程造价的参与主体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商,管理各阶段反复设计各参与主体,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精细化管理指的是合理和有效的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注重各阶段参与工程造价管理内容的精细化,兼顾管理过程的关联性,对决策造成的实际成果进行有效的前期控制。在决策阶段,项目投资估算管理需保证这一估算是建设单位控制项目总造价的最高限额。设计概算受投资估算的直接控制,更具精准度,施工图预算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内容对设计概算进行优化。在招投标阶段,合同价是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预付款和进度款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前期方案和具体实施阶段。

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预测准确度较低

在前期决策阶段,由于信息准备不充分及专业人才的匮乏,多数建筑单位不具备构建项目虚拟模型的能力,导致投资估算的工作人员无法有效掌握项目的相关信息,对项目的理解不到位,在决策阶段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的准确度。加大了项目的投资成本,前期预测不准确也导致施工中返工的现象频发,建筑单位遭遇索赔的问题,延缓了建筑项目的进度,严重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2参与方数据变化较快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参与方过多,其提供的数据变化较快,因此,在同一阶段想实现数据共享十分困难。在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汇总时,各参与方的数据不统一,造成设计预算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设计方案的价值偏低,汇总信息到施工阶段后才能发现产生的错误信息,严重增加了工程造价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难度,对项目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2.3信息处理速度较慢

在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过程中,由于清单中信息容量大,而当前在数据处理方面仍由人工进行,因此,导致信息处理速度迟缓,并且降低数据的准确性,也加大设计概算的难度。在实际施工阶段,由于现场环境复杂,信息透明地低,加大了工程造价的管理难度,延缓了施工的进度,精细化管理难以实行,影响工程造价的管理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企业项目工程周期长,将项目进行阶段式划分易造成各阶段信息传递失真,导致各参与主体重复收集、处理信息,增加工作量,错误信息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及反馈,降低了工作效率,无法实现良好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3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为建筑业的工程设计、施工控制等过程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技术支持,BIM模型具有信息表达、信息共享、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利于实现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其应用价值具体表现下以下几方面。

3.1信息表达直观且高效

BIM具有可视化和参数化等特点。BIM模型的构建可以根据对类似项目进行改造或者创新,得出全新的项目类型,实现空间设计高精准度的可视化效果,并且进行虚拟施工。具备3D效果的BIM模型,可以帮助建筑单位准确表达设计主旨内容,通过BIM模型的建立直接获取设计产品部分可计算属性。BIM模型具有表达直观特性,降低了对使用者及审图人的专业要求,建筑单位在项目施公前就可以准确了解建筑成品的虚拟形态。建筑单位可以借助BIM模型将项目的预期目标表达给设计单位,减少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变更,也降低了建筑单位所需承担的各类风险。BIM模型的可视化效果强,为建筑单位的计价核算带来了便利,在造价审核过程中,通过模型的3D效果可以直观的找到不合理的构件,便于更好的剔除和重新构建,降低了错误率,规避了不必要的工程造价风险。BIM模型具有的参数化特性,使得模型更具联动性,根据设计的变化对关联数据进行自动更新的同时也保持了原数据之间的联系,避免了因项目变更或信息更新不及时造成的工程造价损失。

3.2BIM信息共享利于沟通

在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设计阶段往往需要整合汇总建筑、结构、专业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科学的协调才能得到有效的建筑信息。由于设计单位使用的应用设计软件不同,重要内容也进行了加密保护,因此,在各设计部门交流中通常采用2D图纸,无法有效的实现信息共享,2D图纸的弊端导致信息交流速度迟缓,信息通道复杂。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设计的进程。基于BIM信息技术,在设计部门的共同平台上构建BIM模型,使用标准化的信息对项目的体系及组成等进行描述,实现完善的信息共享服务。同一平台的BIM模型可以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工作,促进及时有效的沟通,通过最具针对性的交互配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基于BIM平台的建立,设计单位可以对项目设计进行远程监控,合理的协调设计,降低修改方案的成本,减少因设计变更造成的风险。BIM模型可以对项目的开展进行准确的预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记录更新,为建筑单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提供便利,有效控制项目成本。通过对施工现场的监控,及时解决和完善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降低工程索赔损失等,建筑单位也可以根据BIM模型对工程项目进度款支付进行调整。

3.3信息传递真实且完整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各阶段的工作主体不同,而各主体的应用软件不同导致数据信息沟通不畅,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极易流失。建筑单位全面应用BIM模型之后,将项目信息整合于统一模型之中,BIM技术可以整合多方信息,并进行完整且快速地传递,有效的将建筑单位的设计意图、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情况传递给下游部门,成功的贯彻了决策、设计、招投标、实施、竣工阶段,减少了信息流失带来的损失。BIM模型的3D空间视图效果和限制预设功能,可以使建筑单位通过BIM模型直接表达对项目的要求,保证项目在设计阶段信息传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项目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在进行编制资金的使用时,基于BIM技术可以整合汇总施工过程的成本信息,真实的反映资金的动态,在项目的后期运行与维护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可以掌握项目的后期评价资料,有利于对建设项目维护工作的开展。

结语

总而言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负责的工程,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BIM技术的核心技术,正确认识到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价值,正视工程造价以及BIM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以实现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尚佑.基于BIM技术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研究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4.

[2]张利歌.基于BIM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论文作者:王玉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  ;  ;  ;  ;  ;  ;  ;  

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_王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