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论文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论文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

赵力华

(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分析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查找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旨在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

运动员在短道速滑中,实际上是一种有氧耐力的比拼,有氧耐力所需要的能量是由乳酸能系统产生和提供。人们在生活中进行正常活动时也会产生一部分乳酸,而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的是较大强度的运动,产生大量的乳酸就会在身体中堆积,久而久之,乳酸堆积的越来越多,对运动员的身体产生影响,紊乱运动员体内环境,人身体的骨骼肌会受到乳酸的影响出现疲劳感。出现这样的问题,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更会影响比赛中能力的发挥。因此对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应用背景是以数据中继卫星为处于低轨轨道高度为300km的国际空间站[14](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及其周围航天器设备提供IEEE802.11机制下的接入服务.假设系统由一个在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数据中继卫星和分布高度为300km的低轨轨道中的N颗LEO用户卫星组成,如图1所示.S0表示数据中继卫星,Sn表示用户卫星,其中n=1,2,3,…,N.用Ln(t)表示任意t时刻用户卫星Sn与数据中继卫星S0之间的距离.同时,根据星间最大可视距离约束条件,设定通信窗口范围.

1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短道速滑训练中,教练员和运动员仍然采用传统的短道速滑训练方法,容易忽视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这对运动员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短道速滑比赛中,主要考验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有氧能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肺活量、动作的灵活度等。运动员在短道速滑中主要依靠自身供养能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是否被训练和激发非常关键。有氧能力较弱的运动员,在比赛时其发挥的潜能也会被埋没,以至于影响短道速滑的成绩。因此教练应关注运动员身体素质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和策略进行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和短道速滑比赛成绩,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的误区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具有一定科学性,但是教练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往往会出现用“量”来衡量运动员的训练成效,并不是运动员训练的时间长和次数多,就说明进行了有氧训练,这样的训练是存在一定误区的。如:

2.1 盲目追求训练量

一直以来,运动员的训练衡量标准都以训练越苦效果就越好,其实这种训练意识是错误的,有些教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在训练时间上没有做好安排,选择的训练地点也不适合短道速滑,一味追求增加训练时间来达到目标的传统训练模式,运动员在这样大量减少休息时间的训练中,肌肉处于极度疲乏的状态。在短期内这样的训练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久而久之,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机能就会下降,在比赛中受伤的几率也会增加。有些运动员年纪轻轻就因为身体体质下降,不得不早早结束运动生涯,这对于运动员本身和国家都是一种遗憾和损失。

2.2 训练强度脱离实际

教练组织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让运动员时刻以比赛时的努力认真的态度进行训练,这样才会更好地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短道速滑体育运动中来,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3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

短道速滑有氧训练中要注意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一般训练的时间在一分钟以上,训练的强度不能超过140次/分左右,然后组织运动员休息,在休息的过程中也是运动员体力恢复的过程,这才是合理的有氧耐力训练。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的时间,还可以逐渐发展运动员在短道速滑中培养无氧耐力的能力,也是体育运动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3.1 有氧训练与专项训练有机结合

如果人们在高原上,人体就会处于低氧状态,教练员利用这一生理原理采用模仿高原训练法,使运动员身体缺氧,同时增加心输出量和心率的现象进行训练,训练一段时间后,人体就会逐渐适应这种环境,每一项机能恢复正常,这样有计划的进行高原式训练,强化运动员的身体机能适应能力,促进新陈代谢,提高有氧耐力训练效果。

3.2 高原训练法

根据当前短道速滑训练的状况来看,为运动员提供的训练场地大都是室内冰场,根据目前现有的训练条件,可以开展如冰上技巧和战术等类似的全年训练计划。专项肌群力量训练是短道速滑训练中的重中之重,如滑行、屈走等都要进行专项训练,而这些训练都需要结合专项技术进行。因此,教练在带领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要选择适合的专项训练技术,专项训练与多样化训练技术相结合,有利于促进短道速滑运动员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3.3 间歇训练法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其最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运动员比赛中的成绩,而且也有利于运动员通过有氧耐力训练进行强身健体,采用的训练方法要结合实际,符合每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特点,既不能盲目训练,也不要超负荷的强度训练,这样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作用。有氧耐力训练要结合运动员自身身体体质情况,以及选择的训练时间地点要在科学合理的范畴之内,以强身健体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宗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

速度游戏法的训练时间一般控制在半个小时以上,该训练方法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连续跑;一种是断续跑。跑的路线在6000米以下为适宜,速度游戏训练场地一般选择在野外大自然中,因为野外大自然一方面空气质量较好,另一方面的野外大自然氧气充足,利于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

短道速滑远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无氧耐力训练,结合的方法可以采用折返跑,因为人体在正常跑步中转身和制动等动作可以调节身体间歇机能,也是恢复体力的一种方法。不断采用多种运动方式和作息时间、运动强度等不同的训练方法相结合,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同时,也有利于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和增强。

3.4 速度游戏法

针对研究对象,取3种钢筋直径:14 mm、16 mm和22 mm,观察和研究钢筋直径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结果如图11所示。

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能力都不同,在训练的过程中采用的比赛强度也要不同,因为超负荷的有氧耐力训练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对身体的发展产生影响,在这一方面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仍存在误区。上个世纪世界冰坛运动员曾经提出:强度训练占总训练的大部分。这一观念影响了很多人,导致在训练中甚至都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盲目进行强度训练。比如,有些运动员在春天训练时采用自行车拉练训练,其规定的距离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加上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相互比赛的心理,从而导致有氧训练变成无氧训练,这样的短道速滑训练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为了实际验证设计的桥梁高速施工中的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是否具有真实有效性,进行模拟施工实验,验证施工方式的精确度。设计对比组和实验组,令对比组选择传统的施工方式,令实验组使用新设计的大跨径连续施工技术,在模拟仿真环境下,建立虚拟大跨径桥梁,对比各项实验参数其结果如表2所示

3.5 无氧手段结合法

运动员在休息期间,可以和教练员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教练指导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的误区,并在训练中加以引导纠正,运动员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训练中运动员团结合作对有氧耐力训练有着促进作用。

首先,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党的领导为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辅导员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有大局意识,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形象;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关于留学生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保持头脑清醒和政治上的敏感性,时刻关注留学生的思想动向,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学校的安全稳定。

另外,无论是采用哪种有氧耐力训练方法,每个远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特点不同,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都要结合运动员身体的具体情况,做到训练因人而异。所有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恢复因素,运动员在运动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休息的时间,给予自身充足的能量恢复时间,为下一次训练和比赛做好准备。

采用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的手段,短道速滑运动员一味运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训练,不仅身体会产生疲惫感,同时精神上也会倦怠,灵活运用多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运动员对短道速滑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在主观上积极配合训练,这样才能获得全方位能力训练的效果。

(3)加大对体育公益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投入力度,切实提高体育基金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体育公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一方面需要社会对体育公益从业人员的高度认同,另一方面仍然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应补齐体育公益人才缺乏的短板,加强对体育公益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高效的体育公益人才开发、配置、使用及管理的工作机制。

4 结语

短道速滑能力训练方法有很多种,有氧耐力训练是其中重要部分,对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要用与时俱进和切合实际的眼光来看待。从教练员的角度分析,合格的教练员要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安排训练,对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另外在训练时间和地点安排上要结合不同时期的运动员情况,有效提高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效果。再从运动员自身角度分析,在有氧耐力训练前要进行身体检查,掌握自身身体情况,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好休息时间和训练强度,以免超负荷训练给身体带来影响。纵观全文可知,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要突出计划性和合理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运动员短道速滑比赛成绩,为我国冬季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传启.短道速滑队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6(13):237.

[2]孙岩.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再认识[J].才智,2015(34):259.

[3]陈潆可.不同训练方法对吉林省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影响的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5.

[4]辛亚冰.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3.

[5]孙岩.短道速度滑冰陆上有氧耐力训练手段对比分析[D].吉林体育学院,2012.

[6]王福建,阮利民.中、韩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冰雪运动,2007(6):7-9.

Research on Aerobic Endurance Training Methods for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ZHAO Lihua

(Xinjiang Sport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Urumqi, 830001, Xinjiang, China)

作者简介:赵力华(1970—),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标签:;  ;  ;  ;  

短道速滑有氧耐力训练方法的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